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2歲才生的小女兒,對她自然疼愛有加。今年她11歲,讀小學五年級。
最近,她一直嚷嚷著要從網上購買幾根“鉛筆糖”。起初我以為她不過是要幾支“鉛筆”或幾塊“糖”而已。在和她的交談中,我才了解到一個當下中國中小學校園內普遍存在的“禁食”規定,碰觸到了一種落后的教育管理理念。
通過女兒,我了解到:小學生(中學生可能也是如此)上學是被禁止攜帶和食用任何食品的,包括餅干、水果、飲料,甚至是糖水,都屬禁止之列,只可帶白開水。學校要求學生7:50之前必須到校,她們不得不在6:30之前起床。離學校遠的,可能需要6:00或者更早起床。正長身體而嗜睡的小孩們一早起來睡意未過,根本吃不下早餐,就被趕著匆匆赴學校上課。第一節課尚未結束,肚子就餓了,不得不忍到四節課后的12點才能吃飯。個別男生餓得眼冒金星……膽大的學生悄悄帶點餅干或糖果等小零食,課間的時候偷偷到廁所去吃。而膽子小的學生每每在吃食物時,天真可愛的小臉頓時會變得緊張,帶有恐懼的表情,生怕被老師發現,像是實施一次可怕的“犯罪”。如果被發現會受到批評并“沒收”食物,家長可能也因此受到“約談”。
這種對小學生的“管控”制度,使商家看到了“商機”,可以吃的“鉛筆”(鉛筆糖)、“橡皮”(橡皮糖)便被生產出來,而且比較暢銷。據說這種糖做得太像鉛筆和橡皮了,以至于學生在上課時食用也不會被老師發現。這就是我女兒要購買“鉛筆糖”的緣由。
了解這種情況后,我陷入沉思。學校對學生禁食的理由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來:一是怕弄臟教室,增加學校保潔成本;二是怕學生分心,不專心聽課,影響上課效果;三是怕影響學校的管理秩序。最主要是為了學校的“秩序”。學校的管理要以人為本,最終以學生為本。在學生健康與學校秩序之間衡量,孰輕孰重?誰不知曉。
試問:學校對學生禁食,是否對老師也禁食?我做過小學、中學教師,現在還在做大學教師。老師們一般會在辦公室里存放一點食物,在隨身的包里備一些餅干,餓了的時候可以吃一點兒,這不過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們允許老師餓的時候吃點東西,而禁止學生進食,這樣公平嗎?
經了解,教育部沒有禁食規定,問題出在學校本身。私立學校并無此規定,國外的學校比較開放,如德國,在上午10:15至10:20會專門給學生們發點兒小零食,也可自帶……看來,解決這一問題并非難事。
其實,只要堅持以學生為本位,我們完全可以找到既保證學生健康又不影響學校秩序的方法。比如:一方面允許學生攜帶食品并在饑餓時食用;另一方面,對食品、食用時間和地點作出規定。允許攜帶的食品限于小型的干點,禁止攜帶流體類容易污染環境的食物;只能在課間時間食用,上課時間不得食用;只能在指定的地點食用,學校可以在走廊里劃出一角空間。
解決類似這些問題并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管理理念問題。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管理層的治校理念,到底應當堅持“以學校為本位”,還是堅持“以學生為本位”?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落實到學校的工作上,就要做到學校管理以教師為本位,而教師又要以學生為本位。學校的一切,都要以培養學生、愛護學生,以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