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安地震發生后的第一時間,中國紅十字會就在其微博發布了賑災信息,但微博網民對此并不買賬,內容為“滾”的回復占據屏幕。對此,紅十字會表示已經了解,并決定接受紅十字會社會監督委員會的意見,“埋頭苦干”。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表示,當前最重要的是救災,網絡輿論暫“不去管它”(4月21日《云南信息報》)。
盡管紅會在地震發生當天作出了積極反應,紅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也第一時間趕往災區,并籌到5100萬元善款、700頂帳篷以及其他大量救災物資,顯示了要借此次救災機會完成自我救贖的決心,但網民們仍然執著于郭美美事件導致的紅會信任危機,紛紛表示不給紅會捐款。可以預計,紅會此次募集到的社會善款可能會少得可憐,與汶川、玉樹地震那會兒所募集到的善款一定不成比例。這由第一天只籌集到區區3萬多元為證,相比壹基金募集到的上千萬元,顯然很尷尬。
這當然不是紅會之福,更不是受災群眾之福。大災當前,出現這樣不和諧的音符,令人痛心。論責任,紅會自然難辭其咎。但在災區人民亟待救援的生死時刻,網友們依然放不下與紅會的“過節”,看不到4月20日當天紅會的積極表現,而是借雅安地震之機再次發泄對紅會的不滿,并借著紅會為自己推卸責任找借口,我認為這是不明智的。
雖然我們有很多指責紅會的理由,但這并不表明我們已經擁有了比紅會高得多的道德優勢,擁有了拒絕捐款的理由。事情一碼歸一碼,我們可以理性地批評紅會做得不當的地方,但應該看到紅會正在為彌補工作中的缺陷,重建信任危機做著不懈的努力。如設立社會監督委員會和建立捐贈信息發布平臺等,表明了其接受社會監督、力求做到善款來路和去向透明公開的決心,而且這種誠意在雅安地震的當天就得到了證明。作為具有愛心的現代公民,我們不能老是抓住紅會的過去不放,而是應該在批評的同時,善意地對紅會工作提出建議,并積極參與到對紅會工作的監督中去,這才是理性的選擇。
而且我們應該看到,目前我國公信力高的民間慈善機構并不是很多,可供公眾選擇的捐贈渠道也還很有限,相比較而言,還是選擇通過向紅會捐贈表達愛心較為可行。諸如要將善款直接交到受災群眾手中的意向并不現實,也沒多大的可行性。
生命無價,災情高于一切,現在不是謾罵紅會的時候,更不應該借罵紅會為自己逃避捐款找理由。理性的做法是,依然把善款交給紅會,然后要求紅會設立雅安地震救災款專項賬目,盡快完善捐贈信息發布平臺,督促紅會公開每一筆善款的去向,與此同時,紅會須向捐贈者反饋信息,讓捐贈者知曉自己的善款用到了哪里,用在了誰的身上。
此次雅安地震,是紅會紓解信任危機、完成自我救贖的天賜良機,希望紅會好自為之,切不可再次辜負社會公眾的期望。
來源:法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