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年齡不小,見識卻很少。整日窩居,不怎么出門,純粹一書呆子。尤其是最近身體欠佳,更是把自己“宅”起來了。遠離世俗,與額常相伴的,一是書籍,二是手機。前者解額知識之渴,后者消額孤單和寂寞。不夸張地說,手機在緩解人的空虛方面,比女人還靈。兩者額都反復用過,所以才敢有這一結論。說得有點俗,千萬別笑額臉皮厚,好歹這也是一句大實話,很靠譜。
書呆子就是書呆子,額曾一度為自己擁有手機而感覺很“良好”,甚至覺得這是奢侈消費品,在社會上混不到一定檔次,不可能買得起手機。不料有一天,額很罕見地出門一次,無所事事地遛達著,突然看見馬路邊一個乞丐,衣衫要多襤褸有多襤褸,躺在地上,也不像是睡覺,一只手在捏著什么東西。走近一看,才驚愕發現,那乞丐手里捏著的,是一部索尼愛立信,與額正在使用的一個模樣。天哪,天哪,額的天哪,難道這年月乞丐也“混到了一定檔次”嗎?就在就在就在那一那一那一刻,額才頭一次意識到,手機作為一種移動通訊工具,已經相當普及了。流浪于街頭的叫花子也發起短信來了,沒準還有可能在和誰玩曖昧呢。
手機普及之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方便多了。一些不便于口頭傳遞的話,大可通過手機短信書面表達。那些如額一樣交際靦腆的人,和不是很熟悉的人打交道,難得用電話,撥通對方號碼也不知如何開口是好,往往吞吞吐吐,不知所云。于是,短信挺身而出,拯救了靦腆人的尷尬,滌除了交際時的心理障礙。以額為例,讀書時喜歡頂撞老師,工作時愛好對抗領導,誰強勢就鼓搗誰,沒有額不敢罵的,但書呆子就是書呆子,在和老師或領導交往的時候,卻拘謹得像只受過驚嚇的刺猬,有話也只好書面表達了。過去喜歡手寫書信,現在則可以借助手機短信了。簡直太棒了,好想查查是誰發明的手機,額要真真切切從內心深處,感謝他八輩子祖宗。
當然,手機短信的“方便”不止一舉。除了幫助靦腆用戶擦干羞澀之外,還有隱私保護功能。現代人的隱私空間越來越大了,快節奏、高速度的生活造就了更多壓抑的人。走在大街上,個個青年男女看似滿面春風,其實這正出賣了其內心的壓抑。緩解壓抑的方法不外乎二,要么獨吞,要么共享。前者常使人壓抑復加,后者則可以通過傾訴式發泄或注意力的轉移而頗有療效。此時,通訊聯系就成為釋放壓抑的妙方之一。如今,在諸如公交車、地鐵、商場等公共場合仍然有人不顧他人的存在,恨不得把手機當作耳套,緊緊貼在耳邊,扯開嗓門,操著普通話口音很重的某地方言,音量往往是平時說話的三倍左右,唾沫星子亂飛,仿佛惟恐別人不知他有一部手機,或不知那個未必樂意接聽他電話的朋友。書呆子就是書呆子,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一定乘坐一次地鐵,有一次很罕見地乘坐一回,上去還沒坐穩,旁邊一伙計突然高聲一喊:“喂,你這是咋回事?”,額以為自己屁股坐到他衣服邊角了,轉頭一看,原來人家是在打手機。幸好額還不到八十高齡,不然真叫他嚇得要去興師動眾麻煩120。更討厭的是,那個電話反過來復過去就一句話“告訴我嘛”、“告訴我嘛”,我大致數算下來,單是這一句就說了不下十次,還夾帶一股大蒜味。如果額是一個老外就好了,坐在他身旁順便可以學學這句簡明漢語。額當時就納悶,你一個大男人、老爺們,陰不陰陽不陽地“告訴我嘛”,要人家告訴你什么呢?非要在這個時候用電話高聲叫喊嗎?除非是緊急情況,公共場合還是盡量少打電話為好,要打也得講究點通話禮儀。多數情況下可以用短信代替,多發幾個回合,有多少話說不完呢?大庭廣眾面前,亮開嗓子打電話,沒點隱私意識也就罷了,但總歸要體諒一下他人的感覺吧?說句實在話,你泄露自己隱私倒是不覺得尷尬,周圍那些無意中聽到的人還混身起雞皮疙瘩呢。
與這些公眾場合似乎毫無隱私意識的人相比,也有一些手機用戶,一天到晚用短信編織著其不可告人的絕對隱私。據報道,有腐敗官員“被中紀委帶走”后,從手機短信里可搜出許多好玩的東東,與情婦的短信交流幾乎是他們私生活的書面記錄。還有報道,一些出現情感危機的婚姻家庭,往往會暴出一方或雙方的婚外心上人。那些你來我往的短信互動,要是編輯起來出版發行,絕對是一部新世紀暢銷書,只不過要冒著被掃黃打非的人查禁的風險。由此推開,現實生活中的男男女女,通過手機短信勾勾搭搭、牽牽連連的,并不在少數。一旦有了新歡,熱情盡在短信里。除非是猖狂至極,不顧配偶或戀人的存在,否則,回家之前肯定要把那些不堪入目的短信刪得干干凈凈。稍有粗心的,沒打掃干凈,角落里遺漏一條,要是被對方發現,那肯定又是麻煩事兒,除非對方在回家之前也沒把手機打掃干凈。
這讓我回想起了騰迅QQ聊天剛盛行的那個季節。聽說不少人在上面聊天交友,互留電話號碼,以便私下聯系。出于童心般的好奇,額也托人幫忙注冊一個用戶,那小子天生頑皮,給額取個昵稱叫“狂抽猛送”,試問此名之義應作何解?他邊責備額見識少,邊跪異地解釋說:“這是商場舉行抽獎送禮活動時常用的宣傳口號,意思是鼓勵顧客瘋狂抽獎,一旦中獎就猛烈贈送獎品”。額聽后覺得有意思,便欣然接受,無聊閑暇時就登錄上去找人網聊。當然,出于大自然賦予的寶貴本性,網友多是女性,但年齡不一,上則四五十,下則十六七。書呆子就是書呆子,因為額聽說網聊可以要對方電話,于是上線沒聊兩句就開口要人家電話,結果多數被額成功嚇跑。加之不少網友反映額的昵稱有不雅之嫌,結果最初幾天一個電話都沒弄到手,很是掃興。后來吸取了一些教訓,摸索出了一點竅門,又順應網友民意,及時出臺了昵稱改革措施,更名為“楓橋夜晚”,結果還真管用,要來了幾個電話,很有年輕人那種特有的成就感。但生性靦腆,不敢電話,那只好“熱情盡在短信里”了。記得有一個網友比額還熱情,要曖昧有曖昧,要瘋狂有瘋狂,惹得額那段時間不能集中精力研究民商法,痛苦極了。于是,額撕破臉皮撞起了膽,超越短信,準備撥通電話聽其聲音,尋找一種額想要的感覺。但奇怪的是對方橫豎不接聽,這讓額陷入了更大的痛苦。“你那該死的溫柔,讓我心痛讓我淚流”!把這份痛訴說了出來,室友幫額想出一招,借用他的電話撥打試試看。這一計果然漂亮,對方終于接通了。可是,當聽到一句很有磁性的“您好”時,那混厚的一聲讓額徹底驚呆了:那是一個男生,至少,至少不是一個女生。額這才恍然大悟:手機短信被他利用了,而額又被手機短信利用了。看來,書呆子就是書呆子,沒見過世面,被別人涮起來隨隨便便。現在回憶起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張破碎的臉”。
吃一塹,長一智或更多。自從被那個壞男人欺騙之后,額以后就小心翼翼,一有新網友就先通話驗證性別,以便有針對性地交流,否則絕不輕易“曖昧”。短信有風險,曖昧要謹慎。短信頻繁了,容易上癮。以額之天生個性,語言功夫膽大包天,但絕不和異性網友見面。有人聊多了卻恰恰想見上一面,當額遇到這樣的情素之時,臉上總是火辣辣的,估計能夠烤熟一把羊肉串。額常常無限聯想:和異性網友見面之后,接下來要干什么呢?在沒有答案之前,額不會輕易出面。短信聊聊不挺好嗎?手機短信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將所有的異想天開都濃縮于一個小小的屏幕。
但確有些人,不分晝夜,短信不斷,善于交往,頻繁約會。有一次和額的一位大學老師聚會喝酒,席間他說:“酒桌上凡是短信不斷的,多是有問題的”。短信不斷和有問題之間是不是能劃上等號,額不敢保證。但回想一下曾經圍坐過的酒桌,確實有人忙于短信業務,怕周圍人看到信息內容,還要刻意把手機挪到酒桌下面,有可能早已生了老繭的大拇指嫻熟地敲打著鍵盤。發完之后再放到桌面上,一口酒水還沒來得及咽下,調成振動的手機又要跳起輕舞來了。看那鬼鬼祟祟的樣子,短信多是問題短信,交的朋友也多是問題朋友。但改革開放都三十年了,人的思想空前解放了,所有的問題已不再是問題。沒有問題的,似乎才是不正常的。
也有一撮人,把手機短信視為廣告傳媒,推銷盲人按摩、二手汽車、黃金投資、健康保險、別墅豪宅、家庭保姆、考試培訓等,無所不有。也不知這些“靈通們”是怎么知道用戶手機號碼的,收到這樣的垃圾短信,比在大街上正專心走路時突然被硬塞進一張傳單更可惡。在幾天收不到短信感到心理匱乏時,飛來一條手機短信更會格外留意,心想可能是哪個老同學、好朋友、舊情人的,打開一看卻是商業廣告,心里就像塞了一捆爛麥秸一樣喪氣。更大膽的,是把在電線桿上常見的那種“辦證請撥打”也搬到手機里,通過短信推銷各類證照的辦理服務,讓人覺得新買的手機好像變成了路邊的電線桿,隨便遭人涂抹辦證廣告。最大膽的,是那些赤裸裸的騙子,要么說某某遇到困難要趕緊匯款,要么說銀行卡被別人消費,須馬上告知帳號密碼以便提供安全保護,還有的更有意思,說手機號、車牌號或者這號那碼的中了什么大獎,獎金多少萬元,等等。這些短信明擺著“騙你沒商量”,但生活中總有人馬不停蹄地去密切配合,抓緊上當,生怕一輩子沒機會做一回光榮的受害人。這樣的勇往直前者多了,媒體不得不專門制作節目,邀請專家傳授防騙常識,苦口婆心地告訴觀眾那些短信“短而不信”,千萬別被忽悠了。這么看來,手機越來越聰明,又能電話又能短信的,又能錄音又能攝像的,又能導航又能上網沖浪的,但使用手機的人卻沒能跟上節拍。手機靈了,機主暈了。
手機短信帶給人們的,當然不只這些負面的。短信以手機為載體,也會傳遞時事新聞、財經資訊、生活助理、天氣預報、幽默笑話等。當然,手機短信也能締結友誼、擦出愛情的火花。不少人間真情故事也常在短信里上演,例如汶川地震前夕,做女兒的給媽媽發去“母親節快樂”的手機短信,不料女兒已去,這條只有五個字的短信也就成為了永久;有一年教師節,有個學生把我們互發的短信編成小冊,當作節日禮物送給了我,額如獲至寶,準備永遠珍藏;有時侯,短信還可以消釋瓜葛、化解矛盾。牛年春節前夕,和至愛女友小鬧別扭,以前發生類似情況額就像呆瓜一樣,不知所措,當然也從不會哄她。這次額打算嘗試一下哄女人的感覺,想出了一個辦法,通過手機短信編輯了女友的經典語錄,包括“冷酷語錄”和“自戀語錄”兩個系列各計十條,結果發送不到五條,她就恢復了開心,喜悅如舊。額又趁勢陸續發送了剩余的十五條,將其愉快心情輕松推向了標準的高潮。女友童心未泯,興高采烈地說要把這些短信存到電腦上,保存下去。看來,要不是手機短信的奇特功能,額惹下的這段不愉快很可能會跨越春節。當然,憑良心說,短信發的好,不如額人好。不是額自戀,大家好像都這么說。
也有不喜歡發短信的人。要是短信過去,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對方打回電話。這與年齡、職業、身份和性格有些或多或少的關系。不少老年人,不怎么習慣發送短信。但額認識的一位老人,不僅喜歡用短信聯系,而且還很時尚,什么彩信、飛信這些額完全陌生的東東,他都要玩。有些人出于職業或處境的緣故,很有身份意識,短信是一概不玩的,或者只對合適的人。但也有些身居高位的或者其他所謂“高端”人才,對身居低位的或者“低端”的人發來的短信,照回不誤。有些人因著性格或者交際習慣,就不愿意耗費時間短信來短信去的,有事電話說,干脆利索,這完全是個人習慣,好吃短信這一口的,就別去多想了。
總而言之,短信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管對方住在隔壁,還是在遙遠的大洋彼岸,編輯一則短信,按一下發送鍵,就可以迅速拉近額和你,無線相約,盡情漫游。但在功利社會里,短信又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長。額有一朋友,身份是中國律師,日常忙于伸張正義、發財致富,但時刻不忘人間真情。他這幾年對拜年短信頗有研究,甚至想和額合作撰寫一篇“節日祝福短信研究”的調研論文。之所以有如此科研動機,是因為他在拜年短信的收發實踐中發現,有些人收到祝福短信根本就不予理睬,即使再發一遍,也照樣杳無音信。嘗試著撥打一下對方手機,很健康地響個不停,還是音樂鈴聲呢。但這些人平時用到他人時,卻會主動電話或短信來了。假如結婚舉辦婚宴,平日里壓根就沒什么交道的,這些人也要打了電話再發短信,發了短信還要郵寄請貼,惟恐你不去送禮捧場。可是,到了大年新春,這些人不但祝福短信不發,而且當你主動發送拜年短信過去之后,連個回信都收不到,境況就這么可憐。害的額這位朋友一再感嘆自己做人很失敗。其實,在利欲熏心的現代社會,誰都有可能碰到這樣的人。額本人每年也會遇到,確實有個別功利吝嗇之徒,自己有需要時,巴不得在別人面前搖尾乞憐,好像天底下你是他最親的人,可是一旦事成,過河拆橋、卸磨殺驢,連一毛錢的短信都舍不得發。做人到了這一地步,額還真服了,額。
這不,今年過年額就遇到幾個主,還真是有意思,用到額的那段時節,費盡周折打聽額私人電話。書呆子就是書呆子,額可是很細心,儲存了他們的號碼。過年了,額連發兩個祝福短信,一條是額原創的所謂藏字詩,并且明確提示接收者縱向連讀就有額的實名,另一條也是額原創的,后面很正式地署上了額實名,但那些主一開始隨意轉發給了我一條,然后又不約而同地發來一條原創的:“你發來兩條短信,你是誰啊?”額這才傷心地發現,這些粗心又多忘事的貴人非但刪除了額號碼,而且連額發送的祝福短信都沒仔細閱讀。刪除號碼倒沒關系,但連我辛苦原創、真心發送的拜年短信,一共沒幾個字都舍不得去認真看完,額還真有點介意了。要是隨意拿額一篇長則三四萬、短則五六千的博客文章作為拜年禮物送去,豈不是要把你累得爬不起來啊?這種冷灰灰的感覺,就像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日子,你登門拜年卻被鎖在門外不讓進屋一樣。北京奧運主題歌里唱道,“You and me,from one world”,既然親如一家人,又何必如此冷漠、那般功利呢?
可見,手機短信彰顯的不僅是幾個字符,它更把人間萬象和世間百態一覽無余。是不是真朋友、純哥們、好兄弟、乖女婿;有沒有虛情假意、真心實意;功利味道清淡厚重,手機短信完全可以勝任準確檢測的任務。測量人與人之間親疏遠近,勘察對方為人處世的態度,評估人的性格心理,不必天長日久,只需幾條甚至一條手機短信即可。雖然不能說百分之二百的精確,但也總能看出個八九不離十。想來這確實很有意思,手機短信里竟然可以裝的下整個宇宙!月亮、血緣、生意、誤會、小吃、高山流水、酸甜苦辣……
文章接近尾聲,還是回到短信本身吧,說說短信的長度。短信名字雖然叫短信,但有的信息并不短,往往一個屏幕頁面還不夠,只好翻頁續寫。發信息的人不嫌麻煩,收信息的人也只好耐心地從頭到尾讀完,生怕漏掉半個字符。戀人吵架時,往往更想知道對方又發來了什么牢騷,再長的短信恐怕也會有好奇心看下去。別看有些執拗女人嘴上說“我沒看”、“懶的看”,其實自己早就咀嚼過不知多少遍了。但不管信息篇幅有多長,哪怕舒展開來能覆蓋八里地,它還是叫短信。習慣稱謂,沒辦法。在泡沫到處飄揚的現代社會,名不副實的東西多了,就像三鹿奶粉,雖這么叫,其實是地地道道的“三聚奶粉”;額家鄉叫山東,其實真正像樣的高山沒幾座,多是一些丘陵,所以才有“山東不山”之說;有些人雖然是男性,但說起話來卻柔腔細調,打扮也有幾分妖氣,長相更是委婉得很,不得不叫人長嘆一聲:那究竟是怎么發育的呢?
不管這么多了。額原本是一地地道道的煙民和酒徒,在戒煙戒酒的日子里,手機逐漸成了額的親密伙伴,而通過這臺機器接收和發送出去的短信,則成功地替代了煙酒,給額余生帶來了無盡的童趣,助額時常回到過去如熏如醉的歲月。其實,真正帶來愉悅的,并非手機短信,而是無數個發送和回復短信的世間有情人。
你看額有多傻帽,說起來沒完了,又啰嗦了六千字。真可謂“手機發短信,博客寫長篇”啊!
2009年2月1日夜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