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水滸傳》是一部研究中國古代法律文化難得的資料。最初在講授“法治是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這一觀點時,常常以《水滸傳》中的林沖為例,林沖本系八十萬禁軍教頭,是統治者體制內的顯赫人物。他的悲劇在于有個漂亮娘子,被頂頭上司高俅的兒子高衙內看上,后者明搶、暗會均遭失敗之后,就尋死覓活搬出了父親高俅,高俅設計騙得林沖持刀誤入白虎堂,從八十萬禁軍教頭,變成了階下囚,但高俅和高衙內還是不放過林沖,讓心腹陸謙到草料場放火,企圖燒死林沖。林沖獲知愛妻被逼自盡,便殺掉陸謙,上了梁山。林沖逼上梁山的過程,堪稱是環環相扣,讓林沖在希望和失望之間備受煎熬,最終徹底絕望,讀來讓人嘆息:當司法作為公平正義最后一道防線轟然倒塌之后,那就把人逼到了推翻統治者的造反大軍之中。
但某天下課之后,突然感覺《水滸傳》的“好漢”并非都是像林沖這樣被逼上梁山的,有的是被騙上梁山的。梁山忠義堂“二把手”盧俊義就是典型一例,他是被梁山“好漢”設了三計,騙到了梁山。
第一,吳用假冒算卦先生騙盧俊義將要遭受“血光之災”。某天,梁山泊請法華寺高僧大圓做法事,大圓和尚與宋江談到盧俊義,人稱玉麒麟,槍棒天下第一。宋江便想請盧俊義上山入伙,吳用說:“我只憑一張嘴,便可說他上山。”
次日,吳用讓李逵扮作啞道童,二人下了山,幾天后來到大名府。吳用扮作算卦先生,來到盧府前,高聲大喊:“算命,算命,一兩銀子一算。”吳用圍著盧府來回轉了兩三趟,驚動了盧俊義,說:“此人定有真才實學。”便命人請吳用與他相見。盧俊義讓吳用給他算一下福禍,吳用危言聳聽地說:“員外百日之內必有血光之災。若想破解,要去東南方一千里。”盧俊義有些不信,吳用又夸大其詞,使他深信不疑。
第二,吳用設計在盧家墻上題寫暗語“盧俊義反”的藏頭詩,為日后向官府告發、陷害盧俊義埋下伏筆。
臨走時,吳用在墻上題一首卦歌:
盧花灘上有扁舟,俊杰黃昏獨自游。
義到盡頭原是命,反躬逃難必無憂。
吳用走后,盧俊義告知總管李固與親信燕青要去躲災之事,讓李固隨他前去,讓燕青在家代理總管。拿定主意后,盧俊義不顧二人的勸阻,堅持前行。
這日,盧俊義行走至離梁山不遠處,在車上插了四面白絹旗,每面旗上寫七個字,合起來是:
慷慨北京盧俊義,遠馱貨物離鄉地。
一心只要捉強人,那時方表男兒志。
半晌午時,路過一大片樹林,突然沖出李逵和幾百嘍啰。李逵說:“盧員外,還認識啞道童嗎?你中了俺軍師的妙計,還不來山上坐一把交椅?”盧俊義大怒來斗李逵,只斗三回合,李逵便逃。盧俊義趕去,卻中了梁山泊的誘敵之計。逃到湖邊,盧俊義上了船,卻被混江龍李俊和浪里白條張順在水里捉住,盧俊義被眾嘍啰抬上山去。
宋江率眾頭領把盧俊義迎到忠義堂,宋江請他坐山寨第一把交椅,他堅辭不坐,執意要下山。眾好漢將他強留下來,每日吃喝。
第三,吳用誆騙盧俊義的管家李固,說盧俊義已坐了忠義堂第一把交椅。
盧俊義被宋江強留梁山之后,吳用則暗地里對李固說:“你們員外已坐了山寨第一把交椅,你可回去。你家墻上我題的詩是藏頭詩,每句詩的第一字合在一處就是‘盧俊義反’四字。”
李固千恩萬謝地下山去了,盧俊義仍被留在寨中。住了兩個多月,堅持要走,宋江便放其回家。
走到離大名府不遠處,有個乞丐攔住盧俊義的去路,卻是燕青,盧俊義不由驚問:“你是怎么了?”燕青說:“主人,李固回來說你投梁山入了伙,不僅霸占了你的家產,跟娘子勾搭上,還到官府把你告了。你千萬不可回去,官府正要抓你呢!”盧俊義曾救過李固的命,又把李固一手提拔為大總管,怎肯相信李固會背叛他?就說:“肯定是你不學好,反說李固不好。”燕青說:“我是苦勸不聽,才被奸夫淫婦趕出來的。”盧俊義大怒,罵道:“放屁!我娘子不是那種人!”燕青苦勸,盧俊義一腳把他踢倒,大步奔進城。
盧俊義回到家中,李固大驚,慌忙迎出,備酒為他接風。正吃酒,忽然幾十個衙役一擁而進,將他繩捆索綁,押到衙門。梁中書當即坐堂審問,盧俊義據實一一說明。但李固與賈氏卻一口證實他到梁山泊入了伙。李固早在衙門上下使了錢,便說:“不打他怎肯招!”梁中書動大刑,把盧俊義打得皮開肉綻,受刑不過,只好招了。于是當堂把他枷了,打入死牢。
李固買通蔡福、蔡慶讓其在牢里殺掉員外,柴進亦登門造訪蔡福、蔡慶給予重金要救員外,蔡福、蔡慶用柴進所贈之金上下打通關節,因此盧俊義得以免死罪而被刺配,李固卻買通董超、薛霸讓其路上結果盧俊義,幸得燕青放冷箭將其射死救得盧俊義,卻被后趕上的官軍抓走,又因殺死了公差被定了死罪。
恰逢梁山好漢下山打探消息,路遇燕青,楊雄與其回梁山報信,而石秀入大名府打探消息,盧俊義即將被斬,石秀只身一人劫法場不成也被抓去,宋江遂率兵攻打大名府,梁山人馬于元宵佳節三打大名府,時遷火燒翠云樓,眾好漢埋伏于城中,城里城外里應外合,攻破大名府救出盧俊義,殺了梁中書一家。盧俊義抓到李固和妻子賈氏后殺了二人,終上梁山,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
雖說盧俊義最后是被逼上梁山的,但追根求源,他最初是被騙上梁山,惹來其后的坐牢、酷刑,歸根結底是屬于被騙上梁山的。這宋江的“及時雨”實屬下災下禍的“及時雨”,吳用的“智多星”也屬坑蒙拐騙的“智多星”,這“好漢”之“好”該作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