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舌尖上的文化
發布日期:2012-05-26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韓浩月

熱騰騰的蒸氣,悅耳的“咕咚”聲,各種色彩分明的菜肴被攪拌翻動……這是《舌尖上的中國》中最常見的鏡頭,在現實生活中見到這樣的鏡頭,就足以讓人不能把持自己的食欲,而影像一向又有包裝、拔高的神化功能,這怎能不讓22:30之后腹中饑餓的人垂涎欲滴,據報道,這部紀錄片播出后,某購物網站的各種食材搜索量和銷量暴增,一部短短幾集的紀錄片,重新喚起了沉睡于國人內心深處的飲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國》走紅有它獨特的背景,首先,這是個快餐時代,點菜要快,上菜要快,吃菜要快,就算埋單抹嘴皮子走人也要快。其次,這是有毒食品橫行的時代,百姓日常所食之物,無不籠罩著各種化學產品的陰影。而《舌尖上的中國》所推崇的飲食價值觀,恰是與這兩點背道而馳的,它告訴觀眾,想要吃到好食物,要有耐心,要經過認真的籌備,甚至需要平靜而漫長的等待,幾分鐘做熟再幾分鐘吃下肚的東西,如果也可以說成是美食,那純粹是自欺欺人。它還告訴觀眾,好吃的食物要出自天然,根據自然的規律來培養生成,而不是依靠化學的威力來欺騙味蕾。
  《舌尖上的中國》對觀眾有著味蕾以及情緒上的雙重迎合,哪怕它粗制濫造只捧出一個概念,也照樣收視火爆,何況,為了拍攝這部片子,創作者東奔西跑,用那么多的素材,精剪出了信息含量如此大的作品。7集的內容中,隨便拿出5分鐘,都可以擴充為一集的內容,按照現在觀眾對他的歡迎程度看,就算拍成70集,也滿足不了大家對美食的渴望。只是,我懷疑追捧這部片子的觀眾,絕大多數是城市人,因為,只有城市人才對飲食的安全如此敏感,也只有城市人,才會感覺到自己被既安全又美味的食品拋棄了。在鄉村,尤其是偏遠一些的鄉村,由于人們還保持著飲食上的自給自足,在食品的制作上,也繼承著上輩人流傳下來的方式。而城市化則淹沒掉了很多東西,包括曾經屬于全體中國人的飲食文化。
  飲食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從“果腹”到“獨酌”,有人給飲食分出了十個層次的境界,“果腹”自然是最低層次的,吃飽就行;其次是“饕餮”吃的是一個“爽”字,胡吃海塞一通,興致所致,還能吆喝兩聲,劃幾下拳,甚至還可以赤膊上陣。第三個境界是“聚會”,這種吃不需要太多的講究,“吃”是個形式,關鍵在“聚”背后的引伸含義;第四個境界是“宴請”,這種吃不以“吃”的本質為主旨,關鍵在于這個招待背后的目的;第五個境界是“養生”,它比較講究“食補”,是大吃大喝在認識觀念上的一種理性升華,是從心理上對積勞的身體也是一個安慰;第六個境界是“解饞”,吃的東西一定要“鮮”;即要吃“物”,又要吃“名”;第七個境界是“覓食”,那就得四處去“找”,在尋找中獲得“吃”的樂趣;第八個境界就是“獵艷”,這樣的館子都是比較稀罕的特色店,“新”、“奇”、“特”是主要特征,到達用“艷遇”來形容的地步,就足見中國人曾經對飲食的重視程度了;第九個境界是“約會”,這時吃的已經不是“物”,而是“情”。大多的時候,點的多,吃的少;最高境界是“獨酌”,獨酌在于一個“品”字,吃什么不太重要,關鍵是一個寥落的心情,要么傷感、要么閑適,也只有中國人才能通過食物獲得如此高深的精神收獲。
  若論《舌尖上的中國》的境界,恐怕已經到了“獵艷”這一層次,與不斷被滿足的物欲、情欲相比,這單純的食欲在近些年來,還真是被欠缺的太多太多了。
  時代與社會的變化會改變人們的精神,但吃卻是一種永恒的文化,通過吃,我們可以到達伏羲、神農時代,可以游走于唐宋明清,吃將中國的歷史串成了一條線,通過吃可以感受到中國的情與禮、愛與美。所以,無需再說太多,《舌尖上的中國》趕緊再拍續集吧。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