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正在課堂上與博士生們研讀《大學》的“三綱八目”: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當兒,接到了已畢業的一位博士的信息,說是江蘇常州那個叫汪一方的人行為不端,他給全國各地的著作者寫一樣的信求題辭。
當時忙于別的事,今天上網在百度上一查,果真如此。這位汪一方先生至少從2003年起就用同一內容的信向全國各地的作者求題辭。這事真的令人相當不爽,有一種自己的誠意被人愚弄又把它當作好意轉而蒙了讀者的謙疚感和負罪感。我回復那位學生說:謝謝!我得檢討。
事情是這樣的。2006年秋,我接到素昧平生的汪一方先生寄來的拙著《儒家法思想通論》和附信。信的內容與網上披露的完全一樣,諸如“生猛海鮮”、“五谷雜糧”、“山陰道上行”、“沏一杯淡茶”、“心向往之”等等,以及“托付鴻雁,奉上尊著,恭請題辭”之類,一字不差,只是抬頭和書名不同。信的落款時間為2006年8月18日。
我的《儒家法思想通論》是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出了兩版,初版在1992年,修訂再版于1998年。印量不多,兩版均為3000冊。到2006年,市面上已買不到此書,聽我的課的一些博士生費好大工夫或能在舊書網上偶然淘到。這位汪一方先生寄來的是第二版,成色很新。說實話,我當時很感動,因為這是一位來自學術圈外的讀者,而我的拙著所面向的學術圈子并不大,過于專業化了。我當時真的以為他讀過這本書,真的以為他的信寫的是他的讀后感,覺得他的信文美意切,寫得太好了。我的這份心情在給他的回信中表達得比較清楚:
“先生與我素昧平生。在生活節奏加速度運轉、物俗充斥、文化和學術快餐化的時下,竟能‘一杯淡茶’,怡讀拙著,自得其樂,又不嫌麻煩,遠道寄來拙著讓我題簽,委實難得。誠意不可違。謹遵雅囑,在拙著《儒家法思想通論》的扉頁上寫了‘人能弘道,道法自然─此吾六十以前之人生格言,祈與道友共勉之’的字。”
“拙著出版已歷十余年,學界也曾有一時好評,但多是圈內人。……說實在的,學術圈外的讀者難得有閑心關注這類書藉。得到一份真正來自社會公眾讀者對自已純學術著作的回應,對于學術人來說簡直是一種奢望。所以先生的來信不啻是社會對我最大的賞賜。”
我的回信寫于2006年9月7日。除寄還原書外,還贈寄了一本新出不久的《文化與法文化》。確實,當時我把他視為以文相會的朋友、知音,一片真心地對他說知心話。這以后,我們還互相寄過賀年卡,記得也給他寄過新出的書,但好像沒有得到他的回音。
2011年,我的一幫愛我的學生想到我快70歲了,要聚一聚,熱鬧熱鬧。我定的調子是以書代宴。新老學友們(我以為,學生就是與我一起學研的學友)十分給力,紛紛撰文回憶我們相處時美好的學習生涯,不久就編了一本書。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的責任編輯鑒于我所主研的是儒家法學,將書名定為《法學名家的儒者人生》(以下簡稱《儒者人生》)。書中收有學界對《儒家法思想通論》的部分書評。經我的建議,也放入了汪的來信并附上了我的回信。我真成了愚人節里的最愚最愚的老天真,再一次把汪君克隆了N次的“五谷雜糧”、“心向往之”當作“真正來自社會公眾讀者對自已純學術著作的回應”。這成為《儒者人生》的一大敗筆,貽笑世人,蒙羞余生。真對不起這本書的作者—那群真心愛著我的朋友和學友!也對不住這本書的編輯和出版者!更對不住所有讀者!在此,請允許我向大家真誠道歉!
學問人可以不逐利,但難于不重名。可能不會去搞那種有失身份的沽名釣譽和抄作,但會舒舒服服接受“心向往之”的贊譽。我在那封回信中曾寫道:“學術人視學術論著為生命的結晶、人生價值的體現。人都有榮譽欲。但自已的著作受到肯定比自已受到夸獎更舒心。”問題就出在“榮譽欲”這三個字上。“五谷雜糧”、“心向往之”等等,擊中的不正是這塊軟肋嗎!我一點也不怪汪君N次克隆“五谷雜糧”、“心向往之”來打動作者。他不過是求作者“題辭”而已,況且還是自己買書寄過去請題的。應當認真反思的,只是自身深處的這塊軟肋。
我自定六十歲以后的人生理念是“放棄”。怕在這個物欲充斥的世界里許多東西放棄不了,或放棄得不容易,于是給自己留了點慢慢轉彎子的余地,所以加了兩個字,叫做“學會放棄”。如今看來,這“放棄”的人生哲理,學問大得很,要“學會”它,路還遠著呢!《大學》云:“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誠哉!斯言!范仲淹境界之妙,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意誠心正,卓然燦然。我自省七十而不能“從心所欲”,其毫厘之差,正在這里。戒之!戒之!
末了,還得關照一下。有網民猜測,汪一方也許是一位“專業索取作者題簽的‘收藏家’”。其實,是不是“收藏家”無關緊要,但凡有購我書者,不論是拿來讀的,還是用作藏的,叫我簽個名題個辭,本人都樂意承命。過去如此,今后也依然如此。我仍然以為,自己寫的書有人買、有人讀、有人藏,是一種榮幸。我想,我不會再把那種克隆N次的“五谷雜糧”、“心向往之”當回事,并相信能學會舉一而反其三,不把那“花槍種種”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