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是第25個世界知識產權日,4月26日下午,由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重慶知識產權保護協同創新中心與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組織翻譯的《“一帶一路”國家知識產權法譯叢》在北京首發。首發式由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燕主持。
國家知識產權局條法司司長張鵬、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林維出席會議并致辭。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商務部條約法律司、中國法學會學術交流中心、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知識產權審判庭)、最高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重慶市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出版社、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等單位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的專家學者,西南政法大學教師代表、西南政法大學北京校友代表參加會議。
林維在致辭中指出,西南政法大學始終立足學科優勢,推動法學研究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譯叢的出版,是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學科和知識產權出版社共同努力的結果。他強調,知識產權保護是推動創新發展的基石,也是構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一帶一路”國家知識產權法譯叢》的編譯,旨在促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知識產權合作與發展,是學校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實踐。
張鵬談到,國家知識產權局高度重視與“一帶一路”國家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合作,積極推進知識產權領域涉外法治建設工作。“熟悉了解域外國家、地區的法律制度及實踐操作是推進涉外法治建設的重要前提和支撐保障”。《譯叢》不僅具有重要的法律研究意義,更具有深刻的社會實踐意義。
首發式上,林維、知識產權出版社董事長劉超向譯叢作者代表、學校教師代表和西南政法大學北京校友代表贈書。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副教授易健雄介紹了譯叢編譯情況及主要內容,劉超介紹了譯叢的編輯出版情況。
首發式后,圍繞知識產權保護在“一帶一路”國家中的實踐、探索“一帶一路”框架下知識產權保護與產業發展的協同策略等議題,與會人員進行了座談交流。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郭禾,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教授管育鷹,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銀良,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教授鄧宏光作主題發言。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知識產權審判庭)審判長晏景、最高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廳綜合協調處處長劉濤、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方煒、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袁峻、重慶市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何培育、中國人民大學涉外法治研究院首批特聘專家周大偉進行了交流發言。
受學校邀請,最高人民檢察院原副檢察長、國務院法制辦原副主任、全國政協社法委原副主任、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第一屆、第二屆組長張穹,中國人民大學涉外法治研究院首批特聘專家周大偉,APEC中小企業協會合規委員會副主任林楠楠等西南政法大學北京校友出席活動并接受贈書,他們表示,譯叢的發布,是母校學科建設成果和學術科研水平的重要體現,將激勵廣大校友更加關注和支持母校“雙一流”建設。
在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的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知識產權法律風險日益凸顯。為破解這一難題,重慶知識產權保護協同創新中心與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組織專家學者,歷時八年推出《西南政法大學“一帶一路”國家知識產權法譯叢》。本套譯叢填補了國內此類譯作的空白,譯介了“一帶一路”沿線的希臘、巴基斯坦、匈牙利、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以色列、捷克、羅馬尼亞、斯里蘭卡十個國家的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等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以各國相關法律制度最新文本對此前的譯文進行了全方位的修訂與表述優化,同時補充了其他知識產權法律,并以譯序的形式對各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作了整體的勾勒與介紹。本套譯叢可作為工具書,幫助企業管理者、學者、相關從業者理解和掌握“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知識產權法理制度以及使用規則,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