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燦明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你們的到來,讓這所辦學七十余載的學府更具生機與活力!在這個風云際會、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你們新的人生階段也由此開始!大時代有大機遇、大變革,也有大挑戰、大考驗。
過去幾年,你們見證了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榮光,頂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多重考驗,親歷了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育的深度實驗,經歷了逐步推進的高考重大改革。你們是歷史的見證者、參與者,更是歷史的書寫者、創造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而中南大將成為你們打牢知識功底、積蓄前進力量的練兵場!
大學,不僅是一種教育形式,要培養純粹的讀書趣味與高遠的學術志向,更要注重文化精神的浸潤,品行修為的養成。作為你們的師長,借此機會談幾點過來人的感悟。
第一,以赤子之心向寬處拓展。在場的同學中有一部分參加的是新高考。高考模式的不斷改革體現了對每一名學生自主權、選擇權的尊重,這一理念也會繼續貫穿在大學教育過程中。在中南大,豐富的課程、海量的圖書資源、高規格的學術講座、多形式的實踐活動等,都是你們可以盡情享用的自助式的盛宴。
永遠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你們同樣擁有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希望大家能用嬰兒般的眼睛去觀察、打量這個世界,去大膽探索、嘗試不同的領域,“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感受生命的新生狀態,拓展人生的疆界。
第二,以沉靜之心向深處探尋。現在的環境精彩紛呈,同時也紛繁復雜,我們被信息洪流裹挾,被各類熱搜包圍。希望你們始終保持一種明辨警醒和適度疏離的狀態,多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心無掛礙、靜謐自怡地鉆研所學、采擷所長,“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打造屬于自己的理想王國、思想凈土。
“板凳須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字空”,這是首任校長范文瀾先生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是一種難得的姿態,孤往直前的精神,為學為人都應當如此。這份沉靜的力量,能讓大家始終保持一定的水準,維護知識的尊嚴、學術的純凈。
第三,以進取之心向高處攀登。一個民族的未來依靠的是青春的力量。你們的思想境界決定了國家未來的發展高度,你們今天的努力和奮斗決定了中國未來以什么樣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希望大家以更大的格局、更寬的視野和更廣的胸懷,展露“要將宇宙看稊米”的氣魄和熱血。
法學院黃美玲教授懷揣著“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初心,翻譯我國“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意大利語版,并在意順利出版,成為民法典的首個意大利語版本。羅馬第一大學校長將首冊譯本獻給了意大利共和國總統,獲得高度肯定。黃美玲教授對民法典的翻譯和對外宣介工作,為詮釋新時代中國法治建設的突出成就、展示中華文化自信、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貢獻了中南大智慧。
這就是“有境界自成高格”。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夠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中,帶著這個偉大國家賦予的志氣、骨氣和底氣,從容自如地成長,蓬勃熱烈地綻放,生機盎然地發展!
第四,以堅韌之心向遠處前行。《覺醒年代》中感召眾多青年的陳獨秀曾說“排除萬難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職”。沉沉浮浮、起起落落是生命正常的律動,當下難以邁過的坎、無法抽身的深淵,可能到了明天就都能“付諸笑談中”了。
挫敗、懷疑、追問、反思可能會讓你們感到痛苦,但“意志須鍛煉,情緒須裁節”,只有經過千錘百煉,思想才會愈加成熟、意志才會愈加堅定。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相信大家可以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無所畏懼。
廣闊的人生畫卷已經展開,希望你們在這里開啟個人的探索之旅、奮斗之程,眺望世界、縱觀古今,勇敢搏擊、砥礪前行,收獲充滿振奮、驚喜與幸福的時光!
(文章為作者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1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