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取高額擇校費,學校出租公益設施謀利,名校教師私自在外辦輔導班……近年來,雖然各地各級政府不斷出臺制度,也采取了各種措施加以遏制,但由于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狀況始終不能從根本上加以改變,一些明顯有違教育公平的行為和現象總是不斷發生,社會各界對此意見很大。
毫無疑問,遏制教育領域里的各種怪象亂象,關鍵在于推進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對此,長沙市芙蓉區堅持以維護和實現教育公平為核心價值目標,以促進區域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為著力點,在財政上予以充分保障,在內部實現常態化流動,嚴格規范教育收費行為,不僅有效促進了城鄉學校的共同均衡發展,也從根本上遏制了各種教育亂象,逐漸形成了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芙蓉模式”。
近日,《法制日報》記者深入芙蓉區,對均衡推進教育發展的“芙蓉模式”進行了調查采訪。
重投入
建充足公共財政長效保障機制
“義務教育是最大的公共事業,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芙蓉教育在財政投入的有力保障下,積極倡行‘無差別’的教育理念,著力為全區適齡兒童提供一條公平、優質的起跑線,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上好學’。”芙蓉區區委書記梁仲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近幾年來,芙蓉區政府堅持把促進公平作為基本教育政策,把科學統籌作為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式,大力促進教育在不同區域、不同學校、不同層次、不同人群之間的均衡發展,實現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實現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十二五’期間,區財政預計安排10億元用于學校建設。”記者了解到,這些年來,芙蓉區一直堅持把推行免費教育當作治理亂收費的戰略舉措和惠民之舉,依法加大公共財政對教育經費的投入。從2002年起,芙蓉區年度教育經費的投入增長比例連續9年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比例2個百分點。在區財政強有力的投入保障下,從2007年起,芙蓉區率先在湖南省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行了一費制全免,并免費向學生提供校服、飲用水和教輔資料;從2010年起,芙蓉區對所有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同等實行“零收費”政策,從源頭上消除了向學生亂收費的名目,全面進入了真正意義的“零收費”教育新時代。
“目前芙蓉區學校的建設維修、設施設備采購、師資培訓、績效獎勵以及學前教育、職業教育、民辦教育、社區教育、教育督導、教育科研等專項經費均由政府全額埋單,從未出現過因辦公經費不足向學生、家長及單位亂收費的行為。”芙蓉區教育局紀委書記江凌告訴記者,在充足的政府財政保障下,如今芙蓉區學校的辦學條件正在全面優化。目前全區所有學校都達到了省級合格學校標準,儀器設備、裝備水平均達到了省Ⅰ類標準;所有學校都創建成為市級以上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所有學校都安裝了防盜搶報警電子監控系統和防雷設施。
“一個‘沒有好壞之分’的學校均衡布局正在芙蓉區逐步形成,芙蓉教育也正在由全面普及、均衡硬件轉入了軟硬件全面優質均衡的內涵化發展的歷史新階段。”對此,湖南省教育廳有關部門予以了充分肯定。
均配置
建優勢教育資源拓展交流機制
“管理也是生產力。只有不斷創新教育管理,才能真正讓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理念落到實處。”芙蓉區教育局局長周見陽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不斷增加的政府財政投入確實解決了一些學校亂收費等問題,但如何真正帶動城鄉教育的一體化均衡化發展,依然是一道需要教育部門積極作答的現實難題。
“優勢資源和知名品牌是相對有限的。為此,我們決定穩步推行優質帶動戰略,把區域內優質學校先進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移植運用到新建學校中。”據周見陽介紹,芙蓉區教育局試探性地對區屬品牌小學實行了“二小”模式,先后新建了大同二小、育英二小、育才二小、燕山二小、火星二小等5所新的優質學校;同時,將部分新建學校交由市區品牌學校深度托管,先后創辦了“長郡芙蓉中學”、“大同古漢城小學”、“育英西垅小學”和“育才西街小學”。由于這兩種模式都嚴格遵循、推行了“五統一,一共享”機制,即統一辦學理念、統一管理模式、統一資源配置、統一研訓平臺、統一考核評估、共享發展成果,不僅迅速加快提升了新建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聲譽,也帶動了學校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此外,芙蓉區教育局還創建了統一的教育教學支撐系統、學科全覆蓋專題網站、基礎教育遠程平臺和系列化辦公管理應用平臺,率先在湖南開辟了“資源在線”活動,實現了優秀管理經驗、教育教學成果、名師優課實時傳播網上共享。
“有了越來越多的好學校,第二步就是要建立一個常態化的輪崗交流機制,實現優勢教育資源的共享。”據周見陽介紹,近年來,芙蓉區教育局先后建立了校長任期制度和定期輪崗制度,鼓勵示范性學校校長和有培養潛質的年輕后備干部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職交流。同時,還探索實行了校際合作交流制度,讓一些大校和小校,城區學校和城郊學校結成一對一伙伴,開展幫扶式交流活動,并實行捆綁式考核,即把被幫扶學校年度考核情況作為幫扶學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從而不僅提高了幫扶的實際效果,也從整體上提升了區域優勢教育資源的發展。
為了改變優秀、骨干教師大多集中在名校、大校或城區學校這一優勢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狀,芙蓉區教育局以優化編制、職稱評聘晉職晉級和強化激勵為導向,不僅明確規定城區新教師和評聘高級職稱的教師,必須有在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工作或對口幫教一年以上的經歷,而且對那些到農村學校工作的教師給予了更多的補助,從而充分調動了教師在城鄉學校之間流動的積極性,有效促進了優秀教師向城鄉薄弱學校合理流動。
“各個學校的硬件軟件都不相上下,每個學校都有優秀老師輪崗交流,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花錢去擇校也就沒有了必要。”對此,長沙市民郭女士很是欣慰。
關后門
堵學校私下搞小金庫渠道門路
“在政府的財政保障下,雖然各個學校的硬件條件都差不多,但一些學校的老師還是不愿意流動到其他學校去,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些學校本身有各種搞錢的渠道。”周見陽告訴記者,此前一些學校通過出租門面、主辦輔導班等各種方式,為學校積攢了不少錢。這些錢回頭又以過節費、年終獎等各種方式返給了教職員工,從而使得各個學校的實際待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對此,芙蓉區教育局出臺規定,不僅明確禁止各個學校收取擇校費,而且規定,學校出租、經營店面的費用,全部上繳交付區財政,不允許學校私自入賬,更不允許私自處理。如此一來,各個學校之間的待遇差距逐漸拉小,教師們在各個學校流動的阻力和顧慮也就大大減少了。
“這些年來,芙蓉區始終堅持將規范教育收費行為當作優化教育部門行風的大事、要事來抓。”江凌告訴記者,早在2004年,芙蓉區就根據國家、省、市關于規范收費行為的文件要求,提出了“寧可少收一千萬,絕不亂收一分錢”的要求,之后又作出“原則不收擇校生,堅決不收擇校費”的決定,展現了堅決治理教育亂收費的態度。
2005年起,芙蓉區開始全面清理民辦學校租用公辦學校辦學場地,并全面禁止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違規合作辦學的一切行為;2006年起開始全面禁止區屬學校向學生收取特色項目培訓費用,由政府全額撥付培訓費并逐年提高。2007年起,全面禁收中小學擇校費。2011年,再次全面清理校園內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項目,并張榜公示。
“凡是老百姓不喜歡的教育行為,我們就都反對、禁止。”據芙蓉區區長李蔚介紹,為了規范教育收費行為,芙蓉區由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負責,成立了以教育部門牽頭、有關職能部門協調配合的規范教育收費工作領導機構,層層簽訂了《規范收費工作責任書》,落實“一崗雙責”制,做到“機構、人員、責任”三到位。同時,每學期定期組織召開專門會議,有計劃地研究部署規范收費工作,形成了由一把手負總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管理機制,保證了規范收費工作的有序運行。此外,還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凡出現違規收費的,不僅對直接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而且要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對已經調離但必須承擔責任的領導還要實施責任追溯制,確保懲戒到位,增強了規范收費行為的自覺性。
記者了解到,芙蓉區均衡推進教育發展的做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早在2008年,湖南省人大有關部門就對芙蓉教育專門進行了調研,調研報告得到湖南省領導的重要批示。當時的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之享強調指出,要推廣芙蓉區的經驗,要將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建設教育強省、強市、強區、強縣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來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