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劉爽校友、親愛的同學們、家長們、各位同事們:大家下午好!
四位同學對話般的激揚歌詞伴著優美的旋律,大抵唱出了畢業生即將封存于心底的惠園時光。各位老師的叮(lao)嚀(dao)亦更增添了些許離愁別緒。時光如梭,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鳳凰花開畢業季。不知道同學們的感受如何,我只覺得六月來得太快,快得未及說出那句再見,你們卻要離開了;ㄩ_花落幾度春秋。曾經懵懂的少年尚不識離別的滋味,但美麗繁盛的夏季依然蒸餾出多少不舍的淚滴。
此時此刻,讓我們確認下眼神,沒錯!今天是你們—法學院2018屆290余名畢業生(含本科生93名,男女生比例28%:72%;碩士生160名,博士生13名,男女生比例31%:69%;來自近10個國家的留學生17名和10多名同等學力畢業生)值得終身銘記的大日子!我代表法學院全體師生,熱烈祝賀同學們順利畢業。你們完成了一件人生中重要且值得慶賀的事情,這將在未來很多方面改變你的生活,包括你的人生軌跡。請為你們自己自豪和喝彩!但要提醒各位的是,學位證、畢業證是你們的私有財產,但今天的鮮花和掌聲同屬于不離不棄支持你們的父母和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長們。我們尤其要感謝那些冒著今天的高溫酷暑趕來和同學們道別的老師!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門一眼望到東門、情人坡眼鏡湖均為迷你版的惠園,在法學院男女生比例令人如此沮喪的情況下,當聽到別人家的教授在道歉—“母校欠你一個男朋友”時,我嚇得趕緊通過可靠消息但不完全統計后得知,至少在這一屆研究生中,入校之后在一起,目前還在一起的法學院小情侶竟然有五對之多!欣慰感撲面而來啊。在此我將特別的祝福送給這五對特別的同學,我認為只有你們才最懂得“在惠園遇見你,是此生最美麗的風景”的真正含義。祝福你們結緣貿法,祝愿你們相伴一生!
今年很特殊,既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更是貿大法學專業40周年。貿大法學院溯源于1978年。順應中國改革開放大業對法律人才的迫切需求,從國際商法教研室、到國際經濟法系、再到法學院,四秩芳華中幾代貿法人砥礪前行,培養了包括劉爽校友在內的菁英人才無數。
你們這屆畢業生對我個人而言亦具有特殊意義。你們是我接任法學院院長后迎來的新一屆學生,你們適用了新的培養方案,在法學院的本科生中也是第一屆有導師的學生。在最近的全國高校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貿大法學院進入全國600多所法學院的前十之列。作為A類法學院中體量最小的一家,獲網評“黑馬”之譽。但前行的每一天都充滿壓力和挑戰。我其實并不敢問你們一句“意不意外,驚不驚喜?”對于你們這批新鮮出爐的產品,盡管我們的確付出了心力,但不能保證你們性能良好,質優價高。任法學院院長四年來,我也時常反思和自省,相信應該做得更好。
雖然貿法還沒有成為最好的法學院,但她注定會是你一生惦記的存在。在你們即將啟程時,我失去了國經法課堂上作為老師的自信滿滿,拿不準今天你們是否還想聽院長嘮叨些什么。這幾年來,每年不到6月份我內心就開始惶恐,之前連續四年的畢業典禮致辭,不但未能使我成為一枚流行的網紅,而且還頗顯黔驢技窮之態。但我還是需要認真地再說點兒什么吧,畢竟目前學校唯一的學院畢業典禮是我們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一場告別儀式。人生需要儀式感,不能只做不說是不是。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法律人的幸福感這個話題。在世界學府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不是時髦的經濟學課程,也不是實用的法律課程。該校的積極心理學教授泰勒·本-沙哈爾所著《幸福的方法》和社會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爾伯特博士所著《撞見幸!芬约八麄冮_設的“哈佛幸福課”均引起前所未有的轟動。這充分說明人們對幸福的關注度有多高。如今五花八門的指數特別多,幸福感指數也是其中之一。各類app也多,手機上常會跳出來一條推送:“親,請測測你的幸福感指數”!但幸福感顯然不是測出來的,而是你內心真正的感受。
根據心理學的界定,幸福感是人們根據內化的社會標準對自己生活質量的整體性和肯定性評估,是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以及各方面的全面評價,并由此而產生的積極情感和優勢心理狀態。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萊恩博士指出,經濟發展越快,非物質因素對幸福的影響反而越大。在此意義上而言,幸福并不是一個理性的話題,似乎與普遍的社會化的感性制度或機制—法律無關。但事實上,冷酷而理性的法律與熱情而感性的幸福之間的關系相當密切。法律以人為邏輯起點,而幸福作為人生的終極追求和追求的永恒價值,理應成為法律關注的焦點。
據考證,“幸福指數”(happinessindex)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他將社會公平和正義作為幸福指數的主要組成部分。守護社會公正和正義的法治即成為幸福的評價元素之一。過去人們習慣以物質財富的多寡來衡量幸福感,一幢面向大海的別墅讓你頓有春暖花開的幸福感。但隨著社會規則和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法律和法治本身承載的權利機能所帶來的被公平對待感、受尊重感、安全感、愉悅感等越來越受到重視,并成為民眾對幸福的預期追求和心理崇尚。
關于法律人的幸福感,我有三句話和同學們分享:
第一,作為法律人的幸福感,首先來自于對公平正義的維護。剛才劉爽校友關于高西慶老師第一課“為什么學法律”的分享很觸動人心。公平正義是法律永恒的生命力,一直被奉為法律最重要的價值。貿法學子走出校門,便對社會肩負了些許責任。當王琛同學在問“貿大的法學教育教給了你什么”時,我想可能現在的你們并不容易全面感知這種教育的影響。但至少,我希望同學們認識到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乃善治之前提。執政興邦,離不開法治支撐;社會進步,離不開法治護航;民眾福祉,更離不開法治保障。雖今朝我們驪歌唱罷,明日大家各奔前程,但無論你將來作為法官、律師、檢察官、公司法務或學者,都希望你在法治長河中閃爍著法律人獨有的光芒。財富和權力并不必然帶給你幸福,心安才會。請永遠不要放棄你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堅持作為法律永恒生命力的公平正義,幸福感才會充盈你的心間。
第二,幸福感來源于不同層面,包括物質層面和情感層面,但也來源于自我實現的艱辛。幸福是快樂與人生追求的有機結合。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幸福存在于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存在于艱苦卓絕的奮斗中。幸福與苦難都是對生命的強烈體驗,幸福與不幸可以相互轉換。剛才劉爽校友關于他人生經歷的分享,讓我想到正是期望與實際的不斷偏差,才漸漸鍛煉出你內心的強大。
你們幸福地生長在和平富足的年代,少了民族動蕩之亂,家庭流離失所之苦。這里我想借用美國NBC電視臺著名主持人Tom Brokaw的一段話啟發大家思考:
"You are educated. Your certification is in yourdegree. You may think of it as the ticket to the good life. Let me ask you tothink of an alternative. Think of it as your ticket to change the world. "當百年中國夢的實現成為當代青年的莊嚴責任,法律人的個人幸福、職業規劃便與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緊密相連。“中美貿易戰”的硝煙不僅彌漫在朋友圈,在現實的主戰場中有著更殘酷的較量。法律人面臨各種新的機遇和挑戰。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造就幾代貿法人的優良傳承。信念堅定的貿法人如以社會責任為己任,你在付出的過程中就能體驗強烈的幸福感,這是來自于內心深處永恒的幸福。
第三,法律人要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在功利法學派的創立者—邊沁彌留之際,身邊有很多愛他的朋友在守候。他對朋友鮑林說:“我覺得自己快要死了,我們要注意必須把痛苦減少到最小程度。不要讓任何仆人到房間里來,讓所有的青年人都走開。他們看到這種情景很難受,他們在這里也無濟于事。我當然也不能單獨一人留在這里,你留下來看著我,而且只要你一個人看著我。這樣就可以使大家的痛苦盡可能減小到最低程度!边@似乎聽起來有點兒費解,但這正是邊沁窮其一生所追求的“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也是他對人類思想寶庫的一大貢獻。
直到今天,邊沁的思想,特別是關于立法要以促進人的幸福為己任的理論,對于我們法律人而言仍有重大的啟示意義。幸福展現的是一種人性的完滿,更是文明的方向。法制建設需要將大多數民眾最大幸福的實現作為重要目標和價值,法律人才會感到更深層次的幸福感。法律人只有以民眾的幸福為宗旨,在自己的法律職業生涯中體現人之尊嚴和價值之可貴,方能增進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的幸福感。
同學們,畢業在即,未來可期。畢業典禮在美國稱為 ‘commencementexercise',意味著“畢業不是結束,而是開始”(Graduation is not the end; it's thebeginning. --Orrin Hatch)。希望你們在開始新的一段人生征途時,逐漸領悟和體會法律人的幸福感。
也許很多年后,你們會把這個夏天叫做“那年夏天”。是的,那年夏天,我們聚在這里送別你們,大家曾笑中有淚,很美也很絢爛。無論今后山高路遠,畢業不散場,母院的祝福常伴你的身邊。但即使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等待才是最極致的思念。我們在這里等著你,常回來看看!
最后,正如一首英文畢業歌中所唱,“I keep, keep thinking, that it is not goodbye. I keepthinking it’s a time to fly”. On behalf of all UIBE Law School faculties andstaff, I wish you all fly higher, and higher.
2018屆法學院畢業生,再次祝賀你們,永遠祝福你們!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