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法學和文學、史學、經濟學怎樣看待“一枝紅杏出墻來”
發布日期:2024-05-20  來源:法治日報

□ 郝鐵川 (河南大學法學院教授)

南宋詩人葉紹翁的《游園不值》,留下了不朽名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不同學科的人讀到“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句詩,按照自己學科的思維方式,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釋。

第一,文學的思維方式是以情為本。在唐代以前,無論是文人雅士賦詩還是民間傳說,大多只是著眼于贊美春風中怒放的杏花的艷麗、馨香或者杏的神奇。無論是杏樹還是杏花,在人們看來都只是植物。但當葉紹翁寫了“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句詩之后,很快就被人們拿來形容“婚外情”的古代婦女,這恐怕是葉紹翁始料未及的。

第二,史學的思維方式是歷史主義。它要求我們把一切問題放到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即五個“W”:when(時間)、where(地點)、who(人物)、what(內容)、why(原因)。據此,史學家讀到這句詩,主要想搞清楚的是:這家的主人是有錢人還是窮人?從能夠有“滿園春色”的庭院花園來看,應該是前者。

第三,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效益為本。即如何以最短的時間用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利益。按照這種思維方式,經濟學人士讀到這句詩關心的是:出墻的紅杏與不出墻的紅杏,哪一個賣的價錢更高?

第四,法學的思維方式是權利為本。即首先要保障人的權利,其次再要求人履行義務。按照這種思維方式,讀到這句詩法學人士考慮的是:出墻的紅杏是歸墻內樹的主人所有,還是歸墻外的鄰地所有人所有。這一問題用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學者鄭玉波的話來說,就是:紅杏出墻的事情經常會有,而樹上的果子熟了落地,也是平常之事。但如何處理落地的果子,法制史上卻歷經變遷。

古羅馬《十二銅表法》規定,果實落于鄰地者,3日以內,樹的所有人可以自由拾取,3日之后則屬于鄰地所有人。

與古羅馬《十二銅表法》不同的是,《法國民法典》沒有規定果實落于鄰地的3日之內,樹的主人可以取走。但它區分了果實是自然落下,還是鄰地主人人為搖落,若是后者,則須賠償。《法國民法典》第673條第1項規定:逾越鄰地自落的果實,歸他方相鄰人所有。如果果實的掉落是由于自然原因(如風、雨等)造成的,則仍應歸屬于原來的所有者。所謂“鄰地”,包括相鄰的田園、水路,但無需直接毗鄰;所謂“自落”,指果實因風吹或成熟而自然墜落;另外,因他人致果實落地(如樹被車撞倒),解釋上也屬自落;當然,鄰地所有人自己或指使他人搖動果樹而致果實落地,則不得認為系“自落”,搖樹者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德國民法典》則增加了果實如果落在公用地的規定。《德國民法典》第911條規定,從樹木或者灌木上自落于鄰地的果實,視為該鄰地的果實。鄰地為公用地的,墜地果實則歸樹的主人所有。

與《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等不同的是,我國民法典規定孳息屬于所有權人,因此樹的主人有權要回落到鄰地的果實。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一條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例如,甲乙為鄰居,甲的果樹伸展到乙家,果實掉落到乙家,其果實的所有權為甲。如果刮風刮到丙家,其所有權也是為甲。這屬于天然孳息,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

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果實自落于鄰地的歸屬問題。鑒于這一點,法官在審理此類案件,只能以當地習慣作為判斷的標準。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九條也允許按當地習慣審理: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如果當地習慣允許果樹的所有權人取回果實,則法院應當支持果樹所有權人的主張。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的習慣,大部分地方主張果實歸原所有權人所有。但有些地方要區分果實掉落的原因,如果是摘落則仍歸原所有權人,若是自己掉落則歸掉落之地的土地所有權人;還會因果實掉落之地的不同而不同,落在所有權歸屬于別人的曠野,則歸果樹所有權人所有,如果落在比屋而居的另一方土地上,就自然歸土地所有權人。

由上可知,不同學科最根本的差異是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不同。只要識字并具備一定的閱讀水平,都能掌握文科的基本知識,但了解了這些知識,并不見得你就真的了解這門學科,因為文科之間的根本差異是思維方式的不同。而要掌握一門文科的思維方式,則必須集中一段時間浸泡到這門學科里,慢慢地熟悉這門學科的思維方式,最后學會運用這門學科的思維方式分析、處理問題。


責任編輯:譚則章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