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有急事報告,皇帝專心下棋,視而不見,該怎么辦?北魏大臣古弼的對策讓人忍俊不禁,回味無窮。
古弼(?—452年),鮮卑族,本姓吐奚氏,代郡(今山西代縣)人。北魏初期大臣,軍功卓著,忠誠擔當。太宗賜名“筆”,表彰其正直有用,后改名“弼”,表彰其輔佐功勛。
世祖時,有人上書:上谷皇家林苑泛濫,百姓無田可種,應縮減一半,將田地賜給窮困百姓。古弼進宮上奏,恰逢世祖與給事中劉樹下棋。古弼在旁等了好久,世祖也沒問他有啥事。古弼突然起身,當著世祖的面,揪住劉樹的頭,將他拉下床,用手打他耳光,用拳捶他脊梁。說國家不能治理,都是你的罪過。世祖大驚失色,放下棋子說,不聽你奏事是我的過錯,劉樹有什么罪,放開他。古弼將奏狀呈送世祖,世祖感慨古弼正直,全部批準了奏章,將土地給付百姓。古弼說自己在世祖面前打罵大臣,也有罪過,就摘帽、光腳,向世祖請罪。世祖說,你戴帽、穿鞋吧。我聽說為修筑祭祀神壇,人們精疲力竭,完工后,皇帝恭恭敬敬地祭拜,神靈仍然賜福。你沒有罪。今后,只要是利國利民的事情,即便方法欠妥,你也要大膽去做,不要有什么顧忌。
世祖大閱兵,將校們在河西打獵。古弼在家留守,世祖命令他派給肥壯的馬匹,古弼卻讓手下派出瘦馬。世祖怒發沖冠:尖頭奴,竟對我的命令打折扣。我回宮先處死他。古弼頭尖,世祖常叫他筆頭,人們都稱他筆公。古弼的下屬驚惶失措,害怕皇帝殺死自己。古弼告訴他們說,我認為,侍候皇帝導致其打獵不高興,罪過很小。如防備不周,致敵軍入侵,罪過就大了。現在北方的敵人很強勁,南方的敵人未剿滅,他們窺視我國,蠢蠢欲動,我非常擔憂。所以留下肥壯馬匹裝備軍隊,以防萬一。只要利于國家,我個人的生死無所謂。明君能以理說服,這是我個人的罪過,不是你們的過錯。世祖聽后感嘆,有這樣的大臣,真是國家的財富。
世祖到山北打獵,收獲麋鹿數千頭,命令古弼派500輛牛車運輸。下令后,世祖很快找到隨從說,筆公肯定不給我牛車,你們還是用自己的馬快速運輸回去。行走百里時,接到古弼的回復:今年收成不好,不宜征用百姓的牛車。世祖對左右說:筆公果然和我想的一樣,可謂國之棟梁。
令人遺憾的是,文成帝時期,古弼一如既往,對皇帝犯顏直諫,但小皇帝并無祖宗的肚量,古弼被罷官處死。封建社會的歷史局限性,決定了忠誠正直的古弼的悲慘命運。
面對專注下棋,不理政務的皇帝,古弼并未聽之任之,知難而退。而是獨出心裁,另辟蹊徑, 對劉樹拳打腳踢,嚴辭聲討。很顯然,這是“指桑罵槐”。世祖對此心知肚明,遂自我批評。因此,全部批準了古弼的奏章。古弼的錦囊妙計取得了良好效果。他并未因此得意忘形,而是負荊請罪,自我檢討冒犯龍顏的罪過,世祖因此沒追究他的罪責,還鼓勵他利國利民事宜可無所顧忌大膽進諫。古弼智勇雙全,有理有節。世祖打獵時古弼只派了瘦小馬匹。世祖揚言殺死古弼,古弼的手下膽顫心驚,古弼卻毫不畏懼,據理力爭。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按皇帝的命令辦事,的確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但古弼屢次三番的頂撞、冒犯,使得世祖也知道了古弼的作風與個性。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古弼之后的直諫便不再艱難。
時隔近兩千年,古弼的擔當與智慧仍躍然紙上,這啟迪著我們,應忠誠擔當,開動腦筋,運用智慧,為國為民。
(作者單位:甘肅省民勤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