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莘莘學子收拾行囊,整理心情,即將離開美麗的校園,告別象牙塔里青澀的青蔥歲月,走上充滿無限遐想的人生之路。有的同學有些不安、惶恐與遲疑,有的同學躊躇滿志,有一種未來盡在我手中的自信與激情。無論大家內心如何留戀與不舍,同學們的校園生活都將結束了。讓我們抹去別離時不舍的眼淚,放棄傷感,面帶微笑,像軍人那樣揮手告別吧。沒有結束就沒有開始,我們必須開啟我們新的征程,去追尋我們的夢想。
四年前,大家來到了北京外國語大學這所擁有紅色基因的學校,學會了“人民需要我們到哪里,我們就到哪里”的校歌,開始學習法律。春去秋來四年整,第一堂課和大家見面時大家青澀的面孔還留在我的腦海里。我曾和大家說過:作為法律人,法律既是大家的專業,也應當成為大家的信仰和生活方式。轉眼間,四年過去了,大家的臉上依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但眼神里已經多了幾分成熟自信,目光堅毅了許多。我也從大家的眼神中讀到了“公平、正義、平等、善意”這樣一些信息,我感到十分欣慰。
7月1日,黨中央舉行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弘的史詩。回望從延安走來的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歷史,有講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情,但有一點是始終如一的,那就是“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北外人始終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始終以中國情懷并站在全球的高度考慮問題,培養人才。如今,與延安時期困難的辦學條件相比,大家是多么幸運和幸福,相信在北外的四年學習時光會在你們人生旅途中留下十分美好的回憶。
“二戰”結束以后,以聯合國為核心、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體系為世界總體保持和平、實現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為發展中國家贏得主權獨立和群體性崛起提供了有利環境。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凌行徑明顯抬頭,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法的權威和國際秩序受到沖擊。世界將向何處去,是國際社會都在關注和思考的重大問題。作為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不僅是多邊主義的堅定維護者,更是積極踐行者。自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這一旨在促進共同發展、合作發展的國際合作事業已得到廣泛響應和支持。因為參與“一帶一路”,有的國家擁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和第一條高速鐵路,有的國家擁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有的國家建立起自主產業體系。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國家的發展也給我們每一個人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大家在北外四年,系統學習了法律并有了很好的外語水平,不少同學還曾到國外大學交換學習,了解了許多國家的法律文化。大家一定要抓住“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把個人的發展同國家的發展融為一爐,在成就美好人生的同時,為法治中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體中國青年發出時代號召:“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希望同學們任何時候都要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勤勤懇懇,切忌心浮氣躁,急功近利。
最后,我引用著名作家路遙的一句名言與大家共勉: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
(本文為作者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2021屆學生畢業典禮上的致辭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