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史特拉獎”:一網打盡荒誕訴訟
發布日期:2011-12-18  來源:《法治周末》2011年11月29日  作者:明 日

1992年,79歲的史特拉·莉柏克(Stella liebeck)坐在自己車內,不慎被一杯49美分的外帶麥當勞咖啡燙傷,經過訴訟,從麥當勞獲得了100萬美元的天價賠償。

此后,一個名作Real Stella Awards的民間組織成立,每年評選出類似的維權之訴,并頒予史特拉獎(Stella Awards)。其中不乏奇異滑稽者,損害分明是由原告咎由自取所致,卻成功地博取被告的高價賠償。這一獎項因此成為某種荒誕之訴的代名詞。

7大入圍維權案

2002年以來,史特拉獎入圍和獲獎的訴訟越來越呈現出滑稽和荒誕色彩。在Real Stella Awards的網站主頁上,赫然寫著他們選取案例的原則:原告———“投機主義者和自說自話的受害人”——起訴被告——“任何可能的、有錢的口袋和美國司法制度”。

比如,2002年入圍史特拉獎第七名至第二名的訴訟如下:

第七名:在得州,有位叫凱瑟琳的婦女告贏一家家俱店,得到78萬美元的賠償,原因是她在該家俱店內奔跑時,被一小孩絆倒而扭傷了腳關節。店員沒有制止小孩在店內玩耍。但該小孩不是別人,正是她的兒子。

第六名:在洛杉磯,19歲的卡爾范·諾玫78000美元外加醫療費用的賠償,因為他的鄰居開車軋過他的手。這一事故為什么會發生?因為那位鄰居開車時,沒有注意到這位青年正在偷他汽車輪胎上的車蓋。

第五名:在賓州,一位名叫迪克森的梁上君子入宅行竊,欲從車庫離開時,車庫的自動開門裝置壞了,門打不開,而回到房屋的門又自動鎖住。不巧屋主在外度假,于是迪克森被困在車庫達八天之久,只靠一罐可樂和一袋狗食度日。事后他怒告房屋的保險公司,竟贏得50萬美元的賠償。

第四名:在阿肯色小石城,杰理·威廉的屁股被隔壁鄰居家的狼狗咬傷。狗為何咬他?因為他拿棍棒不停地打它,激怒了它。最終法庭判決鄰居賠他14500美元,并承擔一切費用。

第三名:在費城,一家餐館輸掉官司,被迫付給來自賓州的安伯房ㄉ113500美元的賠償。因為她因地上濕滑跌碎尾骨。然而,地上濕滑的原因是,大約30秒前,她將飲料潑向與她爭吵的男友。

第二名:還是在得州,沃爾頓小姐為了逃避夜總會3.5美元的門票,想從廁所窗戶爬入,結果摔倒跌破門牙兩顆。她起訴夜總會,得到12000美元賠償,并向夜總會報銷了補牙的費用。

當年的年度大獎最終頒給了俄克拉荷馬的馬爾夫。他買了一輛嶄新的旅行車。在回家的高速公路上,他把自動駕駛定在70英里的時速,后離開駕駛座到后面去煮咖啡,最后發生重大車禍。幸好馬爾夫還活著,狀告該車制造廠,理由是車子的說明書上沒有說,不可以離開駕駛座到后面去煮咖啡。法庭最終判決,制造廠賠償他175萬美元,外加全新旅行車一輛。過后,該制造廠真的把這一條加在了說明書上,聊以安慰自己“吃一塹,長一智”。

不過,入圍史特拉獎的也不全是成功的案例。有些案例也會因其荒誕有趣或具典型意義,而入圍甚至獲獎。比如2006年一個獲獎的案例:俄勒岡人赫爾德和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長的非常相像,僅矮3英寸,瘦25磅,但他仍然時常被認作喬丹。

他并未以此為榮,而是打算狀告耐克公司,原因是耐克公司使用喬丹肖像的行為對自己“構成誹謗并造成永久性傷害”。他提出了5200萬美元的補償和3.64億美元的懲罰性賠償訴求,就連見多識廣的Real Stella Awards組織也目瞪口呆,只能將當年的大獎頒給他———盡管最后他在律師的勸說下撤訴,未堅持這場空前絕后的訴訟。

巨額懲罰性賠償

從前面的判例來看,似乎美國的陪審團只能用“葫蘆僧斷葫蘆案”來形容。其實,假如我們回到史特拉案,會發現該案本身并不是那樣荒誕不經,而是自有其內在的法律規則和理性邏輯的。

1992年,史特拉的孫子開車帶她到麥當勞,在窗口買了一杯外帶咖啡后,她將杯子夾在兩腿之間,試圖打開杯蓋往里加糖和奶精,沒想到杯子翻了,滾燙的咖啡將她的大腿、腹股溝等部位燙傷,大部分受傷部位達到三度燙傷的程度(一度為表皮受傷,二度為真皮受傷,三度為皮下組織受傷)

她經住院治療并被多次植皮,兩年后才得以重新下地行走。最初,史特拉的女兒只要求麥當勞賠償他們兩萬美元醫藥費及護理費。而麥當勞則傲慢地表示,只肯賠償800美元。一怒之下,史特拉聘請律師,將麥當勞起訴到了法院,理由是麥當勞出售的咖啡“具備不合理的危險性”,并屬于“粗制濫造產品”之列。

當時輿論普遍支持麥當勞,甚至對史特拉冷嘲熱諷。陪審團也認為這個案子滑稽可笑,很快可以結案。但是,當律師在庭上展示老太太受傷的照片時,滿座震驚,遂開始認真考察麥當勞的咖啡是否具有缺陷。

經查證,麥當勞當時出售咖啡的溫度的確偏高,為8090攝氏度,高于其他幾個快餐連鎖店的7075攝氏度。更嚴重的是,杯子上也沒有任何明顯警示。史特拉請來的燙傷專家證實,如果麥當勞的咖啡和其他快餐店的咖啡溫度相當,老太太最多只能受到二度燙傷,傷害會小得多。

那么,麥當勞為什么要提供高溫咖啡呢?麥當勞的代表在法庭上說,他們咨詢了咖啡專家,96攝氏度水沖泡的咖啡,遞到顧客手中時在8286攝氏度之間,口味最為醇厚。史特拉的律師馬上追問:貴店難道沒有從消費者人身安全角度咨詢過燙傷專家的意見嗎?答案是,沒有。

陪審團當下有了決斷,判決麥當勞對于史特拉的燙傷承擔80%的責任,需賠償16000美元。然而,法庭此時考慮到另一個問題:史特拉被燙傷這件事,是偶然還是經常性事件呢?

通過查閱麥當勞公司內部的秘檔記錄,發現在1982年至199210年間,麥當勞總共收到700余起咖啡燙傷事故的投訴,而麥當勞只是私下給受害者一點補償了事,并未實際考慮改善這一問題。當庭,麥當勞的律師甚至說,參照10年間共賣出的100億杯咖啡,事故率僅為0.000007%,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然而正是這一看似“科學理性”的概率,使陪審員憤慨至極。商家看到的,只有冷冰冰的數字,而不是那700多名消費者被咖啡燙傷所致的巨大痛苦。

無獨有偶,1999年通用汽車公司也因為類似的情形,受到過重罰。某款汽車存在安全隱患,通用公司早已心知肚明,卻進行了一番計算:發生車禍的概率乘上每個死者需要賠付的款項,遠小于進行召回和技術改進的成本,于是決定置之不理,任由這一隱患奪去一家又一家的生命。

事實公開后,陪審團給予通用汽車近乎天價的罰單,以懲其草菅人命和冷酷殘忍。在史特拉案件中,陪審團所無法忍受的,也正是商業巨頭這種冷漠傲慢和敷衍塞責。所以,他們一致決定,判決麥當勞必須支付270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不過,主審法官認為,陪審團過于意氣用事,將懲罰性賠償金減至64萬美元。原被告雙方均不服膺,雙雙上訴,最終實現庭外和解,賠償金額定格為100萬美元。

誰在為史特拉獎撐腰

史特拉案重新定義了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此案過后,為避免付出懲罰性賠償的代價,商家開始不得不將消費者的安全視為自身的重要義務。盡管有時法律未作規定,但由于存在著潛在的、“不按常理出牌”的消費者,商家只能采取積極預防和“消極埋單”兩種方式來承擔產品和服務的安全責任。

所謂的積極預防,就是努力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安全性能,或對產品說明進行更為嚴密的設計。前者的例子,如汽車制造商受到史特拉案的啟發,在車上安裝了放飲料杯的裝置,使得在汽車上因飲料翻倒而引發的事故大大減少。

而后者的例子,則顯得更為有趣:商家要么將說明書寫得更淺顯易懂,比如麥當勞在咖啡杯上用顯著大字標明“小心咖啡很熱”或“熱飲勿用吸管”的字樣;要么寫明各種各樣令人啼笑皆非的提醒語。比如西爾斯吹風機的說明書上寫道:“睡眠時請勿使用。”斯旺森冷凍食品的說明上寫著:“食用方法:建議先解凍。”某飯店提供的浴帽外盒寫著:“只適用一顆腦袋。”某兒童穿的玩具超人服上更是很有先見之明地寫道:“警告:此服裝無法讓你飛起來。”

而消極埋單,則體現為對消費者投訴的高度重視,以及對賠償請求的言聽計從。在史特拉獎的榜單上,消費者僅因商家的一點小瑕疵就獲得高價賠償的情況比比皆是;甚至商家所為已經無可指摘、反而是受害者行事乖張才導致的最終侵害,也屢屢由商家“埋單”。

比如:2006年度入圍史特拉獎的馬西·梅克勒案,梅克勒走出商場時,收到灌木叢中一只松鼠的“襲擊”。她瘋狂地想把松鼠從腿上甩開,結果摔倒受傷,因此獲得商場5萬美元的賠償,理由是商家“沒有警告外面有松鼠”。

商家之所以愿意為此類賠償訴求埋單,一方面是為了息事寧人,消除影響,避免損及商譽;另一方面,則是吸取了史特拉案中麥當勞的教訓———假如受害者將賠償之訴提交到法院,法院查知其過去有過類似的“冷漠”記錄,完全有可能給出大額懲罰性賠償的判決。

假如說史特拉案確立的商家安全義務和消費者的優勢地位,是由美國司法體系秉持一種保護弱者的精神,為原本處于劣勢的消費者“撐腰”的話,那么可惜的是,在我國相似的判例中,司法卻讓試圖維權的消費者“閃了腰”。

19978月,一名叫作王洪的男子購買了恒升筆記本電腦一臺。因電腦質量問題與廠商產生糾紛,多次交涉未果,王洪自覺上當,在網上發了篇《請看我買恒升上大當的過程》。此文一出,跟帖無數。恒升公司認為王洪侵犯了公司的名譽,遂發起訴訟。

20001219日,北京一中院作出終審判決,被告向恒升公司賠款9萬元。2001312日,被告因無力支付賠款,被認定為“拒不執行判決”而被拘留。最后還是免費幫王洪代理案件的律師從多位同情者處籌得9萬元交給恒升電腦公司,這個倒霉的消費者才在“消費者保護日”的前兩天重見天日。不過,是非自有公道,判決作出后一年,恒升就在消費者的視線中消失。贏了官司的恒升,市場給了它最嚴厲的懲罰。

那些入圍史特拉獎的訴訟,和美國聯邦和州各級法院日常受理的諸多案件相比,只是滄海一粟。我們看到的,是荒唐詭譎的案情和無理纏訟的原告。然而支撐他們“纏訟”的,除了史特拉案的“榜樣”力量,更重要的還是司法實體和程序規則,俯拾可得的律師服務以及陪審團和法官的親和可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