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寓言
——清華大學法學院畢業典禮致辭
許章潤
(創新點:對一些要畢業、要就業、要創業的學生,一些要以操持法律為志業的法治青年講什么呢?許章潤教授在正反兩個方面給出了他的叮囑與勉勵:世界并不美好,我們所追求的正是我們所失缺的,走出校園就要面對挑戰、不公和失落。因此,為正義和公平而斗爭就要做好最壞的準備,要經得住打壓、折騰,要抗造;世界終將美好,規則與意義、法理與天理、人生與身心,終將融合。漢唐明月終將在兩千年延綿不絕的千里青光下,重照華夏——富足的中國尚不足以標榜為民族復興,找回德性而富于詩意的生活正是法治青年們綻放青春的機緣與使命。)
七月,是熱烈的季節。
夏天盛極一時,讓枝頭果實飽滿,“把最后的甘甜壓進濃酒”。時代是濃酒,你們便是那甘甜,讓時代多一絲甘甜,是甘甜的命運。
我不想復述“任重道遠”之類的豪邁,也不愿絮叨什么“前程遠大”,更不會套用“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來蠱惑。畢竟,你們已不再清澀,也不該繼續清澀。四年前或者七年前的拘謹小伙與純情“MM”,歷經“面試”、“求職”之類的磕碰,怕是早已提前告別了自己。雖然這些辭藻更為動聽,似乎也更加令人陶醉,或者,更為“識時務”,但說多了其實反而遮蔽了生活的真實,而生活,包括你我在內的蕓蕓眾生的生存故事,從來就不是,也不可能只是甘甜的濃酒。畢業在即,前路迢迢,如同女兒要出嫁,或者兒子將遠行,身為老師,一如父母,此時此刻,別再遮遮掩掩,哪怕遭諷為婆婆媽媽,告訴兒女的,都應當是真心話。
恰恰相反,生活本是一杯苦酒。苦難與幸福,偏頗與公義,人性的幽暗與倔犟的啟明,總是如影隨形,結伴而來。我們向往幸福,是因為幸福不是陽光與空氣,天然本有,相反,常常不過是苦難的間隙,甚至向往本身就有可能制造苦難;我們追求公義,是因為不公不義充斥人間,讓我們共同受難,而追求本身就說明公義不會自動降臨人世,所以才會“為正義而斗爭”,甚至于流血犧牲;我們渴望人性的啟明,是因為深感于種種業障的羈絆,似乎大家一起遭受了人性的詛咒,因而要用愛心將刺刀折彎,而愛,愛,不是別的,“就是顫抖著的幸福”。是啊,這個世界遠不美好,一如人性天然存在缺陷;這個人世并不太平,就像自然本身即意味著陰晴圓缺。這不,僅僅幾天前,北國邊陲,兄弟鬩墻,剎那間,184條鮮活性命遽歸黃泉。為什么他們要遭此橫逆?什么障眼法竟能讓鄰居反目成仇?日子真的非如此就過不下去了嗎?我不知道,但我想知道,也一定要知道,因為“不知道”就會重蹈覆轍,讓原本就并非只是甘甜的生活更多一絲苦澀。是的,苦澀,它們積少成多,就會疊加為苦難,而苦難,也正是苦難,我的祖國的苦難,逼著我們討說法、要活法;逼著我們追索人間秩序的規則之治與人世生活的愜意圖景,渴望人間多一絲甘甜,哪怕只是一絲一毫。
可能,也正是因此,在我們這些疲憊的中年人眼中,你們總是甘甜,或者,寄托著我們對于甘甜的夢,就如同我們的父兄曾經將夢寄托于我們,你們將來又會將夢托付給兒女,一代又一代的夢,延綿著我們對于人性的堅韌證明。
因此,我要祝福你們,明理之子。用美麗的法語,不,用更為美麗的中文;用古老的拉丁文,不,用更為久遠綿恒的漢語文言。祝福你們,明理之子,每一個嶄新的黎明,人世間的絲絲甘甜,你是人間七月天。
七月,是謙卑的季節。
夏日的枝頭果實飽滿,恰源于初春的蕭瑟,而有賴于秋日的最后圓滿。風吹來,千里清光依舊,捎帶的是兩千年的風沙;光拂面,活在珍貴的人間,頭頂上分明依然是漢唐的太陽。
這七月的風與光啊,讓我和你謙卑,也只能謙卑,而感念時代。
這個時代,八面來風,各是其是,激動不安,久受壓抑的精神于是又有了滋長的縫隙,我們和你們,才一起經歷了并正在經歷著所謂思想的煎熬。億萬個體思想的煎熬,就是對于壓制思想的思想的反抗,表明思想的自由與精神的獨立,依然是永恒的命題,作為公民的我們無法逃避的難題。雖然你我都不再,也不愿,熱血沸騰,但需要熱血沸騰卻缺乏沸騰的熱血的時代,好像也就是頂沒意思的時代。因而,正是在此,可能,你我都感受到了某種貧乏與虛弱,教我如何不謙卑。
這個時代,終于承認對于物質富足的追求不再為罪,曾經的壯懷激烈消歇于柴米油鹽,吃飯穿衣的市民政治經濟學遠遠勝過啟蒙主義的宏大話語。但是,倘若“寡”與“均”的辨證在今天依然有效,而貧富懸殊終究也會使得財富失去安全,那么,面對今日中國社會的分裂與對立,學業所在,職業所系,就不能不想到那個叫做“分配正義”的詞匯,而為公義的嚴重闕如,多少有點夜不能寐。于是,面對數千萬掙扎于溫飽線上的同胞,教我如何不謙卑。
這個時代,對于“幸福”的演繹多元化。可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如果幸福的內涵僅僅只是功利實效,卻將人類心靈的精微感受、美妙夢想、懷舊情愫與田園渴盼通通放逐,那么,這樣的幸福真的存在嗎?我們又要這樣的幸福做什么?“人詩意地棲居于大地”,那詩人的夢,為什么常常會在夜半入夢,而讓我們輾轉反側,靈魂不得安息呢?放逐對于公共生活的批判性反思,消隱對于“良善生活”的政治追問,斬斷有關政策、法律和國家的德性之維的自然法考察,而僅僅只是滿足口腹之欲,的確是一種較不壞的人世生活,而終究不是理想與愜意的人間,可追尋這樣的人間,本是我們的心愿啊!眾里尋她千百度,那人不在,燈火闌珊處,教我如何不謙卑。
這個時代,各色人等登臺表演,在使我們為一切善良而潸然淚下的同時,也明白了制度與人性的種種丑惡。無論是“同命不同價”的荒唐所講述的扭曲正義,還是耄耋老漢手捧憲法只身面對野蠻拆遷的隆隆機器,在給予我們作為人性的觀察者機會的同時,進而要求我們是批判的制度建設者,而正是在此,我們都剛剛起步。一個起步者,面對祖國如山的難題,甚至丑惡,教我如何不謙卑。
這個時代,強權經過繁復的合理化,搖身一變而為不證自明的道德優越。“要么站在我們一邊,要么成為我們的敵人”,此種昨日的虛驕、囂張與狂妄,今日的世界圖景,在在彰顯了歷經半個世紀而幸運培育的國際政治的徹底失敗,實際上將人類推到了危險的邊緣,說明中國其實不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般強大,或者,崛起。此時此刻,教我如何不謙卑。
哦,原來,這個時代,我們的時代,降生于萬馬齊喑的陣痛,而此前的妊娠,居然是170年。曾幾何時,那荷槍攜彈的強盜,殺進堂奧,將曲水流觴變做屠場,將萬園之園付之一炬。170年的等待,數代人的苦斗,才有了我們在此奢談的安全,而安全僅僅是生存的前提,幸福的前奏,于是,教我如何不謙卑。
因此,向歷史脫帽吧!我們是時間之流中的過客,又是當下歷史本身,因而,注定逃脫不了這歷史的幽微深宅,只能背負起歷史前行;向歷史脫帽吧!什么民主法治,原來都不過是特定時間段落中的世道人心,過日子的法子,恰恰需要吾儕心手相連,將它們化轉為億萬人的生活方式,遮庇我們子子孫孫的庭院與花園。
有了這樣的庭院與花園,我們當然依舊謙卑,但不再自卑;我們還有憧憬,但不會因夢醒神傷。
因為,上天,我已盡力,請降福大地!
七月,是憧憬的季節。
對于深秋絢爛的憧憬,常常聯翩帶出的卻是嚴冬的戰栗;對于春的渴望,于是不可遏止。可能,這是我們都曾有過的心路歷程。
未來的中國,必將是文明昌盛之邦,人間愜意安居之所。我的祖國,不再是一道傷痕,而是五谷豐登的牧場。那里,如同詩人所詠,“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草原的天空,不可阻擋。勞動,正是億萬人兩百年的辛勞,造就了天空與幸福,使理想之邦終于呈現在東方。我想象,那千千萬萬的勞動者行列中,必有無數熟悉的身影。明理之子,正是其中最為辛勞的一群。而秉持實踐理性,追求事功精神,踐履博雅情操,引領清逸風度,更重要的是,永遠站在道義一邊,是這群勞動者永遠的豐采。
哦,明理之子,我將贊美你!
未來的中國,伴隨著文明的復興,生活世界、規范世界與意義世界不再支離破碎,而終將聯結一體,和諧不悖。中國文明積勞集慧,以對于自然和人性的原創性探索,拓展人類的視域,更以地方性生存經驗,提供普世之思。今日的你,可能正是明日之思的發現者,也是生活意義的實踐者,而始終不渝是人性的呵護者。中國的人生,必將因為精神而充實;中國的思想,必將因為實踐而有力量;中國這片土地喲,必將因為知悉生命的幽微而珍愛生命,用一萬次太陽的升落,催開石頭的花。它們講述的是一個共同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序言,早已在水木清華的如歌歲月,用青春寫就。
哦,明理之子,我將為你歡欣!
未來的中國,不僅是富足的人間,還會是詩歌的國度,理性地審視一切,絕不等同于將浪漫與夢想驅逐。一切政制與法制,人間的規范,均會以,也必須以自由個體追尋理想生活為取舍。而在一切涉關人間秩序的公共事務上公開地運用自己的理性,歸根結底,是對于仁愛、理智、信義與和平的含詠與追尋。從而,表現為和平場景下的生存斗爭與尊嚴政治,彰顯的將是“我們人民”的道德境界,中國文明的永久和平。安定門下,和平的長安大道,漫漫征程,是用人間的道理和情理鋪就,靠法理與真理來捍衛,而通達天理的至高境界,而她們原來都發育滋長于明理的殿堂。
哦,明理之子,我要贊美我們自己,我要為我們自己而歡欣,在這人間七月的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