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公告
第 7 號
關于發布《2022年度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課題指引》及受理課題申報的公告
根據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管理辦法》 (司規〔2020〕7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的規定,2022年度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面向全國公開申報。現將課題申報受理工作的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 指導原則
(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圍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和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目標,以國家法治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重點,深入開展理論研究,為國家法治建設的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實踐提供理論支持。
(二)堅持應用對策研究為主、基礎理論研究為輔。在注重應用對策研究的同時,適當兼顧法學基礎理論研究。鼓勵開展有針對性的應用對策研究和有前瞻性的法學基礎理論研究,注重新興學科研究、邊緣學科研究和跨學科的交叉綜合研究。
二、課題類別和資助經費標準
(一)課題類別
課題類別分為重點課題、一般課題、青年課題和專項任務課題。
(二)資助經費標準
1、重點課題:最終研究成果為專著、編著、譯著等的,資助經費不超過6萬元;最終研究成果為論文、研究報告等的,資助經費不超過4萬元。
2、一般課題和青年課題:最終研究成果為專著、編著、譯著的,資助經費不超過4萬元;最終研究成果為論文、研究報告等的,資助經費不超過2萬元。
3、專項任務課題:司法部不資助經費,課題申請人或申請單位自籌經費。
三、申報要求
(一)申報受理范圍
全國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和司法機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法學類社團的在職人員,符合本公告規定的申報條件者均可申報。
(二)申請者條件
1.申請者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法治,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
2.申請者應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對申報課題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礎,有足夠時間專心研究。
3.申請者(課題組全體成員)應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申請重點課題者,課題主持人須具有正高級職稱或副廳(局)級以上職務;申請一般課題和專項任務課題者,主持人須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或正處級以上職務或已取得博士學位;申請青年課題者,主持人和課題組成員年齡均不超過39周歲(1983年8月15日后出生),并且均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或正處級以上職務或已取得博士學位。
(三)申報注意事項
1.申請重點課題、一般課題、青年課題和專項任務課題者,由課題主持人所在單位按照申請者條件要求承擔審查責任。
2.每個課題主持人只能申報一個課題;課題組成員最多可以參加兩個課題的申報(所列課題組成員必須征得本人同意),否則視為違規申報,參與申報材料無效。
3.申請課題,原則上課題組由不少于兩人、不超過六人(主持人除外)組成;確實認為本人已有足夠的研究成果,有能力和時間按期保質完成研究任務的,可以單獨申報,無需專門組成課題組。
4.專項任務課題的申請者須自籌2萬元以上的研究經費(不含出版經費),由課題主持人所在單位審查經費情況。
5.課題題目:《課題指引》為課題申報參考,申請者可根據《課題指引》自擬題目。
6.課題不資助博士論文,不能以博士論文相同或相似的內容參加課題申報。
7.課題研究成果形式包括專著、編著、譯著、教材、論文、研究報告、調查咨詢報告或其他。研究成果為專著、編著、譯著、教材的,須正式出版;研究成果為論文的,重點課題的課題組須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與課題研究相關論文3篇以上,其他課題須發表2篇以上;研究成果為研究報告、調查咨詢報告的,須有省(部)級以上單位出具的采用證明。
8.所有課題提交結項成果時同時提交成果綜述。
9.課題的研究期限為自立項之日起兩年。
10.凡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人員,不得作為主持人申報本次項目:
(1)正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科技部、中國法學會等項目未結項的課題負責人。
(2)曾經主持司法部課題被撤項未滿3年的課題負責人。
11.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申請人應如實填寫申請材料,保證沒有知識產權爭議,不得有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凡存在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等行為的,一經發現查實,取消5年申報資格;如獲立項即予撤項并通報批評。
四、申報辦法
(一)課題申報受理工作原則上由申報單位集中辦理。申報材料請從“司法部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moj.gov.cn/)登錄,在機構設置中的直屬單位“全面依法治國研究中心(原政府法制研究中心)”頁面下載。
(二)申請者請認真閱讀《管理辦法》、《課題指引》,按照要求填寫《申請評審書》。
(三)課題申請者所在單位應對申請者資格及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并按規定簽署審核意見。
(四)申報材料使用WORD軟件錄入、A4紙打印的《申請評審書》一式6份(含原件1份)及電子版1份(發送電子郵件)。
五、申報時間
本公告發布之日起至2022年9月15日截止(以郵戳日期為準)。
六、材料寄送
收件單位:全面依法治國研究中心(原政府法制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南大街6號
郵編:100020
郵寄方式:一律采用中國郵政EMS方式寄送。
聯系人: 莊春英 鄭麗娟 楊文龍
聯系電話:010-65152782 010-65152738 010-65152770
E-mail:ky2726@sfbyjs.com
附件:
2022年度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課題指引目錄
司法部
2022年7月15日
附件
2022年度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課題指引目錄
一、重點課題(申報方向)
1.習近平法治思想原創性貢獻研究
2.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評估研究
4.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法治保障研究
5.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研究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研究
7.促進共同富裕法治保障研究
8.法治領域改革研究
9.法治政府建設率先突破標準和措施研究
10.中國特色人權法治保障研究
11.涉外法治理論與實踐研究
二、一般課題、青年課題、專項任務課題(申報方向)
1.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研究
2.新時代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機制研究
3.基層社區在我國現代化治理體系中的職能定位和保障機制研究
4.民族地區復合型法治人才培養研究
5.中國歷代水利法律制度研究
6.《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效果評估與對策研究
7.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現狀、問題及法律對策
8.數據權益法律保護模式研究
9.產業視角下短視頻版權保護體系研究
10.全鏈條資本治理體系法治保障研究
11.新就業形態下勞動者權益保障研究
12.知識產權懲罰機制一體化研究
13.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背景下的行政執法協同協作研究
14.綜合行政執法的限度研究
15.跨行政區域協同立法研究
16.行政復議員制度研究
17.自然保護區礦權退出法律研究
18.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實踐研究
19.防范打擊恐怖活動犯罪立法研究
20.刑事偵查中個人信息保護機制研究
21.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研究
22.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主體地位作用研究
23.正當防衛的法律適用研究
24.企業合規制度研究
25.律師法修訂相關問題研究
26.我國《公證法》修改若干問題研究
27.全面依法治國大背景下司法所的職能作用研究
28.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管理體系研究
29.非接觸性犯罪預防治理研究
30.社區矯正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研究
31.司法鑒定信用機制研究
32.鄉村振興背景下法律服務優化配置研究
33.基于“司法云”大數據分析的精準普法研究
34.中國法治文化國際傳播機制研究
35.國際制裁實施機制與反制比較研究
36.新加坡調解公約與我國商事調解制度的完善研究
37.數據跨境流動的法律規制研究
38.APEC在線爭端解決框架下跨境爭議研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