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鼠年。新冠病毒突襲人類,一場規?涨暗淖钃魬鸩黄诙。“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涌現出了許多奮不顧身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這其中,不乏人民法官的身影,他們或依法懲治妨害疫情防控犯罪,或善意文明執行,實現抗擊疫情和保障民生兩不誤,或深入社區、交通樞紐進行疫情防控,乃至逆行在疫區提供志愿服務。所謂異趣而同歸,古今一也。時間回溯到300多年前的明末抗疫戰斗中,同樣也有這樣一位以天下為己任,救民于水火的“法官”,他就是曾任福建興化府(現莆田市)推官的祁彪佳。
祁彪佳出身越中大族,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環境,彪佳自幼徜徉書卷之中,兼之稟賦非凡,因此天啟二年(1622年),20歲就中了進士。次年任興化推官,專掌刑名,到任之初,因為年少的緣故,官署同僚認為其“少年得第,必恃才凌物,不肯詳求民隱”,市井人物則認為其“少不更事,單純可誑”,故無論是官吏或百姓都對其較為輕慢。數月觀察后,祁彪佳對當地風土,獄情錢谷,洞若觀火。當審理案件時,祁彪佳懲治狡猾的不良胥吏;禁止世家大戶兼并土地,欺壓民眾;杜絕賄賂,清正廉潔;判案剖決精明,無冤抑之事,官民都大為畏服。除了善于明斷是非,祁彪佳還長于撰寫判詞,其判牘邏輯嚴密,說理透徹,文辭優美,斐然成章,為后世稱頌。匯集祁彪佳初為推官四年間寫成的約1300道判詞而成的《莆陽讞牘》一書,在中國古代燦若星河的優秀判例判牘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全文編成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歷代判例判牘(全12冊)》的第五冊。能在收錄中國古代先秦至明清代表性的判例判牘文獻編成的12冊判例集中獨占一席之地,足見祁彪佳的卓越司法才能。那些閃爍著其偵破、審理疑難案件智慧光芒的判詞,對于今天的司法工作者仍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作為儒家士大夫的典范,祁彪佳胸懷家國天下,身居廟堂則匡扶天下,運用審判權維護社會公益,即便退隱鄉間亦初心不改,致力愛護黎首。祁彪佳所處的崇禎一朝,政府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北方外患、頻發的自然災害和烽煙四起的農民起義,內外交困,對于肆虐的疫災,無力亦無暇賑濟。民眾求助無門,只能坐以待斃。如“崇禎九年(1636),從春至夏,越中痢疾盛行,死亡相枕藉,有闔戶僵臥無一人治湯藥者。”“崇禎十年(1637),杭州大饑成疫,遍處成瘟,死者甚眾!薄俺绲澥辏1640)六月,浙江大疫,十室而九!薄俺绲澥哪辏1641),大旱,民人饑,疫。鬻子女,售田舍,野有餓殍。”危難之際,以侍養母親為名告歸多年的祁彪佳挺身而出,承擔起賑濟的重擔,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救助百姓。
延醫施藥
祁彪佳的日記中描述了這樣的景象:“蓋彼日燒桂煮玉,即無事不能一果腹,一旦踣臥,那復有囊中錢,以故望一匕如九轉丹不可得,頭才岑岑通,生理便盡”。即荒疫并行,物價飛漲,百姓無事尚且不能求溫飽,何況生病,更是無錢尋醫問藥。為了讓受災的民眾能及時獲得診治,祁彪佳聯合當地鄉紳,創設慈善病坊和施藥局,免費為民眾提供醫藥和診治。
為了使延醫施藥規范有序,以便惠及更多災民,祁彪佳事先與其他鄉紳多方協商,草擬延醫募藥規范九條,內容包括:立捐助名錄簿分發十人遍傳,隨意捐助,多寡勿拘,募完之日,將捐助者名號刊刻成書,以表彰善舉,激發民間的捐助熱情;延請龔太宇、張景岳、凌敬泉、吳竺、徐昱峨、王培元、傅會宇、王澄陽、唐九友、童五萊、秦亦仁、吳興參等越中名醫,每日輪兩名醫生至藥局當值問診,每人以六日為期一換,輪流為民眾診治;醫局設于水陸交通方便之處,便于攜載診視;病者或在危急,不能扶攜,須遺家屬詳語病繇,以便付藥;醫生每日早至,傍午而散,不得再應別家延請,以防止病者過午往返溽暑中,病情加重;醫生僅診治,辦藥由志愿者輪流按約負責;建立診脈檔案,復診時,可簡閱舊方,斟酌增減;按先后順序分發看病籌五十枝,取藥籌百枝,照籌為序,避免擁擠踣跌;藥局備桌椅,以備病者憩息。此外,為了廣募醫藥,讓更多民眾獲得藥劑,祁彪佳還致書鄉賢王云岫、徐日觀、趙伯章,乞募藥,甚至顧不上顛簸勞累,在晚歸的舟中作書,與張介子廣募藥資本。同時代文學家張岱曾作《丙子歲大疫祁世培施藥救濟記之》一詩贊其施藥救民的事跡:“昨日殘冬天不閉,辟歷一聲走群厲,夏來疫氣填村市,亦效市人欺貧子,燈昏室暗飛蠛蜢,闔家僵臥呼天公,日無薪水夜無簀,夢想不到求藥石。宰官道念切恫瘝,百草輦來聚若山。藥王亂掣天醫簿,岐伯不至雷公怒……醫者聞名藥聞氣,殘喘皆能起床第。須臾全活幾千人,仁人見之皆效顰。因思世界盡如此,死兵死賦均死耳……敢借宰官醫國手,天下精神盡抖擻!
在祁彪佳的帶動下,鄉紳大力支持,紛紛慷慨解囊捐資捐藥,使延醫施藥得以長效,萬余民眾獲得救助。施藥的良好成效,得到了多地仁人響應效仿,因之獲救的患者更是不可數計。
施粥掩骼
古代疫災絕大多數繼發于自然災害之后,由于災民缺乏口糧,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增加了疫病發生擴散的可能。向災民提供糧食是非常關鍵的賑濟措施,“救荒法,如煮粥者善”,設立粥廠施粥曾廣泛推行。崇禎十三年(1640年),面對越中大水引發的疫災,祁彪佳與明末大儒劉宗周分區賑米,設粥廠施粥,病者藥之,死者埋之,深山窮谷,無不親歷。同時代著名學者張履祥在《楊園先生全集》卷三十一《言行見聞錄》中記載:程子云,一命之士,茍存心濟物,于人必有所濟。祁先生實心干事任也。賑濟之日,寅而出,酉而入,以粥擔,醫生自隨,郡中既設法賑濟,窮鄉深谷無不至。遇饑者,先與之粥,病者,與之藥,因與之米、麥、銀、錢有差,死者為棺。日行數十里不知倦,雖污穢臭惡死人之旁,必躬親,力有不及,以門人子弟分任之,不及僮仆,僮仆負擔而己,日力既盡乃己。是日所持錢米既盡,又稱貸以給之,方快。少有所余,意怏怏不樂也。其濟一人,真切如此。”為了避免無計劃的施粥可能造成的災民大量涌入,催生疫情擴散,祁彪佳還倡行由僧人擔粥于街巷分施,以及在多地分散設立粥廠,向災民施錢以買粥等靈活多樣的施粥方法。疫災流行之時,染疫人數眾多,多死道路,無棺以葬,形骸暴露,腐臭熏蒸,對疫病的流行又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及時埋葬死者可以起到有效減緩疫情擴散的作用,避免因之造成的疫情大規模流行。辛巳荒年引發大疫,餓殍載道,祁彪佳置買義塚山,托僧侶監看,保證深五尺,培土掩蓋厚實,祁彪佳日記記載:“某門某村之尸棺,責成于某寺之主僧,埋不深、掩不厚者,挨日察究”。此外,因越中通水處多,祁彪佳還設舟收尸!拔绾笸藥熒蚯笕缦壬、李含章兄至寓山,旋向領頭菴后卜義塚地,仍至繫珠菴與無跡師晤談,乃歸本原。師適駕掩骼之舟以來,予即托其先掩柯山一帶浮棺,每日齋飯予獨供之!边@些買山掩骼的義行,既減少了疫病的傳播,也體現對人的尊嚴和倫常的尊重,形成了良好的帶動作用,許多士紳大戶和好善者也紛紛加入捐資掩骼的行列。
穩定秩序
安定的社會秩序是有效抗擊災疫的重要條件和內容,祁彪佳主要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地方社會秩序的安定。
首先,祁彪佳注重發揮民間力量,以身作則,帶動鄉紳、富者出資出糧,就近賑濟災民,力行慈善,通過仁義感化及資源的合理分配,有效地縮小地方間的貧富差距,調節不同群體之間的矛盾,使地方間的富者貧民形成和諧的關系。
其次,提倡將古代行之有效的治安政策,即保甲制度用于抗疫,其主張:“編甲之法,向為彌盜設也,而救荒亦即在其中。設之而彌盜,猶不無督責之意,故其取效未免少遲。若以此救荒,則編次之間,便寓拊恤之道,民情樂趨, 其效在旦暮矣。”祁彪佳認為,保甲制度如果應用得好,可以起到有針對性地隔離、明確賑濟對象、分派救助物資、震懾奸宄,促進地方秩序穩定的作用。事實上,在我們今天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封城、封小區、居家隔離和出入證制度,其措施淵源中仍多少有著傳統保甲制度和街坊制的影子。同時,為了克服保甲制度實際操作中存在的不足,祁彪佳強調“首重得人”,主張“講行荒政,全在得人,任得其人,則能每事隨宜措置,不至乖疏;任非其人,鮮不敗事”。通過推選德才兼備的人去擔任保長等,從而行之有效地發揮地方自治救濟的作用,減少公共資源不必要的使用,以便能在最需要的地方著力。
第三,對于疫情期間的不法行為,祁彪佳主張禁之于早及亂世用重典,“凡以借貸為名,便是搶奪之始,偵探捕擒,豈容私告發之后乎”,體現了注重預防犯罪,消弭于其未發的思想。對于人數眾多的不法行為,祁彪佳強調要分清主犯及余黨,嚴懲為首的奸民,余黨寬之。在有策略地分化,以小的代價實現人贓現獲后,當場申明必立斃之刑,使余黨云飛鳥散,其后殺首惡一二人,以安千萬人。為了保障疫情防控期間糧食等物資的供應,祁彪佳還注重官方及時發聲,打擊謠言,并請官方在城在鄉多給告示,如有捏造訛言及強借強糴,亦申以立刻取死之例。
設救荒法
荒政,是指中國古代救濟災疫的政策、法令和制度。由于中國古代災疫多發,救荒之法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也有著長足的發展,但呈現出散落零星之狀,隱藏在汗牛充棟的古代文獻之中,如何讓救荒之法從故紙堆中走出,如何將歷代及自己總結的成功救荒經驗推而廣之,以應對不斷的海內災疫,自崇禎十四年起,祁彪佳開始摘錄荒政記錄,“凡有一法之可師,一言之可取,俱行輯錄,用備采擇”,即便其中“有宜于古未必宜于今、宜于彼未必宜于此者,亦且臚列畢備。此如設方治病,不以無病而遂沒其方”。在歷時一年精益求精的收集和總結下,一部匯聚前人及自己救荒經驗而成的通論式荒政著作《救荒全書》完成。全書共18卷8章150則,收錄了國史、經、子、文編等共36種,以及明代所刻賑史、荒賑、凡例20余種,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法律、文化、宗教等方面。全書涵蓋了災前防御儲備、災中救濟應對、災后的告成推賞等環節,集中體現了作者未雨綢繆的救災思想,靈活多樣的救助方式,注重保養發揮民間力量,推崇就近賑濟的荒政思想和主張,為后世救荒思想的發展和災疫救濟提供了有力的借鑒。
如書中提到“救荒使者奉命而出,竣事而還,關系最為重大,錢谷極宜清楚。支發既多端,稽核必須撤底,務使漏卮盡杜,溝脊皆甦,上報天子,下慰士民!睆娬{賑濟事務透明和公開的重要性,尤其是會計賑米數及錢兩,對于今天抗擊新冠疫情中,慈善機構應及時公開捐贈款項的收支管理及物資分配去向,或許仍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啟示
祁彪佳的抗疫事跡,或許可為后世提供以下啟示:
知行合一,經世致用。作為明代傳統士大夫的典范,身受陽明心學影響的祁彪佳是一位積極的入世者,他奉行其父祁承爜“吾儒聚書,非徒以資博洽,猶之四民所業,在此業為世用”的教導,渴求通過學習古代經典,來經國濟世,學以致用,即便退隱鄉間,仍然不忘使命,積極運用所學保護疫災肆虐之下的民眾。通過抗疫實踐,其又進一步深化了對救荒的理解和認識,加以總結匯編,為后世抗疫提供理論指引和方法借鑒,善莫大焉。
周密部署,規則之治?挂呱婕搬t療、食品、交通、衛生及治安等社會的方方面面,是一項系統性工作,也是對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救之者若有心無術,很可能會救民不成反擾民。作為抗疫主持者,祁彪佳善于以全面視野、科學方法進行周密部署。從推官開啟職業生涯的祁彪佳在抗疫過程中,尤其注重規則之治。堅持規則預置、遇事循規、依規處置、嚴守規則。無論是醫療機構地點如何選擇,醫生如何輪流診治,施藥的費用如何募集及使用,醫療檔案如何撰寫,或者如何有效施粥,甚至染疫死者尸體如何掩埋,疫情期間的不法事件如何處置等,均有一整套系統而科學的規則和制度,從而保證了抗疫工作的實效。
發動民眾,群策群力。疫災面前,個體的力量微不足道,祁彪佳善于調動全社會資源,發揮民間力量一同參與抗疫。身體力行之外,祁彪佳還與周邊士紳齊心協力。在其帶動下,大批越中士紳參與其間,或捐資施藥、施粥、捐棺,或主持粥廠、醫館,普通民眾乃至僧侶都積極擔當治安工作,實施參與分粥掩骼。正是由于民眾的積極參與,才形成了有效的抗疫慈善救助網,有效減少了疫災造成的損失。
(作者單位:廈門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