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法政教育能否“速成”
發布日期:2023-07-06  來源:法治網  作者:馬建紅



說到中國法學教育的起點,不能忽略20世紀初日本法政大學專為“清國”留學生設立的法政速成科。當時,經歷了庚子之變的清政府,不得不祭起新政大旗,期冀通過全方位的改革,以挽救岌岌可危的統治。而通過變法修律,收回治外法權,也成為挽回清廷顏面的急務。但要制定與國際接軌,“務期中外通行”的法律,則非有專門的法政人才不可。然而,以往以科舉考試為指揮棒的教育體系,并不鼓勵人們學習法律——“讀書萬卷不讀律”,道出了士人普遍的心理。同時,高等教育剛剛興起,各地法政學校還在籌設或起步階段,因此,法政人才供不應求,已成為社會上緊迫而現實的問題。盡管派遣“游學生”出國學習是條捷徑,不過,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又難免增加人才養成的時日,遠水解不了近渴。在這種情況下,法政人才的“速成”教育應運而生。

據相關材料記載,日本法政大學法政速成科是應中國留學生的要求而創設的,幾次商談后,最終決定籌辦法政速成科。這些信息,在《清國留學生法政速成科紀事》(以下簡稱《紀事》)所載的材料中得到了印證。《紀事》中的“清國留學生法政速成科設置趣意書”,解釋了此番設置的緣由和目的。當時的清政府“銳意維新,知新學之不可緩”,多年來到日本留學的學生數以千計,不過來者雖多,“而修業于法律、政治之學者尚少”。日本的官私立學校皆用日語講授,并且須用三至四年的時間方能修完課程。對于有志于此科的中國留學生來說,均不得不先從事語言的學習,而后再轉入各專門法政學校,前后需要花六七年的時間。“夫清國而欲與各國抗衡也,固非厘革其立法、行政不為功,而欲著手于立法、行政之厘革,又非先儲人才不為功,然則養成應用人才,謂非清國近日先務之尤者乎?”因此,法政大學與清國留學生中之有志者共謀,并得清政府駐日公使的贊成,特設“法政速成科”,講授法律、政治、經濟等學科,“以華語通譯教授,俾清國朝野有志之士,聯袂而來,不習邦語,即可進講專門之學,歸而見諸施行,以扶成清國留學之事業”。該“趣意書”還以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聘請歐美學者設速成科為例,說明此舉之必要與可能,因此,法政大學“此速成科之設,其有補于清國變法之前途者,必非淺鮮也”。

由于速成科借用法政大學的校舍,時間上不能與該校普通科的學生沖突,所以速成科學生的授課時間都在晚上;要在一年或一年半的時間里學完通常需三至四年方能學完的課程,是故學校取消了暑假,“學員皆冒酷暑,每日來校學習”。速成科的學生一般并無日語基礎或日語基礎較薄弱,所以授課的方式是由日本教授用日語講,再由通譯譯成中文,從而為學生消除聽講障礙。通譯由已在日本留學有年的留學生擔任,他們不僅要在課堂上全程通譯,課后還要將教授的講義譯成中文,幾經訂正校對,方能完成講義的印刷,其工作量之大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此外,做這些工作通常并無報酬,他們是在靠“情懷”來工作的。

說到法政速成科的“功”,可真是不少。首先,當然是為晚清政府培養了大量法政人才,其實這些學成歸國的人發揮作用的時候,有可能是在后續的民國時代,甚或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據《紀事》中的校友名錄來看,有的學生歸國后任諮議局議員或參與中央及地方立法,而大多數學生則從事法律實務,從推事、評事到檢察官,應有盡有。另外,當時給法政速成科授課的岡田朝太郎、松岡義正、志田鉀太郎等,受沈家本主持的修訂法律館之聘,協助起草刑律、民律、商律等草案,為清末民國時期這些法典的制定搭起了框架。

若要論其“過”,則無非是法政學校的速成科開設后,因其對欲“鍍金”之人的吸引,使后續的留學生學習質量下降;加之有些日本學校看到開設此科有利可圖,遂紛紛效仿而至遍地開花。魚龍混雜之下,開設幾年后,法政速成科在中國留學生中逐漸失其聲譽,不得不撤銷。

關于法政教育能否“速成”的問題,需辯證地看待。就其培養的人才在清末和民國時期的作為來說,法政人才確是可以“速成”的。不過,如若學子們沒有修業之后的努力精進,即便修學年限再長,也可能無“功”可言。而法政一端,尤須在科班教育之后的實踐,正像當時的駐日公使楊樞在1905年“法政速成科第一班”卒業典禮上所言:“然學雖速,猶未深造,諸生歸國之后,切勿遽思改革,譬學醫粗識《湯頭歌訣》,出而應世,是直草菅人命已。但愿諸生出其所學,轉授同胞,以開民智,譬猶造屋,有良工師而無材木,亦不足以展其地;并望廣搜法政書籍,以資研究,務期升堂入室,然后考察我國之國俗民習,與所學相比例,斟酌而損益之,乃出執政柄,以期實行,富強或有望乎。”這些話用來告誡當今的法政學子,依然擲地有聲。

(文章節選自馬建紅《穿越古今的法律智慧》,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責任編輯:譚則章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