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帝姬疑云:紹興年間李善靜妄冒公主案始末
發布日期:2021-02-28  來源:《人民法院報》2020年2月21日第07版  作者:陳 璽 馬 創

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九月,發生了震驚朝野的假冒公主大案,此前歸朝的所謂“柔福帝姬”,實際上是開封乾明寺女尼李善靜假冒。該案在《宋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興小紀》《鶴林玉露》《四朝聞見錄》等史籍文獻中均有記載。那么,歷史上的李善靜為何能冒充柔福帝姬且蒙蔽皇室長達十余年?李善靜的真實身份是如何被揭發的?真正的柔福帝姬又在哪里呢?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本文透過史籍資料,索隱發微,試圖撥開本案的層層迷霧。

帝姬歸朝

“帝姬”是宋徽宗時對公主的特殊稱謂,《宋史·徽宗紀》記載: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閏四月丙辰,詔改公主為帝姬。《宋大詔令集·改公主名稱御筆手詔》從歷史角度稽考古法,參酌周制,對此次易制予以合理性論證:“近命有司,稽考前世,周稱王姬,見于詩雅。姬雖周姓,法古立制,宜莫如周。今帝天下,而以主封臣,可改公主為帝姬、郡主為宗姬、縣主為族姬。其稱大長者,為大長帝姬,仍以美名二字易其國號,內兩國者以四字。”歷史上的柔福帝姬是宋徽宗趙佶第二十女,與鄆王楷、莘王植、陳王機、惠淑、康淑、順德、沖懿同為懿肅貴妃王氏所生。初稱柔福公主,在帝姬制度實施后改稱柔福帝姬。

靖康二年(1127年),宋朝歷史發生重大變故,這一年,汴京淪陷,北宋宣告滅亡。金軍將徽、欽二帝以及嬪妃、皇子、公主、宗室、貴戚、臣僚三千余人押送北方。在這三千多人中,徽宗皇后鄭氏、欽宗皇后朱氏、高宗生母韋氏、高宗發妻邢氏以及柔福帝姬等皇室成員均在其中。至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忽有女子自稱是被金人擄至北方的柔福帝姬,自金國逃歸,由蘄州兵馬鈐轄韓世清送至行在杭州。起初,韓世清對這位女子的身份也頗有懷疑,“乃請知州甄采同通判鈐轄具官裳立于庭,坐柔福帝姬于堂上,隔簾問之,遂具說被擄及得脫之因。”高宗命令宣政使吳益、內人吳心兒驗視,因歸朝女子長相和柔福帝姬頗為相似,又能夠詳言許多宮中舊事,遂使朝廷上下確認其公主身份。據《鶴林玉露》記載,此次檢驗中唯一的疑點,聚焦于這位“柔福帝姬”的一雙大腳上。對此,女子解釋說:“金人驅迫如牛羊,跣足行萬里,寧復故態哉?”隨后,高宗遂詔入宮,封福國長公主,下降永州防御使高世榮,資妝高達一萬八千緡。柔福帝姬被賜府邸于漾沙坑坡下,驕蹇自恣,甚至“積殺婢妾甚眾,皆埋第中。”此后的十余年間,前后獲得朝廷俸賜累計近四十八萬緡。

真相浮出

紹興十二年(1142年)八月,宋金以大散關為界,簽訂紹興和議。隨后,宋高宗的生母顯仁太后歸朝,這位柔福帝姬的厄運亦隨之降臨。根據顯仁太后揭發,真正的柔福帝姬在被金人俘虜到北方后,曾嫁給徐還,且已死于五國城。“太后歸自北方,持高宗袂泣。未已,遽曰:‘哥被番人笑說,錯買了顏子帝姬。柔福死已久,生與吾共臥起,吾視其殮且寘骨。’”除了顯仁太后以外,右武大夫相州觀察使李愕、內醫徐中立也對這位“柔福帝姬”的真實身份提出質疑。據《宋史·柔福帝姬傳》:“內侍李愕自北還,又言柔福在五國城適徐還而薨。”《中興小紀》對此也有相似記載:“至是,因內侍李愕等隨梓宮回,且言柔福帝姬在北界降徐還,去年已死,還近自北界以其骨歸。”

此外,徐還的父親內醫徐中立現身控告,則對偽“柔福帝姬”構成致命一擊:“還父武功大夫榮州團練使中立訴于朝。”《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也說:“顯仁后來歸之歲,有入內醫官徐中立者言柔福北遷,適其子還而死。”顯仁太后的控訴,以及內醫徐中立和內侍李愕的旁證,使得這位所謂的“柔福帝姬”假冒身份似乎已經無所遁形。高宗遂詔“福國長公主顯屬詐冒,下大理雜治”。

經法司查明,假冒柔福帝姬者名叫李善靜,原為開封乾明寺女尼。在金人入侵時,和眾多皇室宗親一樣,她也被金人俘虜至北方。據《中興小紀》:“有阿李者,本乾明寺尼,法名善靜,因被擄在北界,詐作柔福帝姬逃歸。”在被金人押至北方的途中,她認識了曾在宮里伺候過柔福帝姬的內人張喜兒,張喜兒說她身材、長相與柔福帝姬類似,遂發生了冒充柔福帝姬一案。《宋史》記載:“又有開封尼李靜善者,內人言其貌似柔福,靜善即自稱柔福。”這里所言內人即為張喜兒,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于是靜善具伏:開封人,少居乾明寺,以試經為尼。初為金人所掠,有內人張喜兒者,言善靜貌似柔福帝姬,即偽稱之。”

宋朝張喜兒教唆李善靜妄冒的情節,與唐代發生的一宗妄冒太后案中的情節如出一轍,唯兩案當事人的最終結局卻大相徑庭。據《新唐書·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傳》:安史亂中,唐代宗沈皇后沒于亂兵,后不知所蹤。“中官高力士女頗能言禁中事,與女官李真一嘗從后游。李見高,疑問之,含糊不堅,而年狀差似后。”此時,宮中已無認識沈后之人,沈后之子德宗迎還上陽宮。后高力士子知其妄冒,上奏其事。德宗尋母心切,曾對左右說:“吾寧受百罔,冀一得真。”最終,這位假太后獲得朝廷寬免。

古往今來,喪亂之際企圖通過假冒貴胄希求富貴者不在少數。清人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建炎南渡,有詐稱徐王棣者,詐稱信王榛者,詐稱越王偲次子者,詐稱淵圣第二皇子者,詐稱榮德帝姬者,詐稱柔福帝姬者,莫不伏法。”北宋靖康之變以后,妄冒宗室者并非個案,其中,卻以這位偽“柔福帝姬”的潛伏時間最久。

詔獄雜治

作為本案的核心人物,這位冒充公主的女尼阿李,法號究竟是“善靜”抑或“靜善”,各類史籍中所記頗有出入,《建炎以來朝野雜記》《文獻通考》作“李靜善”,《中興小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則作“李善靜”,《宋史》中竟兩說并存,前后抵牾,《宋史·高宗紀七》:“紹興十二年九月甲寅,杖殺偽福國長公主李善靜。”《宋史·公主列傳》則記“開封尼李靜善者”。可見,這位妄冒公主的女尼的確切法號,可謂撲朔迷離,莫衷一是。

紹興十二年(1142年)九月甲寅,高宗詔殿中侍御史江邈、大理卿周三畏雜治偽“柔福帝姬”案。《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詳細記錄了大理寺對于李善靜量刑的建議。

大理言:“稱公主者,乃東都乾明寺尼李靜善也。”法寺當詐假官,流二千里;冒請俸賜計賜四十七萬九千余緡,為詐欺官私以取財物,準盜論,罪止流三千里;節次入內起居,為闌入至行在所者,斬。以上并該赦外,馮益被旨識認之時,靜善與益對坐,謂上為兄,系對捍制使而無人臣之禮,大不恭,十惡,罪至死不赦。”

按照大理寺的意見,李善靜至少涉及四條罪狀:其一,詐假官。李善靜詐稱皇親,妄冒福國長公主,據《宋刑統·詐偽律》:“諸詐假官,假與人官,及受假者,流二千里”,此與大理寺所奏相合。其二,贓額。李善靜涉案贓額,《鶴林玉露》言:“前后請給錫賚計四十七萬九千緡”,與大理寺奏相合。《詐偽律》:“諸詐欺官私以取財物者準盜論。”罪止流三千里的規定,則見于《名例律》。其三,闌入。李善靜自稱柔福帝姬,蘄州兵馬鈐轄韓世清送至行在。《衛禁律》規定:“諸闌入宮門徒二年。……入上閣內者絞。若持杖及至御在所者斬。”其四,對捍制使。柔福帝姬乃道君皇帝女,與莘王植同產,論其行輩為高宗妹。李善靜假冒柔福,面對宣政使吳益盤詰,虛構身份,“是廢臣節,故為不敬也。”《職制律》“指斥乘輿”條疏議說:“謂奉制敕使人有所宣告,對使拒捍,不依人臣之禮,既不承制命,又出拒捍之言者合絞。”九月辛丑,李善靜合并論罪,決重杖處死,宣政使吳益、內人吳心兒以驗視不審,編管外州。李善靜罪狀,以闌入御在所最重,依律當斬,其他罪責均為此罪所吸納,但高宗敕裁重杖決殺,其法律依據為《宋刑統》準用唐建中三年(782年)八月二十七日敕節文。值得注意的是,建中三年敕原本僅適用于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四罪,本案所涉“大不恭”不在此限。因此,本案杖殺的適用,屬于南宋死刑處決方式之擴張解釋。

然而,假冒帝姬案是否可以看作是一樁鐵案呢?答案卻是否定的。早在宋代即有人言此案之冤,認為此案是因顯仁太后忌憚柔福帝姬揭露自己北狩期間隱私,因此與北還歸來的內侍李愕、內醫徐中立形成同盟,聯合控訴柔福帝姬假冒皇親,最終由高宗親手釀成冤獄。宋人葉紹翁《四朝見聞錄》說:“或謂太后與柔福俱處北方,恐其訐己之故,文之以偽。上奉母命,則固不得與之辯也。”可見,歷史上這位柔福帝姬身份的真偽,至今仍存在諸多待解的謎團。

(作者分別系西北政法大學教授、西北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