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白鹿春實業有限公司采用虛報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的方式,逃過層層審批與監管,騙取了100萬元國家財政補貼資金,用于建設別墅酒店。(3月26日《中國青年報》)
100萬元國家財政補貼本是支持白鹿春公司梅花鹿系列保健食品精深加工項目的,幾年過去了,技術改造項目壓根兒不見影子,專項補貼資金卻被違規挪用在養鹿基地建造了被開發為度假酒店的兩棟別墅,兩棟別墅總共14個酒店房間,建筑面積700平方米左右。
其實,從現實情況而言,騙取100萬元國家財政補貼資金挪作他用,好像還是吃“唐僧肉”的小事件——君不見,年初央視曝光的安徽省界首市一些農村學校,虛報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人數騙取國家教育補助款,就在學生人數上做點手腳,1000多萬元國家教育補助款就輕而易舉得手了,而據媒體報道,騙取國家教育補助款的現象,在不少地方都曾發生過。更有國家專項扶貧款、救災款等救急、救命錢,新華社曾載文分析認為:由于缺乏剛性制度的制約,中央下撥的扶貧專用款項在許多地區遭到不同程度的“劫持”。有的被基層各級政府“提留”用于彌補辦公經費的不足,甚至直接用于揮霍;有的被吃“回扣”,一些扶貧干部為了自己先撈到一部分,變相地私自巧設項目,虛報各種費用開支,私分公款、做假賬,欺上瞞下。
這幾年,隨著財政收入的顯著增加,國家投在財政補貼資金、專項補助項目上的資金量也不斷增長,而對于財政補貼資金的使用,均有一套嚴格的制度規定,對于中央預算內補助資金的使用,國家明文規定,各項目所在地的政府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資金使用和工程建設過程的監督檢查,確保資金安全。但顯然,這樣的管理制度現在看來是蒼白乏力的,白鹿春公司以技改項目為名,行修建別墅之實,因為有實體建筑而容易被發現,但那些在暗涌中被吞噬、被“劫持”的國家財政補貼、國家專項補助資金呢?如果不是一些媒體的介入和調查,估計很多主管部門還會被一直蒙在鼓里!
毫無疑問的是,在“國家的錢撥了就撥了”的潛規則下,騙取國家專項補貼款已成為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過程中的一種顯著、常發亂象。每一起類似的事件被曝光后,我們總會分析說,之所以屢禁不止,一個重要原因是違規成本很低,極少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嚴懲機制的缺失,讓國家補助資金就像唐僧肉——誰來保護“唐僧肉”?在筆者看來,嚴懲吃“唐僧肉”者當然是必須的,而對那些保護“唐僧肉”不力的相關監督領域的公職人員,更應該追究其失職乃至是瀆職的法律責任——雙管齊下,“唐僧肉”才不至于那么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