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法律全球化的迷思
發布日期:2011-11-27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高鴻鈞

全球法律化與法律全球化的表述,并非文字游戲,而是意有所別:前者意指不同社會走向某種法律之治,后者則意指某種法律之治走向不同社會;前者暗示社會治理模式演化的時間之矢;后者暗含某種法律擴散的空間之力。它們是歷史的宿命還是虛假的必然?是法治地球村的昭示還是神話烏托邦的幻覺?是眾生平等的未來福音還是弱肉強食的現實夢魘?凡此種種,見仁見智,論說紛紜。

全球化時代既非“自然狀態”或“叢林時代”,也非大同世界或永久盛世。置身其中,我們寧愿聯想到春秋戰國時代:聯合國類似春秋的周都,G8類似春秋的五霸、戰國的七強,西方的計量單位成為“公制”標準,英語成為“世界語”、美元成為“世界貨幣”,類似秦國的車同軌、書同文和統一度量衡。

當然,對于當代世界格局,任何類比都失之簡單。但有一點難以否認,全球化頗有美國化之勢。全球化似乎意味著世界跟著西方走,西方跟著美國走,美國跟著“華府”走,“華府”跟著“華街”走,“華街”跟著感覺走,感覺跟著貪欲走。在一些人眼中,全球的政治中心是華盛頓,控制方式是炸彈;經濟中心是紐約,控制方式是金錢;文化中心是洛杉磯,控制方式是媒體。于是,“華盛頓共識”被等同“全球共識”,“滑餌街”法則被等同國際法則,“道窮廝”指數被等同全球標準指數,法律全球化被等于全球法律美國化。這種說法雖然未免夸張,卻展示了令人警覺的圖景。

霸權邏輯激起了反霸權的抵制,全球的法律被地方化,外來的法律被本土化,現代的法律被傳統化。法律趨同的追求導致了趨異的對抗:法律民族主義對抗法律帝國主義,地方原旨主義對抗人類普世價值,狹隘的本土模式抵制世界發展潮流,樸素的民萃訴求拒斥體改和憲政進程。

經濟全球化并未增進全球平等,反而助長了貧富分化。富人無祖國,窮人守鄉土,資源流動無國界,財富享受有禁區,其態勢雖非東邪西毒,卻成北帝南丐。南南合作不過世界“丐幫”的精神聚餐,《北京共識》也不過西醫給東土開出的雜方。先發國家內強外強,借助法律輸出獲取經濟利益,通過法律傳教士傳播文化價值。后發國家內弱外弱,民族國家尚未建成,即被卷入全球化的激流;國家法尚未穩固,就遭全球法的挑戰;領土邊界尚未劃定,便面對去領土化的沖擊。強國以全球法打壓國家法,弱國則以國家法抵抗全球法;強國以人權擠壓主權,弱國則以主權抗拒人權;強國以去領土化延伸影響,弱國則以再領土化奮力阻擊;強國發射全球主義的“飛毛腿”狂轟濫炸,弱國則以地方主義的“愛國者”挺力攔截。在現代世界體系中,強國成為中心,以金錢為籌碼,稱雄爭霸,通過剝削實現壓迫;某些弱國淪為邊緣,以威權為籌碼,求強求富,乃至在后發崛起的狂追猛趕中走火入魔,對內造成壓迫,并通過壓迫實現剝削,鑄成國富民窮。于是,世界似乎只有這兩種秩序:一種高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另一種高呼權力就是真理,服從就是力量。前者硬法軟法齊用,后者寬赦嚴打共存。

就不同法律體系的地位而言,盡管全球法奮力搖滾,跨國法密集踢踏,民間法不停RAP,國家法仍然昂首挺胸,一路“恰恰恰”,強撐體面。然而,國家法全控的時代畢竟一去不返,國際人權日益堅挺,對主權步步緊逼;新商人法如同候鳥,與富可敵國的跨國公司攜手并肩,四處游走,國界形同虛設;世界社會尚未形成,社會世界卻已穿越國家疆界,結成全球網絡:綠黨、赤潮、白領、黑幫各守其則,各行其道。

全球化與信息化并駕齊驅,相得益彰。信息沒有國界,只有網絡;沒有中心,只有結點;沒有等級,只擁有界面;沒有歷史,只有當下。在這個時代,缺席者即在場者,消費者即生產者,言說者即收聽者,游戲者即被游戲者。在即時互動過程中,原因與結果、現象與本質、本地與他鄉、虛擬與真實、演員與觀眾以及自我和他者相互交疊,彼此交融,難以辨識界域。我們似乎又回到了部落時代:到處是流動的景觀,青年潛伏在叢林里,等待獵物,老人蝸居在洞穴中,給孩子們講述神話。共時覆蓋了歷時,感官壓倒了理性,虛擬掌控了實在,口語吞沒了官話,戲說取代了說戲,性感代替了感性,惡搞解構了搞惡,這一切莫非是對神話世界的復歸?神話的內容似乎不再是精衛填海和愚公移山,而是“神馬浮云”和“鳳凰石頭”。如果這一切并非夸張,以理性和科學為基礎的現代法國家法將會面臨怎樣的挑戰?

全球化雖然沒有使得人類共享收益,卻同擔風險。生存法則的吊詭在于,幸運千呼萬喚不出來,而災難千方百計難逃脫,防不勝防。人們在金融危機中驚魂未定,甲流、核漏接踵而至,北非戰火突然又起。災難源自地方,卻殃及全球,于是人類進入了風險社會。走出一種災難的捷徑似乎在于制造更大災難,消除恐懼的妙方仿佛在于使恐懼常態化。故而新聞善于聳人聽聞,一如某些媒體勇于赤身裸體。如果說冷戰對峙是一種恐怖平衡,那么今日世界則面臨著失去平衡的恐怖。

人類制造災難的風險遠遠大于防御災難的能力,核武的殺傷力足以多次毀滅人類。然而,人類最大的風險也許不是核武器擴散,而是克隆人問世。如果說進化論以人畜同祖的邏輯,驅除了人的神性之光,那么克隆人則會以人畜同體的結局,打破人畜界限,徹底顛覆人性尊嚴。當美人魚不再是童話,牛魔王不再是妖魔,獅身人面不再是怪物,我們人類的倫理道德意義何在?我們真的會以這樣的方式自我解構人類中心主義,實現眾生平等的理想?

所有這一切都表明,隨著交往和交流范圍的擴大,人類在變得強大的同時也變得更加脆弱。在風險全球化時代,國家日益成為“事故共和國”,而全球則日益成為“風險共同體”。當此之時,國家法、國際法、跨國法以及全球法如何控制風險和應對災難,也許是全球治理中最迫切的問題之一。

自古至今,世界主義和大同理想,一直弦歌不輟。然而,永久和平只是良好的愿望,而持續戰爭則是嚴酷的現實。烏托邦一旦付諸實踐就坍塌成青紅幫,在野黨一旦手握大權就形同黑手黨,改革派一旦掌權就變成保守派,民主潮一旦得勢就蛻變為專政朝。

面對種種困局,有識之士探索世界憲政和全球法治的路徑,全球非政府組織和公民社會開始構建全球民主網絡,國際組織強化人權保護機制,邊緣群體和弱勢人群吁求道義聲援,一些重要后發國家“師夷長技以制夷”,繼“四龍”、“四虎”之后,而成為世界舞臺耀眼的“金磚”,而某些先發國家則遭到“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報應,相繼陷入了玩火自焚的困境。

與此同時,昔日獨孤求敗的全球霸主搖搖欲墜,改變世界經濟體系的訴求不斷強化,重構政治秩序格局的呼聲日益高漲,訴諸圖騰與血緣的部族統治紛紛瓦解,父位子承或兄終弟及的家國政治難以為繼,自由、民主與公平、正義的價值得到廣泛認同。由此可見,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壓迫激起了反抗的靈光,規制暗藏著解放的動因,失望透露出希望的信息。

地球村是人人怡然自樂的桃花源還是血肉橫飛的角斗場;是花果飄香的伊甸園還是白骨嶙嶙的萬人坑?無論是全球法律化還是法律全球化,都難以提供滿意的答案。因而,我們不僅需要追問:“全球化的法律是何種法律,法律化的全球是誰的全球?”而且需要自問:“為了人類命運和全球福祉,我們應當有何作為,必須有何作為?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