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今天致辭的題目叫“研究生,研究你的人生”。
今夏的歐洲杯帶火了一個名詞,叫“思考人生”。當意大利球星巴洛特利在面臨對方的球門遲疑不決時,我們以為他在思考人生的重大問題,畢竟,“進或者不進,這是一個問題”。人生的確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其實還有一個問題更值得思考,那就是我們應該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思考人生。顯然,巴神思考的時機不對。如果在需要當機立斷的時候、在關系成敗的地方,我們還在思考,那就會錯失良機。所以,人生需要提前思考。
我認為,研究生階段,最適合大家思考人生。首先,研究生階段沒有買房養車的壓力,房子是學校分的,精裝修還不用交物業費和供暖費,可以說真正實現了拎包入住;車子主要是人力車,無需保養也不需要搖號。其次,沒有老婆的絮叨,沒有孩子的哭鬧,甚至沒有愛情的煩惱。所以,當你工作以后回想起來,一定覺得研究生階段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睡覺睡到自然醒,看片看到天明。
但是,在這個人生的黃金時刻,我希望大家不要虛度。因為大家都知道,研究生階段對你們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這是你們進入社會、成為養家糊口的角色前的最后一個緩沖期,意味著你們選擇以后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成為什么樣的人的最后一個猶豫期,意味著你們不用擔心別人的想法、領導的看法的最后一個單純期。過了這個時期,你們的生活就要進入到匆匆、進入到無休無止地勞作、背負起生活和環境的壓力,甚至連喘息、反抗的機會也沒有的社會的滾滾大潮中。所以,你需要在這個階段,靜靜地思考人生。
當然,光思考是不行的,一個人的思考的結果往往是痛苦和迷茫的。所以,你們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自己的思考,在我看來,這就是研究。正如牛頓所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于研究的第一步來說,就是要找到這個領域的巨人是誰?將巨人的人生體驗作為自己人生體驗的基石,在巨人所取得的成果上進行你自己的發展與創新,這就是你的貢獻。在我看來,研究不僅僅是一種活動,更是一種精神。所謂研究的精神,就是懂得尊重前人的成果,懂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懂得“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懂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正如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所言,大學生是未來的學者和研究者。即使他將來選擇實用性的職業,從事實際的工作,但在他的一生中,將永遠保持科學的思維方式。
前不久有一部暢銷書,書名叫《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在我看來,內心強大既不是堂吉訶德式的自大,也不是阿Q式的自嘲,內心強大的源頭是精神上的富有。人類文明的精髓不是物質財富,而是精神財富。我經常在想,如果有一天科技比地球強大百倍千倍的外星人入侵或者有一天某一顆小行星與地球親密接吻,那我們所創造的這一切物質財富都將煙消云散,只有人類的精神可以在宇宙間長存。研究生階段的訓練就是要讓你成為一個精神上的貴族。
1919年,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韋伯作了了兩場著名的演說:《以學術為業》和《以政治為業》。韋伯在演說中指出,要區分信念倫理和責任倫理。信念倫理只問個人動機的善惡,而不管結果如何。但是,在今天價值多元化的社會,甚至個人的存在就是價值的情況下,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也許是一個永遠都沒有統一答案的問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退而求其次,責任倫理就成為每個人的道德底線。所謂責任倫理,就是無論你動機如何,每個人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要為自己的選擇所造成的后果負責。對大家來說,既然選擇了作研究生,就要在這兩年內從事一些研究的事情。
所以,不管你們未來是以學術為業,還是以政治為業,在研究生階段研究一下你的人生,我想這是一個研究生的責任倫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