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是中國崛起的一條重要經驗。其實,“空談誤國”也是世界各國治國理政的一條普遍規律,對西方國家同樣適用。西方陷入今天的金融危機、債務危機和經濟危機,很大程度上也有“空談誤國”的因素。如果西方體制無法克服自己所患的“空談誤國”癥,那么西方整體走衰的速度還將加快。
西方“空談誤國”癥的主要癥狀有:
一、空耗內斗
由于西方國家“選舉政治”的驅動,政客做事的主要考慮總是選舉的需要。以深陷債務危機的希臘為例,盡管國家幾乎破產,但各個政黨還是為下一輪競選而沒完沒了地打口水仗。希臘領導人去年竟然公開主張采用公投來要挾歐盟,一時使整個歐洲陷入緊張,但這些政客的真正目的只是為了國內黨派間達成某種交易。難怪有西方學者這樣評述希臘政治:“希臘發明了民主。但現代希臘卻有可能給民主帶來惡名。雅典的政客們爭論不休,有可能使歐洲債務危機升級,對希臘、歐盟乃至世界經濟整體產生嚴重后果。”
美國的“空談誤國”癥也很嚴重。美國金融海嘯本質上緣于金融監管失控和資本力量對體制的控制,但盡管危機當頭,民主、共和兩黨卻遲遲無法就應對危機達成共識,許多改革提案的討論變成了馬拉松式的扯皮。在金融海嘯爆發的2008年,共和黨使用或威脅使用了“阻礙議事”的方法,使80%的主要立法事項陷于癱瘓。這種空耗內斗至今仍未中斷。英國《金融時報》去年曾發表題為《美國選擇自我毀滅》的文章,驚嘆“我們很難記起美國政治中還有比眼下更哀涼的時刻”,批評美國政客見利忘義,互拆墻角,甚至“希望經濟盡可能糟糕”。
二、言而無信
西方模式一個普遍問題是政客喜歡開空頭支票,但大都言而無信。日本經歷了“失去的20年”,這也正是日本政壇走馬燈一樣換首相的20年,政客們競相給出美麗的承諾,但落到實處的非常有限。西方政治制度今天的特點之一就是產生一大批能說會道但不能干的政客,日本是一個典型。前首相野田佳彥曾公開表示自己是“凡人一個,既非世襲議員,也沒有雄厚資金,既不是帥哥,也沒有賣點,但有一點讓我引以為豪的是,在現有政治家中,我是街頭演說做得最好的”。日本《大眾周刊》一篇評論說:“如果實行美國式的競選辯論就可以改變日本政治,我們只要有一群杰出的辯論家就行了,日本最不缺的就是這種人。國家政治混亂,不是這種人太少,而是這種人太多。日本現在需要的不是辯論家,而是實干家!”
四年前,美國總統奧巴馬高喊著“變革”的口號入主白宮,但四年過去了,他兌現了多少承諾?華爾街還是我行我素,醫療改革仍然懸而未決;他承諾削減國債,但國債卻從原來的11萬億美元增加到現在的16萬億美元。鄧小平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調侃過美式民主的言而無信:“美國把它的制度吹得那么好,可是總統競選時一個說法,剛上任一個說法,中期選舉一個說法,臨近下一屆大選時又是一個說法。美國還說我們的政策不穩定,同美國比起來,我們的政策穩定得多。”2011年標準普爾降低了美國政府的信用評級,主要理由就是“美國政治決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增加”導致了“對美國政治決策機制的信心下降”。美國蓋洛普公司2012年6月的民調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美國公眾對美國國會的支持率持續低迷,只有17%。
三、民粹盛行
民主政治在西方越來越演變成民粹政治,即政客對民眾的不斷操縱和忽悠,只要選票來得快,政客什么話都可以說,什么虛招都可以玩,不在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不在乎自己國家的長遠和整體利益,結果是許多西方國家治國理政中的理性與責任日漸缺位。去年美國大選中,奧巴馬和羅姆尼唇槍舌劍,就內政外交、經濟民生等問題展開論戰,而屢屢“中槍”的卻是遠隔萬里的中國:明明是華爾街的貪婪等因素造成了美國今日之困境,政客們卻大談中國人偷走了美國的就業機會,還將中美貿易失衡歸結于人民幣匯率問題。對于美國政客來說,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忽悠百姓,拉到選票,所以中國就成了美國諸多問題的“替罪羊”。
這種一味討好選民的民粹政治是美國各級政府陷入債務危機的主要原因。美國加州政府破產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民粹政治使政客一路高喊減稅,先是減少財產稅,后是取消汽車稅,最后加州政府陷入了破產的境地。州政府后來想恢復汽車稅,但州議會又從中作梗,結果使加州財政陷入惡性循環。南歐葡萄牙、意大利、希臘、西班牙相繼出現財務危機,主要原因也是低能政客競相討好選民,各種各樣的福利支出耗盡了國庫,最終惡果還是要百姓來買單。
“空談誤國”導致西方民主品質的嚴重滑坡,其大背景是西方民主制度越來越演變成一種“游戲民主”,也就是把民主等同于競選,把競選等同于政治營銷,把政治營銷等同于拼金錢、拼表演、拼空談,政客所做的承諾很少兌現,多數選民對此也無可奈何,結果是國家治理品質的普遍下滑甚至急劇下降。
西方民主模式很像一個被寵壞的孩子,如果他有祖上遺留下來的豐厚家產,如西方多數國家那樣,他還可以繼續揮霍和“游戲”一段時間;而對于那些祖上遺產不多的發展中國家,照搬西方民主模式后,情況就更糟。印度實行西式民主,也染上了“空談誤國”癥,其主要政客9年前競選時的一句大話、空話:5年后世界將“忘掉上海,轉而只談孟買”,今天成了一個經典的政治笑話。
如果說中國概念的“空談誤國”點出了西方模式的某種頑癥的話,那么“與時俱進”大概就是中國可以給西方模式開出的藥方。其實西方許多有識之士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比利時在經歷了540多天無中央政府的危機后,這個西方國家的一批知識分子于2011年11月發表了《千人集團宣言》,對西方民主制度未能“與時俱進”提出了強烈的批評:“除了民主,現在全世界的革新無處不在。如公司必須不斷創新,科學家必須不斷跨越學科藩籬,運動員必須不斷打破世界紀錄,藝術家必須不斷推陳出新。但說到社會政治組織形式,我們顯然仍滿足于19世紀30年代的程序。我們為什么必須死抱著兩百年的古董不放手?民主是活著的有機體,民主的形式并非固定不變的,應該隨著時代的需要而不斷成長。”
這段話說得很棒!如果西方還是拒絕“與時俱進”的改革,無法克服“空談誤國”癥,那么西方整體走衰的趨勢恐將難以避免,甚至不能排除一些西方國家加速滑向“第三世界”。這種現象實際上已經在許多西方國家內部出現,在美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內部已經有相當規模的“第三世界”,而像希臘這樣的國家似乎正在整體滑向“第三世界”。西方國家該警醒了:與其忙于向世界推銷自己的民主,還不如好自為之,痛下決心,全面修理一下自己的治國理政模式。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