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畢業生們:
我很高興能夠參加你們這個獨特的畢業晚會。老實說,我期盼這個機會已經很久了。剛才看到你們的紀錄短片“四年之旅”,我心里面也是起起伏伏的。因為其實我在這里也有一個四年之旅。我與你們這一屆最有緣分。不知你們是否注意到,我和你們是在2007年9月同時入北航,不同的是,你們來做學生,而我來做你們的老師。我在北航上的第一堂課,就是給你們上的《民法總論》。我記得,第一次走進教室時你們看著我的那種陌生而茫然的眼神。我也記得,課堂提問時你們最初的不適應,幾乎發生過集體的沉默,這使我感到多少有點挫折。我記得,你們漸漸融入了我的課堂,一些同學開始喜歡提問,探討問題,比如像鄒沛東、盧范強。盧范強甚至有時沒完沒了。我還發現,張欣、李超等幾位總是愛坐在第一排聽課,但習慣沉默寡言;魏重斌等幾位同學則總是到勤得有點拖拖踏踏。然后就是在路上,我們會互相點頭、交換眼神。我還記得,期末考試后我讓好幾個同學掛了科,其中大概有劉臣,王路均,還有一位女同學吧。我在辦公室分別約見了這些同學以及幾位及格線的同學,分析試卷,探討為什么考不好,將來怎樣爭取不掛科等等。坦率地講,從這些上課和交流里面,我逐漸感到我們聯系到了一起,一起融進了北航這個大家庭。所以,你們是我在北航生涯里面最為特別的一屆,也是北航記憶的開始。
這四年我和學院很關注你們這一屆的成長。我們學院很多新規則是在你們這一屆開始建立起來的。比如說:我們對于擔任學生干部學習成績必須達到前30%排名的限制。我們開始在你們這一屆倡導讀書之風,當然你們也最早擁有了較好的學院圖書條件和學習氛圍。我們也特別注重你們不同特點的發展,像鄒沛東這樣的同學,我們很欣賞他的公心和組織潛力,所以幾乎是逼迫他出任學生會主席,而劉臣是很強的活動家,有著無與倫比的策劃能力和活動能力,所以鼓勵他外向發展,現在他也意料之中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上次還來我辦公室與我聊了很多;還有魏重斌作為代表,屬于一成熟就成為超級帥哥的那一種,他靠自己的后發努力還一舉考上了研究生,不簡單!總體上,你們這一屆是我們學院的轉折點,表明我們在兩點上開始取得了預期的培養成效:一是實現了向學習型的轉型,與往屆不同,你們這一屆有50%的同學讀研,相當部分是自己考上的,包括到外校中的名校,深造比例為歷屆比例最高。二是精致培養,就是對每個人的培養,讓每個人得到應有的發展。你們這一屆看起來好像沒有特別拔尖的,這是因為,你們這一屆一方面內秀者較多,另一方面各人發展比較均衡、勢均力敵,所以難有一枝獨秀。從你們這一屆100%就業就可以驗證,像王華這些綜合素質超強的同學還進入國家單位。我們十分期望這種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組合。所以,你們這一屆其實是北航法學院人才培養的一個轉折點。
下面,按照慣例,作為院長,抓住今天這個難得機會,我必須發表幾條臨別贈言。我想還是按照嚴肅第一,活潑第二的原則,提三條希望,既是寄語也算是我們師生之間的共勉。這四年,你們在我們法學院烙下了深深的人格印記,揮灑了浪漫的理想情懷,所以我有理由對你們充滿希望,滿懷信心。
首先,希望不輕易放棄年輕時的理想。本科畢業了,你們已經有了作為知識人的第一份成熟,但是這不是社會人的那種成熟。我希望你們進入社會的過程慢一點,復雜一點,自己堅持得多一點,是慢慢成熟的那種。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希望你們不至于早熟,更不是過早被催熟。我們社會現在到處都有一種捂柿子的環境,使得很多人被催熟得特別快,他們像吃了激素似的,一下子就可以變老10年甚至20年。有時甚至像噴灑了膨脹劑的西瓜似的,弄不好就炸開了花。10幾歲的孩子都能夠說出50歲的人的滄桑話來。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李斯之流當年“斯聞‘得時無怠’……故垢莫大于卑賤,而悲莫于貧窮”的逐利哲學,在今天已經成為許多人根深蒂固的現實觀念。這里面,主要有我們急功近利的發展模式的“功勞”。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原本是一件無比正確的事情,但是由于我們主體改革和社會建設嚴重滯后,經濟主義單兵挺進,現在終于落進極端經濟功利主義的包圍圈而難以突圍。真是危險!這種極端經濟功利主義帶來的后果,就是人人爭先為利,市場倫理迅速滑坡和失控,社會關系加速金錢化和交易模板化。這對于我們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真是一種磨難,年輕人本來多是理想主義者,往往具有強烈的社會公正信念,懷抱著悲天憫人的情懷,但是一接觸現在的殘酷社會,自然會十分迷茫和無措,因為發現現實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而且似乎還激烈地排斥這些東西,F在的情況是,多數人在識時務者為俊杰的意識下,會迅速屈服于現實。如果這樣下去,我們的社會就會很危險。大家知道,大家茍茍營利的結果,最后一定是快速淪喪,然后集體崩盤。那么,怎么辦呢?首先是我們國家在政治層面上一定要審時度勢,拿出勇氣和智慧來,不要錯過時機,及早全面改革,重點解決全面發展問題,將我們的社會引入向上的軌道。其次,就是我們社會能夠不斷補進足夠的進步血液。我們這些過了四十的人越來越保守,越來越容易屈從現實,所以需要年輕人的激勵和加入。你們年輕人是新的希望主體,一代生命,一代使命!
其次,希望堅信人格具有的力量。人是易脆的,這是因為人的人格問題。但是我們往往看不到這一點,因為人格無形,所以注意不到人的人格本質性,注意不到失去人格即無異于行尸走肉。最近我們的電影市場有一部電影拍得很好,就是功夫熊貓1和2,這部電影受到大家歡迎的原因就是在我們這個物理化很嚴重的世界,重新喚醒大家對于人格與人性的意識。主人公阿寶不是一位經久歷練的功夫高手,但是他有著悲天憫人、樂觀向上的人格,所以總是能夠在不能夠擔當處擔當,在不斷被擊敗處重新恢復,最后戰勝強權,成就大俠威名,這位大俠最后不是在眾人歡呼中登上權力巔峰,而是仍然開開心心地作為平凡的一員,回到家里和養父一起做面條,共享溫馨的人倫親情。器物文明造就一種人類思維,習慣去人的外部世界尋找世界的本能,結果就造就了許多機械力量與人格的意義混同。法學是一門復雜的科學,法律治理的本質,是追求建立和維持一種健全的人際關系,它的本質是追求社會公正。這個職業,需要理性和激情來支撐,需要復雜思考和公正信念來支持,如果我們人格不豐富,不能充溢健全的人格激情,不能自主運用理性,那么很難真正進入到法律殿堂,在法律職業生涯也就很難真正從其本質的角度去為之奮斗。我想我們法學教育在法律人格培養方面的還是很注意不夠。我們現在恢復法學教育三十多年,法學畢業生不可謂不多,但是大家也看到,這其中偉大的法學家、杰出的法官、大律師,可以說并不多見。所以,今天法治建設還是人才匱乏。所以希望,你們能夠堅持不斷,豐富自己的人格,健全自己的個性,以此作為人生和事業的立足點,努力向大法官、大律師、法學家等靠攏。從人格堅持和歷練開始,唯此人間滄桑是正道,明確自己所從事法律事業的目的,達成匡扶法律正義、揚善抑惡的法律追求。
最后,希望始終保持向上進取的狀態。這種狀態既是一種心理狀態,也是一種精神狀態。我最近讀了一本閑書,是日本人稻盛和夫先生寫的一本暢銷書叫《六項精進》。稻盛和夫很傳奇,他27歲開始創業,曾經先后成功創辦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2010年再次出山,執掌日航,短短時間就使之起死回生。稻盛和夫先生歸納了他作為創業者的成功秘訣,即在于貫徹最徹底的經營原則。他有一套經營理念很厲害,其中一個叫做全員經營(阿米巴經營),就是把大家都調動起來為公司拼命。他歸納了六種積極精進的表現,包括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保持謙虛的態度、每天通過反省整理自己的心靈庭院、學會對生活感恩、多做有益之事、不要有感性的煩惱等。但這只是一種結果,最主要的是他信奉一種最徹底的經營原理,就是貫徹做人的正確準則,即把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將之成功鼓舞到每個員工的心里。他發現,“在高尚的思想蘊藏著巨大的力量”,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抓住事物的核心,使得問題頃刻間迎刃而解。我覺得他說的這些方面,特別值得我們來學習,我們今天出了很多狀態,不正是缺少了正確的自覺嗎?一開始,就不是以正確事情的正確方式作為出發點,所以不斷產生莫名其妙的問題,而問題處理又不能觸及問題核心,所以問題總是越來越多,總是越解決就越混亂。我想,如果在將來的生活和工作中,你們能夠師尚先賢,依此正確之理,嚴以律己,積極進取,一定能夠事半功倍,而且還能夠心安理得、平安喜樂呢!
同學們,你們就要離開了。你們是我們的學生,但不是我們的私產,屬于寶貴的社會財富,終究要奔向四面八方,施展才華和抱負。但是大學畢竟是知識人的第二故鄉,故鄉就是一離開就會深深思念的地方。我想,你們還沒有離開,就已經開始在思念了。從今天晚上開始,你們的離校情感就會越來越熾熱,背井離鄉的滋味就會越來越積深。從這里能夠帶走的,是記憶,不能帶走的,是你們會經常在夢中悄然潛回的校園,以及我們這些夫子。但我更愿意祝愿,你們思念得快樂而綿長,因為你們和北航法學院的臍帶永遠連結著,任憑時光悠悠,精神理想卻長存,不僅不能隔離我們,反而在我們之間,會架起一座鋼筋水泥般的校友橋梁。
北航法學院很榮幸曾經擁有你們,并且愿意永遠擁有你們!
來源:龍衛球的法律博客:軍都拾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