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西窗法雨:法律內外的平等
發布日期:2023-12-12  來源:西窗法雨  作者:劉星


在戲說性質的野史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有這么一段情節:劉羅鍋拿著《大清律》問乾隆皇上,“偷墳盜墓者斬立決”這一條是否適用所有人,皇上稱“當然是了”,并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嘛”。然后,那羅鍋子左繞右繞,誘使皇帝不得不承認因盜明朝陵墓故而也需受罰。后來皇上就表面上來了個“自我發配”。這段情節好像說明,中國古代也時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思。當然,不論這電視劇怎么編,我們都不會相信那“萬歲爺”可以和老百姓一樣站在法律面前。

在西方近代,“法治”觀念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便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西方人是著迷基督教的,自從新教改革以后,大家都相信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既然在“上帝”面前可以平等,那么在法律面前為什么就不可以平等?所以,打那以后,西方人總是不允許某人可以超越法律之外。同時,“人人”之中自然還包括了統治者。可以發現,這樣一種法律面前平等的觀念的確使不少總統、首相之類的統治者深陷法網。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稱為法律外的平等。這種平等注重的是法律適用上的平等,因為,它不大關心法律制定在內容上是否平等。適用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很重要,是起碼的平等,它標志著人治文化向法治文化的基本轉換,能夠做到這點已經相當不錯了。

還有一種法律內的平等,這種平等講究法律制定內容上的平等,它同樣重要。試想一下,假如《大清律》“偷墳盜墓者斬立決”一條之后加上“三品以上官吏除外”,我們便會感到在這條規定面前講人人平等就意思不大了。因此,早在古希臘的時候,亞里士多德就說法治取決于兩個條件:第一,人人服從法律;第二,法律是良好的。“人人服從法律”當然包含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思,而“法律是良好的”也包含了“法律制定內容上的平等”的意思。亞氏說,兩者缺一不可。

有人可能會講,“法律制定內容上的平等”是不易做到的,要想使每個人都覺得“法律是良好的”很困難。而且,人們時常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念,你覺得是平等,他可能覺得是歧視;你覺得是良好,他可能覺得是邪惡。如此這般,有人便會以內容上的“法律面前不平等”為借口破壞適用上的“法律面前平等”,法治因而就會逐漸崩潰。所以,談法治的時候最好是不去理會法律制定在內容上是否平等。

雖然反對者可以振振有辭,但是,不少西方人還是認為,在追求適用上平等的時候必須追求內容上的平等。沒有內容上的平等,適用上的平等最終難免形同虛設。至于如何做到法律制定內容上的平等,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比如通過多數人的民主討論,總會獲得大致的內容上的平等。民主獲得的內容平等也正是否定種種“破壞”借口的正當理由。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的法律內外的平等,恰好是與民主相結合的真正法治。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節選自《西窗法雨》)


責任編輯:譚則章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