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大學法學院2011-2012學年度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 王振民
(2011年9月6日)
同學們、老師們、校友們: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開學典禮,隆重歡迎法學院2011級467名新生入學。各位知道,清華剛剛度過了她的百年華誕,你們是清華新百年的第一屆學生,用你們一個師兄的話說:“清華等你來,整整等了一百年!”現在我們終于見面了!
今年法學院467名新生包括本科生81人,法學碩士生60人,法律碩士生220人,中國法碩士生(LL.M)32人,香港法律碩士21人,法學博士生53人。新同學來自全國31個省、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臺灣,其中有71位來自19個國家的留學生。請允許我代表法學院全體師生員工,向各位的到來表達最熱烈的歡迎,歡迎你們成為法學院大家庭的新成員!在座的同學們是幸運的,你們選擇了清華,清華也選擇了你們。作為新百年招收的第一屆學生,你們與100年前入學的學生一樣,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優中選優,脫穎而出的。按照當年的招生標準,入讀清華必須“國文通達”、“身體強壯,性情純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百年前就讀清華的學子后來有許多成為中國近現代科學和國家各方面建設事業的奠基人,包括最早到美國攻讀法律學位的唐悅良、張福運等。百年后你們能夠被清華錄取,說明你們同樣優秀,祝賀你們!說實話,我也很羨慕你們,我更愿意站在這里講話的是你,而坐在那里靜靜聆聽的是我。
一
你們報到已經有些天了。這些天里,你們也許在校園里不斷問路,也許一次次被別人攔住問路。清華很大,但大的不僅是面積,更是她非凡獨特的大學之氣,相信你越來越體會到“清華”兩個字所賦予你的驕傲和擔當。清華大學誕生于近代中國最不堪回首的時期。在百年跌宕起伏的歷史中,清華人,包括清華的老師、員工、學生和校友,形成了獨特的教育理念、做事風格和學術傳統。我認為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是敢于擔當,百年來,幾乎在所有最關鍵的歷史時刻,在最關鍵的崗位上,人們總能看到清華人的影子。二是追求學術卓越,要有真才實學,有真本領,只要放到適當的位置上,就一定能夠發光,能夠擔當大任,就像顧秉林校長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所說的,百年來“十七萬莘莘學子在清華精神熏陶下奮發向上,一大批治學、興業、治國的英才挺起民族的脊梁”。如果你還沒有參觀新落成的校史館,我建議大家一定去看看,里邊有百年清華名人畫卷。
清華大學法學院是1995年復建的。之所以叫復建,是因為清華早期派出的留學生中就已經有攻讀法政、后來從事法政工作的。1929年清華正式成立法學院。1937年抗戰爆發后,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輾轉南下,共組西南聯大,共建法商學院,頑強地繼續法政和法商教育。1946年遷回北京后清華法學教育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和加強。遺憾的是,1952年院系調整中,法學院被從清華剝離,并入北京政法學院,清華法學教育的歷史被迫中斷。盡管23年的歷程風雨飄搖,那時的清華法學院仍集中了一批最優秀的教授和學生。如果你想了解他們,一會兒開學典禮結束,就在一樓大廳的墻壁上,掛滿了他們的故事。
自1995年恢復以來,學校一直對法學院重點支持、優先發展。16年來法學院已經培養了6000多名優秀法律人才,他們在法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正在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法學院在校生達到1498人,有90多位教職員工,其中53位專業教師,他們當中,80%以上的老師有長期海外求學、研究的經歷,個個都是學界的精英、翹楚。
百年里,清華人在各行各業創造了非凡的業績,共同締造了清華的榮譽和盛名。今天我們都在享受清華前輩們所創造的這一切。作為清華新百年的首屆法科學生,你們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代,一方面你們要把清華過去一百年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大學精神繼承下去并發揚廣大,把清華百年的學術香火傳承給未來的學生,另外一方面,你們要繼往開來,勇敢地承擔起新百年歷史和人民賦予你們的新使命和新責任,開創清華歷史的新紀元,續寫清華法學新百年更大的輝煌。
二
今天,我們國家進入一個特殊的發展時期。很久以來,我們都在學習、模仿其他國家的制度、理念和做法。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今天,中國人民終于重新找回了自信,尋找到了正確的自我定位和全新的現代化之路,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建黨90周年的講話中正式宣布,我們成功探索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個新制度的建設需要大批有思想、有創新能力的法律人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今天,如何完善法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大量的前所未有的難題等待你們解決。
今天,整個人類也進入一個特殊的發展時期。人類社會的發展遇到了空前的挑戰和難題。環境、資源、能源、人類可持續發展乃至生存的根本問題,都尖銳地擺在所有國家、全體人類面前。以前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水、空氣、食品和藥品等基本生命元素和民生用品,現在都變得越來越緊張,越來越令人不放心。今天,人類還遇到了空前的制度危機和國際秩序的混亂。不同民族、種族的人們在反復追問,這樣的發展模式有可持續性嗎?人類的未來在哪里?無可否認,過去數百年西方大國領導世界發展的潮流,中國不僅大大落伍,而且常常被動挨打。2008年以來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沉重打擊,西方資本主義在過去數百年的光彩、光環突然黯然失色。隨著中國整體國力的不斷增加,面對這些難題,各國越來越把眼光轉向了東方,希望能夠從東方古老的文化和哲學中尋找解決今日難題的靈感,希望中國能夠發揮關鍵作用。2010年6月19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的講話建議,應該遵循中國古代偉大哲學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教誨來應對世界金融危機。他說,當天早晨在網上查閱,找到了老子的《道德經》。梅德韋杰夫援引了文中的一段內容說:“得與亡孰?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彼岢觥叭绻覀冏裱袊軐W家的遺訓,我認為,我們能夠找到平衡點,并成功走出這場巨大的考驗”。近年來,有人甚至在議論“東學西漸”。
無論如何,解決當今人類面對的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難題,僅靠西方的智慧和制度是不行的,必須要有東方的智慧和中國的深度參與,我們要能夠提出自己的創新思想和制度設計。因此,我們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要勇敢地承擔起時代賦予的重任。以前我們常說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國際上的事情由其他大國料理即可,但是現在我們已經無法獨善其身,我們不僅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而且在解決人類面對的共同難題、在國際秩序重構中要發出科學理性、堅強有力的中國聲音、清華聲音。作為清華新百年的第一屆學生,這就是你們肩負的前所未有的特殊責任和使命。
為了應對挑戰和更好地承擔起我們的使命,法學院正在進行一系列改革和更新。我們將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改進教書育人的每一個環節,提高同學們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拓展同學們的國際視野,培養創新型、國際型法律精英人才。我們將積極吸收學生包括本科生參加科研活動,進一步提高法學院科研的水平和質量。你們在校期間,我們還將建設法學院第二棟大樓,我們將擁有面積為1萬平方米的、中國最大的法律圖書館,百年校慶期間已經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禮,目前正在進行設計招標工作,明年這個時候將正式開工。我希望在你們就讀清華期間,實現我們“中國頂尖”的目標,在清華文科中率先進入中國最前列,為建設世界一流法學院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
同學們,未來幾年,你們不僅要學習法律的知識,更要學會法律人的思維方式,掌握法律的基本理念、精神、價值,了解法治的精髓。在工作和社會生活中遇到陌生的問題,你不能說我沒學過,不知道怎么辦,你心中的法治精神、你的獵槍和打獵的本領將幫助你解決任何問題。對于中國學生而言,除了中國法律,希望你們還要認真學習國際法律、外國法律;對于外國學生而言,希望你們學好中國法律。希望大家都成為跨法域的法律人才。
未來幾年,希望你們讀萬卷書,廣泛涉獵文學、歷史、哲學、經濟、政治、藝術、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識。任何法律問題都是復雜的社會問題或者科技問題或者政治問題,你們應該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法律人不能輕易說不,就像醫生一樣不可以隨便對當事人說hopeless,因為當法律被窮盡了,暴力就開始了(Whenever law ends, taraany begins)。你應該是個樂觀主義者,永遠充滿信心。這種信心來自你廣闊扎實的知識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未來幾年,希望你們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爭取100%參加一次學院安排的社會實踐,認識國情,了解民間疾苦,法律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存在于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會的角角落落。要學好法律,就要深入社會,認識社會。
未來幾年,你們要打下扎實的中英文基本功,駕馭語言的能力是法律工作者所必須的;要練一手好字,字如其人,如果你的字寫得不好看,明天就去買本字帖去練字;要學會說話,善于溝通,具備良好的公共演講能力。因為法律終究是要做人的工作,是解決人的問題和由人構成的社會產生的種種問題,法律人必須善于表達,善于與人溝通。
未來幾年,你們要把鍛煉身體作為每天的必修課,青年毛澤東以“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自勉,希望你們在清華園里文明你們的精神,強健你們的體魄,磨練自己的意志,造就過硬的身體和心理素質,爭取“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未來幾年,你們要學會如何處理各種各樣身邊的問題,不斷增長自己的情商。如果你現在不能很好處理自己的問題,將來何以解決他人的問題,何以治國平天下?無論考場得意或者失意,無論有沒有獲得獎學金,有沒有擔任學生干部,希望你們都能從容淡定。比起漫長的人生道路,比起將要承擔的巨大責任和使命,這一點點喜悅或悲傷,又算得了什么呢?
很快地,你將漸漸習慣被稱作清華人,習慣在課堂上提問和被提問,習慣圖書館安靜地讀書,習慣下午五點鐘走出教室、走出宿舍去鍛煉身體。三年或者四年之后,清華和她所蘊含的精神、風骨,將深深溶入你的血液,閃耀在你的眼中,那是你生命的華彩,成為你一生為之驕傲的印記。
今天能夠在這個特殊場合擁有一席之地的同學,都非等閑之輩,都有一段傳奇故事。但是,從今天起,無論你過去多么輝煌,無論你的家庭出身如何,現在一切歸零,你們重新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F在你們沒有任何分別,都是清華法學院新百年第一屆學生,但是幾年后等你們畢業的時候,差別就有了,而且可能還很大,等你們畢業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差別更大。為什么同樣的學校、同樣的學院、同樣的環境、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宿舍、同樣的教室,畢業時和畢業后會產生那么巨大的差別呢?因為有些同學充分利用了幾年的清華光陰,有的則讓時光一天天溜走。如果你想若干年后你的名字也出現在校史館清華新百年名人的畫卷上,如果你想若干年后你的事跡懸掛在法學院的大廳里,寫著“某某某,2011年進入清華大學法學院學習”,那么,請從今天開始努力。你思考,或者不思考,真理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努力,或者不努力,離別就在那里,不遠不近。我衷心祝愿法學院新百年首屆法科學生,未來幾年里在清華法學院付出辛勞,付出青春,收獲知識,收獲理想,創造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