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園的清風明月、晨光暮色,相信都是你們心中最美的記憶。走向社會,清華人、清華法律人不是你們的“凡爾賽”,而是伴隨著你們成長的一種責任,清華大學法學院這一概念,也將會因你們的點點滴滴表現得以詮釋、不斷充實。離開了學校不是學習的終止,未來路上你們仍有很多需要學習。
首先,你們要學會獨立,獨立地生活和獨立地工作。你們喜氣洋洋地拿到清華大學的畢業證書,在綜合體育館校領導的撥穗讓你們獲得了清華大學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律碩士、法學博士。但是未來如何把書本上的法律變成現實中的法律,并非易事。你們要學會尊重實踐,不斷向實踐學習。要學會回應社會關切、滿足發展需求,將所學知識轉化成為法治中國的實際成效,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清華人應有的貢獻,將是你們一生的必修課。
其次,你們要學會寬容,不僅寬容他人,有時也要寬容自己。你們要始終秉持與人為善,以愛人如己之心善待他人。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君子美美與共,和而不同,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時,你們也要學會寬容自己,能夠寬容別人是一種美德,能夠寬容自己是一種智慧。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經歷一些坡與坎,寬容自己不意味著“躺平”。奮斗的道路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真正的強者總是在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你們要學會使順境逆境都成為人生的財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人生路上雖有坎坷與挑戰,只要擁有執著的信念與寬闊的胸懷,學會釋懷,學會事緩則圓,同時堅韌不拔,成功只是時間經過的必然法效果。
最重要的,你們要學會感恩,感恩生命的每一份緣分。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這個時代和社會方方面面的幫助,感恩就是愛和善的表達,可以助你們成長和進步。每一天的太陽都是美好的,身邊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是緣分,要懂得珍惜。你們要學著用愛和感恩的心去服務社會,奉獻時代,回饋國家,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一代。
人生最需要感恩的是時代,最深的愛是對國家的愛。還記得今年年初有個火遍全網的視頻嗎?平均年齡74歲的上海校友會藝術團合唱的《少年》。我每看一遍這個視頻,都會被感動。因為,我從未見過如此靈動的臉龐,如此青春的身影,可以說有奉獻才有青春!正如藝術團團長劉西拉老師所言:“為什么我們老人聚在一起唱歌?我們心里有一種愛,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人民!因為愛,我們奉獻自己寶貴的一生。因為奉獻,我們得到了很多快樂。”我們在致敬清華老校友的同時,希望未來的你們也可以成為那樣精彩的他們!
未來的人生,你們要謹記自己法律人的出身,堅持明法篤行。未來不論你們從事什么職業,都請牢記自己法律人的身份,將法治信仰內化于心、外踐于行,尊崇法律、守護正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清華法律人更要在實踐中去體現我們的法治思維、推動法治進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你們生逢其時、重任在肩,你們應“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清華法律人要肩負歷史使命,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時代,相信你們一定會大有作為。
同時你們也要謹記,法律從來就不是機械的條文,別讓你們的技巧超越你們的美德,要做到崇德向善,讓法治有力量、有溫度,讓法治與美好不約而至。
崇德向善,貴在堅持。品德養成是一個長時間的修煉過程,要學會慎獨,堅持防微杜漸,切記“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雖然未來的路上,我們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金牌律師、資深法官、學術泰斗,但是你們每個人都可以不辜負每一個成為道德星辰的機會,纖微塵土就能壘起道德高峰,讓崇德向善如高山之松一樣挺立心間。
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從榜樣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和道德滋養是今后你們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徑,我們這個時代有諸多閃爍著熠熠光輝的法治人物,其中我們明理校友不在少數。他們用法律為人民說話,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在案件中堅守正義,在履職中傳遞溫度,在基層創新中探索更優機制,讓我們看到中國的法治建設在他們的努力下不斷地邁出新步伐。希望你們也可以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
崇德向善,志存高遠。希望你們有作為、敢擔當,始終保有追求公平正義、止于至善的內心,傾一己之力,踐一生之諾,在各自的崗位上躬行法治,用夢想的光照亮自己的人生。追尋著求索的足跡,從此蓬勃生長,不負此生。從初心到未來,將燦爛一路風華。
相信你們,來日方長,腳踏實地,行穩致遠。相信你們,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作者為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申衛星 ,文章為作者在清華大學法學院2021屆學生畢業典禮上的致辭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