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編輯部的瓦爾登湖——《比較法研究》生活散記
發布日期:2009-09-14  來源:《比較法研究》2007年第6期人文札記欄目  作者:龍衛球

2005年6月份的某一天,在一次學校某個機構的聚會上,遇到比較法研究所所長米健教授,私人閑聊之間,他忽然對我發出要約,“衛球,到我們比較法所來 吧。”當時,我正尋思換一換環境,有一種相請不如偶遇之感,于是欣然答應。米教授又說,要來,就得挑點擔子。我說,什么也不想挑,只想找個地方好好睡覺。 米教授說,不行,要來,你就得做《比較法研究》的副主編,實際負起責任。恭敬不如從命,我就這樣成了一個特殊位置的繼承人,雖然誠惶誠恐。賀衛方教授、高鴻均教授、舒國瀅教授等當今法學名流,曾依次擔任過這一位置的前任,他們通過艱辛創業或開拓發展,奠定了《比較法研究》的基本品位和風范。有幸的事,我和他們都是知交,似乎也有一點什么“物以類聚”之感。

2005年9月,我從本校(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遷移到比較法研究所,并不費周折,就是兩個圖章的工夫。但是,民商經濟法學院和比較法研究所,雖然同屬法大,性質和風格迥然有別,宛如兩個世界,一為教學單位,喧囂如鬧市,一為科研機構,幽靜如僻壤。到編輯部的第一天,米教授給我做了引見,于是很快就熟悉了編輯部的人與事。《比較法研究》編輯部包括我在內,六位專職編輯。此外還有一個外部的編輯委員會,由學校的一批知名學者兼任。

編輯工作簡單有序,按部就班。專職編輯負責初審,編委們負責二審,我和主編米教授則負責每期最后定稿和組稿。偶爾我們也會積極進取一回,策劃一些特殊專題,活躍一下氣氛。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主要還是依從編輯倫理,以一個客觀者的角色經營刊物。這些年來,正是學界追求論文數量風氣正健的時期,也是版面費和人情稿流行的時期,但是我們這個編輯群體有一種默契,堅持頂住誘惑和壓力,甚至要把個別的同情心壓制在心底(有時個別作者來信以評職稱急需等等懇求,難免不生惻隱之心)。因為我們明白,保持刊物品質,既是我們自身一點編輯價值的體現,也是我們對于《比較法研究》這份小小雜志的一點歷史責任。

編輯部里空氣溫潤,沒有復雜的故事。編輯劉馨、丁潔林、幸顏靜、楊倚萍都是性情溫和的人,話不多,真摯處世,埋頭工作。編輯部主任劉彰老師常年坐班,吃苦耐勞,注重細節和程序,將刊物的技術環節打理的井井有條,避免了像我這等“原則主編”容易犯的許多疏漏。我們也偶爾開個會,或者偶爾聚個小餐,一起討論某些編務問題。編輯的工作很單純,就是看論文。早上過來看稿,下班歸家,有時也看到深夜歸家,一天可以看上厚厚一疊的論文。這種閱讀,是一種工作,與文人閱 讀不同。文人閱讀,因文而喜或憂,甚至有余味不絕之感。做編輯的,看到好時,心里也會有一種欣喜,看到壞時,心里也會感到不快,但這種情緒絕對不會帶出辦公室去。這便是編輯工夫。

我很適應這種氛圍,很快就認同了自己的編輯角色。時間一晃就是兩年多,從任課教師到枯坐編輯,我比較徹底地完成一個角色轉換。從心理上,我從上路編輯漸漸變成了資深編輯了,加上頭上多了幾根白發,眼睛也因為編讀過度增加了模糊度,從外表上看,也是一副老編輯形象。

很多朋友不理解我的這種轉換,不明白為什么我突然會迷上編輯這一行。我開始也覺得奇怪,為什么自己會這么容易沉入編輯角色。我時年不到40歲,好像還未到 一成不變的年齡,怎么就到編輯部“枯坐”去了。有一天,我重讀梭羅的《瓦爾登湖》,我忽然豁然開朗,原來編輯部里有個“瓦爾登湖”!梭羅從熙熙攘攘的康科德鎮,遁入孤獨而寧靜的瓦爾登湖濱,并非追求生命的一成不變,他的小木屋自耕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進行一個沒有體驗過的體驗”。梭羅如斯說:“我們被迫生活得如此認真,敬畏自己的生命,拒絕任何可能的改變,我們說,這是唯一的方式;而事實上,經過圓心能畫出多少直徑,就有多少生活方式”;“所有的改變都是一種值得深思的奇跡,而每一剎那發生的事都可以是奇跡。”

我想我也大致如此。不是么?在這兩年多的編輯生涯里,我確實體味到了身份轉換帶來的另一種生活方式的異趣。通過編輯這個圓心,我給自己畫出另一個直徑。通 過編輯、沉思、閑散寫作的生活方式,從外在的定型化方式的機械狀態擺脫出來,轉回到一種內在心靈的遨游和釋放,對于我過去的一段熱鬧的教學生涯來說,確實不失為一種富于刺激、挑戰的體驗。所以我要感謝米健教授的相邀,他使我得以體驗到編輯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學會了享有自在和寧靜。對于我來說,《比較法研究》的日子,我也體驗到了一份從心底里升起來的寧靜和安逸。

隨便提及一筆的是,梭羅只在瓦爾登湖享受了兩年的安靜歲月,之后便離開了瓦爾登湖,重新回到城鎮,開始了另一種“體驗”。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