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衛民 (四川大學法學院院長)
在這風吹桂花香的九月,川大法學院又迎來了嶄新的面孔。看著臉上充滿膠原蛋白的你們,我由衷地感到高興。你們即將開啟人生嶄新的階段,在成都這個中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度過三年、四年或更長的時光。我衷心地祝愿你們,將來能夠學有所成,邁向更廣闊的天地。
在后疫情的世界,社會無疑正在、將會發生重大變化。因此,我們對社會的思考,對自己的把握,都必須要回應時代的要求。我們要思考,作為法科生在幸福的成都感受安逸的同時,應該展開怎么樣的法律學習和研究才能與這個時代相適應?對此,我的建議是:在成為新法科人才的路上砥礪前行。
什么是新法科?新法科就是法學順應時代需要,和其他社會科學、理工醫等交叉下形成的新復合型學科和教育格局。其內容包括傳統法科與非法科的理工科、社會科學相交叉而形成的新知識、新課程,例如:法律實證研究、科技與法律等。
為什么要走新法科的道路?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高速發展,人類社會邁入了數字化時代。一方面,技術推動法律的發展,另一方面,技術帶來的社會問題也需要法律去回應。對此,傳統法科難以充分回應,法學和其他學科需要交叉產生新理論、新知識,以適應和解決新時代的新問題。如何運用新知識、新方法研究法律相關實踐中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形成新見解,是新時代法律人需要解決的問題,其解決之路就是走新法科的道路。
那么,我們要如何成為新法科人才?
第一,突破學科限制,拓展知識的寬度。在中央倡導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法科人應該如何求變?川大法學院銳意進取,積極調整、創新課程結構,努力從傳統法科教育向新法科教育轉型,致力于打造創新型法學院,為你們成為一名新法科人才提供助力。在學科層面,學院開設了兩個廣受考生青睞的交叉學科專業,分別培養擁有“法學與網絡空間安全”“法學與法醫學”雙學士學位的復合型法科人才。未來,學院還將繼續探索開設法學與其他學科交叉的雙學位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學院還開設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識課“法律視角下的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及當代科技”,主要講授關于數字時代、數字經濟的法律問題。
因此,我期望你們抓住學院提供的學科交叉融合的機會,擴展知識的寬度,不僅要學習好法律知識,還要涉獵其他領域,深刻認知科技與法律的關系,做一名復合型法科人才。
第二,緊跟時代步伐,掌握研究新方法。時代日新月異,法律大數據的出現,為法學研究方法帶來了新思路。例如:裁判文書網的誕生與發展,使得豐富的全國性數據第一次制度性涌現。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拓寬研究思路,除了傳統的課程外,法學院還專門開設了文科數學、統計學、法律實證研究等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新知識、新方法來開展法學研究。
因此,我希望你們緊跟時代的步伐,深刻認識和把握法律大數據、法律人工智能等,并在學好法學知識的基礎上運用新知識、新方法來認識和分析法律這門學科。
第三,順應時代需求,回應社會的新需要。法學與時代相適應的議題很大,我給大家舉當下法學回應疫情時代的社會需要的兩個例子,供大家思考,其他的希望你們在之后的學習、研究、工作之中不斷去領悟、思考、實踐。
其一,運用并出臺法規防控疫情。我們能取得輝煌的抗疫成果,離不開法律法規的規范。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我們借助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等迅速應對了嚴峻的疫情,使得防控有法可依。其二,推廣線上訴訟,保障司法活動順利進行。疫情限制了線下的交流與發展,卻反向助推了線上交流與發展。在后疫情時代,我們回過頭來發現,線上工具已經不單單服務于商業用途,它已經被廣泛運用于教學、科研、司法活動。
僅就這兩個例子而言,我希望你們進一步思考,在后疫情時代,如何用法律處理突發事件?比較線上訴訟與線下訴訟的差異,思考差異背后的底層邏輯。當然,要思考清楚這些,又涉及之前提到的學科交叉問題。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我希望在座的各位本科生、研究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以成為新法科人才為目標,努力學習,不斷突破自我、實現自我,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棟梁之材。最后,祝愿大家如同校園里獨占三秋鰲頭的丹桂一般,四時香馥馥。
(文章為作者在四川大學法學院2021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