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強調,總結提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具有主體性、原創性、標識性的概念、觀點、理論,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構建中國自主的法學知識體系。
有鑒于此,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于2023年發起設立“中國法治原創性范疇”論壇。2023年12月9日、10日,首屆論壇在北京舉辦,會議主題是“中國式法治現代化”。2024年11月16日、17日,第二屆論壇在杭州舉辦,會議主題是“我國憲法中的社會主義——紀念五四憲法制定七十周年”。兩屆會議得到了學界和《中國法律評論》《法學評論》《法學論壇》《法制與社會發展》《浙江工商大學學報》《法治研究》編輯部的大力支持。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教授,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必新教授,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前副主任公丕祥教授,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前常務副校長王利明教授,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南政法大學前校長付子堂教授,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專職委員周佑勇教授等蒞臨發言。
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牽頭主辦的“中國法治原創性范疇論壇”第三屆論壇擬于2025年11月15日(星期六)、16日(星期日)在江蘇南京召開,論壇主題為“中華法治文明”。論壇開幕式將邀請重要領導出席,并邀請重量級嘉賓致辭。
“中華法治文明”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歷史基因,也是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歷史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中華法系源遠流長,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蘊含豐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要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中華法治文明新的時代內涵,激發起蓬勃生機。”
中華法系不僅影響了東亞與東南亞諸國,也在東西方交流的歷史時代對歐洲產生諸多影響,在世界法治文明中占據重要一席;以法為本、緣法而治、刑無等級、法不阿貴等法治思想,不僅是中華法系的歷史表達,也為世界法治文明發展做出獨特貢獻。從歷史到當代,中華法治文明始終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與適應力,最終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道路既堅持了法治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又堅持了法治的自主性和民族性。在全面建設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實現中華法治文明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如何在世界法治體系中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如何構建中國特色的法治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成為當前法學界關注的重要議題。
本次論壇將圍繞“中華法治文明”這一原創性范疇,計劃于2025年11月齊聚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共同探討“中華法治文明”的內涵特征、歷史定位與時代轉型,探尋“中華法治文明”之于“世界法治文明”的獨特貢獻,為構建中國自主法治發展體系提供理論支撐,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法學智慧。
一、論壇安排
論壇開幕式由重量級嘉賓作基調發言,論壇研討環節擬分為四個單元,除第一單元將邀請知名學者進行主旨發言外,其余三個單元將采取一位主報告人與4-6位評議人評議,余者深度研討的模式。
現公開征集主報告人3位。投稿應圍繞“中華法治文明”這一范疇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并于規定日期前提交報告論文。組織方將組織專家以嚴格的學術標準進行專業評審,并從中確定報告人。報告人的差旅費與食宿費由組織方承擔。
評議人將采取定向邀請和其余投稿者中遴選的方式。評議人需于會前一周內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書面評議。論壇將邀請理論界專家、學者擔任各單元的主持人和總評人。
二、征文要求
1、征文對象:法學領域中青年教師、在讀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員。
2、投稿論文需為尚未在紙質或電子媒介上發表的原創性文章,字數不低于15000字,論文格式采用《中國法學》的注釋體例。
3、文稿件請于2025年10月15日前以電子版方式(WORD文檔格式)提交至電子郵箱:ycxfc2023@163.com
三、時間地點
會議擬定于2025年11月15日(星期六)、16日(星期日)在江蘇南京召開。
誠摯歡迎海內外學人、尤其是青年學人積極參與,踴躍投稿!
主辦方: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南京師范大學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
江蘇高校區域法治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202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