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法學教育的發展策略與人才培養機制
發布日期:2018-04-22  來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作者:謝鵬程

我曾在法學院教書五年,還是比較稱職的教學老師,雖然沒當過院長,聽了前面幾位院長的發言以后,頗有感觸:當好法學院院長,做好兩件事就行了,一是學院發展,二是學生培養。

首先,怎么做好學院的發展。依我的觀察,從大家創造的經驗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標準,即多出成果,多出名師,適當發展。

第一,多出成果。近些年來,很多考評體系、考評指標就是看發表的文章,看C刊的文章,看權威期刊的文章,也對,但也不全對。國外對教師的評價不像我們這樣急功近利,我去國外訪問過好幾所大學,一些著名院長、教授我都有一些交往,我了解的情況是他們更看重的是教授的成果轉化。我訪問了很多國外的犯罪學方面的法學家,他們看重的是實證研究成果在多大程度上被應用了。應用的成果寫出論文來,能發表就發表,不發表也沒關系。這個評價體系,從2016年中央出臺了有關智庫建設文件以后,在各高校已經有新的趨勢,除了期刊發表文章以外,具有決策參考價值的研究成果也是很重要的。

第二,多出名師。大學是靠大師支撐起來,一個法學院發展的好不好,核心的標準就是有沒有著名的法學教授,如果全國數得上的知名法學教授有一個兩個或幾個,這個法學院就厲害了,就能發展好,沒有就不行。這也是對每一個法學院院長的胸懷、器量、眼光的考驗,能不能請來比你水平還高的人,既是你的本事,更是你的胸懷。

第三,發展道路。申衛星院長講到,先入主流、后創特色,這是一條發展道路。另一條道路是先創特色,依靠特色發展再入主流。大家比較認同先入主流、后創特色,這是一條主要經驗,但不一定是惟一的、絕對的。中國這些年來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講特色的,這個特色里有很多方面的把握,特色就是我們現實的條件,很多條件局限了所以不能一下走到別的國家那個道路上去。但是有一點很有意思,近四十年來中國發展巨大的進步其實主要是在中國國情下遵循了世界上共同的經濟規律,即市場經濟規律。這就提出一個問題,所有的發展道路、發展方式的背后的發展規律都有兩個方面的因素即具有特色的發展條件和具有普遍性的規律。我們法學院的發展的普遍規律是什么,是首先要搞清楚的問題。其次,我們要搞清楚我們法學院發展的條件是什么?院長們很容易輕視這個問題,許多人正是因為沒有全面把握現有條件和潛在條件,阻礙了發展道路的選擇,影響了發展成效。

其次,人才培養。關于法學院院長干得好不好,我們感受比較強烈或者直接的標準是能不能要來錢和要來人。一般認為,能要來錢、要到人來就行了,這個院長就非常好了。排名是最后的結果,有錢、有人,排名自然就上去了,肯定沒問題了。其實,最核心的、根本的、長遠的還是學生的培養。從院長個人角度來說,可能更關注的是學院的發展,但是從我們身上的責任來說,應該把重點放在學生的培養上,這是當一個院長稱不稱職最核心、最根本的標準。我在武漢大學讀書時,受影響最大的是劉道玉校長,他是教育部派下去的教育理念很新的一位校長。受教較多的是馬克昌教授。他們的影響對我來說是終生的。我后來讀了很多學校,北大、社科院、瑞士的弗里堡大學等學校,都沒有當時在武漢大學給我留下的影響那么大。這個指標會很難考核,是長遠意義的,也許近期對個人來說作用不是那么明顯,只有學生到最后成名成家了,才能夠反映出成績來,也許那時候我們已經不在了,但這個作用是最大的。我認為,人才培養機制建設,也有三點值得注意:

第一,課程的結構。首先是理論、法律知識、實踐課程的結合。這三個方面對不同等級的學校重點不一樣。我當時在武漢大學讀書時,發現法學理論放在第一位,名家講刑法總論,分論讓一個中南政法大學剛畢業的法學生給我們講,我們當時都不服氣,都不愿意聽。當時武漢大學不重視刑法分論,不重視具體法律的應用。其實法律知識對以后法律人的考試、法律資格的考試很重要,武漢大學雖然名氣很大,但是畢業生里法律資格考試通過率未必比普通學校高。如果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不高,這個學校名氣難免會受到影響。這客觀上引導我們既要重視理論,也要重視法律適用知識。再就是實踐層面同樣重要,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對實務是否了解,有沒有實踐能力也很重要。其次必修課、選修課設置問題。當時我選修了辯證邏輯,使我終生受益,思維方法特別重要。后來我給成人教育講課時,我說,解決疑難問題還要靠辯證邏輯。這說明課程設置,選修課、必修課要科學配置、合理設置。

第二,教師的結構。首先是教授、副教授、講師結構問題。現在很多學校都注重教授的比例大一點,副教授、講師,等級結構大家強調的比較多。現在北航法學院教授的比例已經很大了,將來副教授、講師比例越來越小,意味著將來可能人才青黃不接,這是要避免的問題。其次是專職和兼職問題。專職和兼職的結構不僅關系到學生能否獲得一些間接經驗,而且關系到法學院教學是面向理論還是面向實踐。多請一些外面的老師來兼職,也多請實務部門老師來兼職,不一定有多少成本和代價,甚至可以來講講課、參與輔導一下;不一定完全擔任這門課的講授,這門課的一般講授可以由專職老師來講,部分輔導或部分講解、部分講座可以讓兼職教授來講,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經驗,這是要考慮的。

第三,學生就業與成才問題。我曾跟馬克昌老師說:馬老師,當初我們在學校的時候,你鼓勵我們都成法學家,現在你又鼓勵我們去當官,你看現在我成了不倫不類的,不是法學家,也不是官,又既有點像官也有點像法學家。現在回過頭來,如果要我給法學院院長提建議的話,要根據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選擇未來是從政還是從事學問,或者從事其他的實務,都可以,條條大路通羅馬,行行出狀元。不要因為現在官本位思想的影響,鼓勵學生都去當官,或者我們自己崇尚學問,就鼓勵都去做學問,要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做出選擇。只要我們老師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特點發展,把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就是盡到了責任。

責任編輯:于濤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