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
忽然發(fā)現(xiàn),大學法科的本科生,無論理論法學科目還是部門法學科目,考試的方法主要是:默寫(默寫“標答”)。
曉楓教授笑曰:“頭懸梁、錐刺股,熬三更起雞鳴,好容易拚進了法學園地,只指望仰天大笑出門去,未承想自身還在蒿叢中,劈頭遇到法制史。此一時心氣已散,真是一絲苦都咽不下了,老師還讓做閉卷。悠悠三十年過去,此恨綿綿無絕期。”
別了!那些延續(xù)了30年、為娃娃們帶來夢魘的《中國法制史》試卷的名詞解釋、填空、判斷、簡答、論述。別了!“折杖”怎么個折法?斬左趾和斬右趾的“流變”?官當怎么個當法?
一、二大題選擇題略共計30分
三、材料分析:(5´12=60分)
閱讀以下文字或圖片后答題,要求在讀懂文字與圖片的基礎(chǔ)上運用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點、思路、分析方法,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認識和見解。
(一) 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片段:
“西洋的社會有些象我們在田里捆柴,幾根稻草束成一把,幾把束成一扎,幾扎束成一捆,幾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個挑里都屬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會亂的。在社會,這些單位就是團體。我說西洋社會組織象捆柴就是想指明:他們常常由若干人組成一個個的團體。團體是有一定界限的,誰是團體里的人,誰是團體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我用這譬喻是在想具體一些使我們看到社會生活中人和人的關(guān)系的一種格局。我們不妨稱之為團體格局。
提到了我們的用字,這個“家”字可以說最能伸縮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個人,“家門”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羅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親熱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圍是因時因地可伸縮,大到數(shù)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為什么我們這個最基本的社會單位的名詞會這樣不清不楚呢?在我看來卻表示了我們的社會結(jié)構(gòu)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象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guān)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同心圓波紋的性質(zhì)。親屬關(guān)系是根據(jù)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fā)生的社會關(guān)系。從生育和婚姻所結(jié)成的網(wǎng)絡(luò),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xiàn)在的、和未來的人物。我們俗語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這個意思,其實三千里也不過指其廣袤的意思而已。這個網(wǎng)絡(luò)象個蜘蛛的網(wǎng),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以親屬關(guān)系布出去的網(wǎng),但是沒有一個網(wǎng)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個社會里的人可以用同一個體系來記認他們的親屬,所同的只是這體系罷了。體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疇性的有關(guān)概念。”
問題:這一段話表述的即為著名的“差序格局”原理。
1、簡明解釋什么是“差序格局”?(4分)
2、這一原理,可以從中國法律傳統(tǒng)中找到哪些具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的觀念?試列舉、扼要闡釋。以表達的條理、簡明為目標。(4分)
3、這一原理,可以從中國法律傳統(tǒng)中找到哪些具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的制度?試列舉、扼要闡釋。以表達的條理、簡明為目標。(4分)
(二)“臣竊惟歐洲諸國,百十年來,由印度而南洋,由南 洋而中國,闖入邊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載,亙古所末通,無不款關(guān)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與立約通商,以牢籠之,合地球東西南朔九萬里之遙,胥聚于中 國,此三千余年一大變局也”。----李鴻章同治十一年五月《復(fù)議制造輪船未可裁撤折》
問題:這一段話表述的即為著名的“三千余年一大變局”論(簡稱“變局”論)。
1、請你從法觀念等方面談?wù)勥@個具有預(yù)見性的論斷在中國近代法律史中的相關(guān)表現(xiàn)與意義。以表達的條理、簡明為目標。(6分)
2、請你從法制變革等方面思考談?wù)勥@個具有預(yù)見性的論斷在中國近代法律史中的相關(guān)表現(xiàn)與意義。以表達的條理、簡明為目標。(6分)
(三)圖影分析:
圖一:(木版畫 馬錫五辦案)
圖二:(新聞?wù)掌?某中級法院巡回審判)
問題:圖一是反映我黨根據(jù)地時期司法場景的一副美術(shù)作品,圖二是反映當代基層司法的一副新聞?wù)掌U埪狀}:
1、圖一反映的場景對應(yīng)于中國法制史中的哪一“知識點”?(3分)
2、你對問題1中的知識點有哪些基本認識?(5分)
3、你認為圖二表明當代中國基層司法乃至政法工作與前述知識點有何關(guān)聯(lián)?(4分)
(四)挑戰(zhàn)或“忍受”或欣賞古文:
“夫嚴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罰者,民之所惡也。故圣人陳其所畏以禁其邪,設(shè)其所惡以防其奸,是以國安而暴亂不起。吾以是明仁義愛惠之不足用,而嚴刑重罰之可以治國也。”
請聽題:
1、你覺得以上古文是先秦諸子中的哪一家的杰作?(3分)
2、你如何理解以上古文的精髓?或者說你如何概括其精髓?簡要談?wù)務(wù)J識。(5分)
3、你認為這個學說“單挑”的主要對象是先秦諸子的哪一家?你判斷的理由是什么?(4分)
(五)圖文分析:
圖三:(乾隆年間田契 照片)
圖四:(雍正年間 田契照片)
問題:
1、 以上圖片反映的是什么物件?(指出宏觀類別即可)(3分)
2、 圖片中的“見中”身份的人是起什么作用的?(4分)
3、 你對以上圖片所呈現(xiàn)的傳統(tǒng)法律制度有哪些認識?(例如,為什么圖三有方印而圖四沒有方印)(5分)
四、思維拓展,思考人生:(10分)
中國法制史課程討論了不同時間空間的法律往事。
1、 假設(shè)可以自由選擇,你最愿意或最不愿意生活在哪個時代、身為何種角色?(2分)
2、 你認為你所知曉的當時的哪些社會與思想格局是影響你選擇的考量因素?(4分)
3、 你認為你所知曉的當時的哪些法律制度是影響你選擇的考量因素?(4分)
為什么,請神游片刻,遐想或瞎想一二!字數(shù)不限,以表達的條理、明晰為目標,最好寫成一篇小散文。
來源:法律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