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專利訴訟之大仗、惡仗與亂仗
發布日期:2011-11-27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朱偉一

專利訴訟是一個打大仗、打惡仗、打亂仗的領域。中國法院有專門的知識產權法庭,既審理知識產權的相關訴訟,也審理反壟斷法的相關案件。壟斷市場以及有可能壟斷市場的企業都是業內的龐然大物;為了實現壟斷或爭奪市場份額,這些龐然大物經常訴諸知識產權訴訟,經常是打大仗、打惡仗、打亂仗。專利、并購和壟斷,三者經常結伴而行。谷歌大肆兼并收購,就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專利庫,為設立自己的霸主地位掃清障礙。專利是排他性的專有使用權,其實質就是壟斷。因此,專利訴訟成為大企業短兵相接的地方,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一、打大仗

從賠償金額來看,專利訴訟是一個打大仗的地方。1995年至2001年,美國專利侵權賠償平均每筆是500萬美元,而2001年至2009年期間,專利侵權賠償平均每筆是800萬美元。如果是陪審團審判,則賠償更多。在康托考夫訴阿博特案中,原告得到了16.7億美元。

除賠償金額之外,訴訟雙方還要支付巨額律師費。在美國進行專利訴訟,律師費低的在每月2萬到4萬美元,高的在每月10萬到20萬美元,醫藥和電訊方面的律師費尤其昂貴——當然,這兩個領域的公司多是巨艨,有的是錢,付律師費不在話下。

專利和著作權是美國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有關法律原則1787年就被寫入了美國《憲法》。有關條款的原文是“為促進科學和實用藝術的進步,國會有權限制作者和發明人享有其各自著作和發明的專有權利的期限”。

從總體上說,德國是一個遵紀守法的民族,各類訴訟比美國少得多,但專利訴訟方面也有大仗,所需律師費雖比美國的要低,但接近中國的水準。德國一審訴訟費是10萬至50萬人民幣,二審律師費是20萬至200萬人民幣,專家費在10萬人民幣至30萬人民幣之間。今天各方已經公認,德國是歐洲的第一大國,各方面開風氣之先,專利也不例外,專利訴訟的主戰場在德國。

二、打惡仗

專利訴訟也是一個打惡仗的地方。近幾年來,美國出現了專利“釣魚者”,很像《水滸》中胡攪蠻纏的“潑皮”。“釣魚者”是擁有專利的一些大學和科研機構或其雇員,但他們并不使用或轉讓其專利,所以這批專利所有人又被稱作“非使用者” (non -practicing entiry)。非使用者游戲法律制度,專門騷擾那些大企業,借訴訟從中獲得巨額賠償。1995年至2001年,美國使用專利者的侵權賠償的平均金額是600萬美元,2001年至2009期間下降到400萬美元,但涉及非使用專利者的侵權賠償卻由450美元上升到1200萬美元。

電訊業的專利多如牛毛,釣魚者也多如牛毛。為了遏制釣魚者的騷擾,促進電訊業的突飛猛進,美國正在考慮縮短計算機專利的保護期限,延長醫藥行業專利的保護期限。

專利之戰中不僅當事方和律師很惡,有的時候法官也很惡。德國法官曾對待中國參展廠家兇神惡煞,經常發布禁令,收繳中國廠家參展的樣品,有如中國城管對待擺攤的農民工和外來移民。不過,據說德國出現了一些變化,德國法院開始謹慎對待參加會展的中國公司,不再輕易發出沒收中方參展的產品的禁令。有的德國律師甚至表示,知識產權是中、德、美三家天下,是中、德、美的“三國演義”。長期以來,中國的單位和個人主要還是在美國申請專利。但德國也在期待,正在守株待兔,等待中國公司到德國申請專利并開展專利訴訟。與其為淵驅魚,不如請君入甕。

德國的專利侵權訴訟由三位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大多數法官并沒有科技背景,但自信得很,90%的訴訟不用專家證人,殺伐全由法官定奪。美國法官也很自信,但由訴訟雙方自行指派證人。美國法官讓當事雙方往死里打,讓他們打到精疲力竭為止,打到多數當事方愿意庭外和解為止。美國知識產權訴訟每年在25003000起之間,其中僅有3%的訴訟是經過訴訟結案的。

美國陪審團審判一般需要用3年,法院的即決判決時間平均是28.4個月,和解也需要14個月的時間。陪審團制度更使得勝負難定,讓當事人心驚肉跳。如果需要陪審團審判,訴訟時間有可能曠日持久,最長可達10年。

三、打亂仗

專利訴訟在法院管轄權方面呈現一派亂象。美國的法院管轄權從來就是一場亂仗:各州法院之間、聯邦法院之間、聯邦法院與州法院之間,管轄權多有重疊之處。為了挑選有利于自己的法院,原、被告通過自己的律師大打出手,胡攪蠻纏。專利法是美國聯邦法,由美國聯邦法院審理,但為了選擇有利于自己的聯邦法院,當事雙方之間仍然少不了一場亂仗。此外,國際貿易委員會對所有向美國出口產品的公司都有管轄權。國際貿易委員是準司法機構,其程序頗似法院的訴訟程序。

德國有12家地區專門法院有權審理專利的侵權訴訟,但主要是DuesseldorfMannheim兩地法院的雙雄會,大多數專利侵權訴訟由其中的一家法院審理。德國法官在受理訴訟方面當仁不讓,來者不拒,其理由是:專利侵權大多借助因特網,侵權行為無處不到,法院的相關管轄范圍自然可以涵蓋全德國。在美國起訴的原告則傾向于到得克薩斯州的聯邦地區法院起訴:該法院的法官和當地的陪審團對原告特別友好。

德國的專利侵權訴訟還有一亂,就是侵權訴訟與專利的有效性分兩處審理。如果被告對原告專利的有效性提出質疑,必須另請專門的行政機構或專門法院裁定。結果是當事人兩起三到,東奔西跑,狼狽不堪。

中國的專利訴訟也有法院管轄權之爭。當事方爭取到有利于自己的當地法院起訴,但若要找稱職的知識產權法庭,還是要到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法院去訴訟,四地的法官見多識廣,態度要比較開明。

遇到專利訴訟,被告至少有四條應對之策。質疑管轄權;質疑對方專利的有效性;尋找理由反訴以及自行關閉廠家,換一個地方繼續生產。四條妙計之中,首先是質疑管轄權。但美國律師最怕中國廠家不應訴:對方拒絕應訴,訴訟就沒有辦法往下走,律師自然也就無法收費。美國律師取證主要是在法院受理起訴后的“發現”階段進行。發現程序耗費大量的時間,美國律師按小時收費,這是他們收錢的大好時機。中國律師有所不同。中國是立案難,立案之后許多原告律師就可以收費了。遇到跨國訴訟,專利訴訟就更是一場大仗、惡仗和亂仗。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