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國民教育是現代法治國家常例
發布日期:2012-05-10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支振鋒

國民教育近日又成為香港社會的熱門話題。針對國情教育的缺失,香港特區政府2010年提出增設國民教育及德育課程為中小學必修課,原定于今年起推行。一項調查顯示,逾四成市民認為,課程能有效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感”。但計劃發布以來卻爭議不斷,有特區官員指出,香港部分政治人物和學者擔心,國民教育內容“報喜不報憂”,無法讓學生認識真正的國情,甚至變成“政治洗腦”(5月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站在現代法治理念和實踐的角度來看,國民教育早已是全球法治國家的常例。因為香港地區擬實行的國民教育,實為公民教育;而進行公民教育,不僅是主權國家的應有之義,也是各國政府的正當權力和不可退避的責任。從現代西方各法治國家來看,進行國民教育或公民教育幾乎毫無例外地都被列入憲法典章,至少也會有專門法規。
  在英國,早在1765年就有著名學者建議在自由教育課程中傳遞有關國家結構、法律和貿易的知識。此后,公民教育一直得到重視。1998年,極有影響的《科瑞克報告》明確提出“積極的公民”所必備的品質。2000年,公民科作為基礎學科之一被正式納入國家課程體系之中,2002年9月修訂的國家課程中把公民教育定為獨立的和指令性的。在法國,1791年頒布的第一部憲法便提出了公民教育的思想,從而成為現代公民教育的首創國。法國的公民教育旨在使法蘭西民族自豪感代代相傳,要學生們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形成“共和國的價值觀。”18世紀末19世紀初,德國深受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的影響,處于時代轉折點的費希特立足于德意志社會現實,以對現實的敏銳和對未來的洞察,提出了旨在復興德意志民族的國民教育理論,希望借助教育實現其民族的振興。
  美國更是現代公民教育理論研究的策源地,開國元勛杰弗遜主張,教育要“改進每個公民的道德與學識,使每個人都懂得他對鄰居和國家應盡的責任……學會聰明又正直地觀察自己身處其中的所有社會關系。”1994年,美國公民教育中心建議對幼兒園到12歲的學生進行連續不斷的公民教育。相應地,立法機關頒布了《聯邦初、中等教育法》、《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等一系列法規。
  其他如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歐盟其他各國,也幾乎無不重視公民教育,且都有專門的法律規范,從而構成其現代法治的一部分。
  從根本上說,公民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好的公民和國民,而綜觀所有國家的公民教育,都幾乎無不具有其鮮明的民族性,即重視探索教育與民族、國家發展之間的關系,重視個人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培養,重視向國民傳授行使國家公民職責的技能和技巧,在教育目標上強調合格公民的培養。只是近二十年來,隨著全球化和信息社會的深入,“全球公民”的概念也開始提出。從這個意義上講,香港地區進行公民教育,更是有極大的現實性和緊迫性。
  根據《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報道,香港回歸以來,當地學校定期舉行升國旗儀式,有的電視臺在晚間新聞前播放國歌,影響顯著。根據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去年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學生對國旗及國歌認同感分別達79%和78%,比10年前的同類調查大增約30個百分點。而從此次國民教育規劃的內容來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將涵蓋個人、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5個范疇,分別發展學生的個人素質、家庭成員身份認同以及在社群中的角色認同,同時探討國家的機遇、挑戰以及世界性議題。這可謂正切中香港社會之肯綮,且完全符合基本法的規定。而其不設公開考試,由學校校本評估,并非以分數取決,也不會將學生簡單劃分為“有品德”或“沒有品德”、“愛國”或“不愛國”的做法,同樣體現了基本法所規定學術、信息以及信仰的自由與寬容。
  在香港回歸祖國即將十五周年之際,香港特區政府以符合現代法治理念與實踐而又極富自由與寬容精神的國民教育作為一個著力點,體現的絕不僅僅是對國民認同的培育,更是香港與祖國本自古以來的生命相系與血脈相連,以及將香港在更大程度上融入祖國、與祖國共享發展和繁榮的遠見與擔當。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