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2024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中國人權史研究(文明起源—1921年)”課題開題論證會于中國政法大學海淀校區圖書館召開。
[“中國人權史研究(文明起源—1921年)”課題開題論證會召開 攝影 尹建峰]
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蔣建國,中國政法大學校長、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馬懷德出席會議,來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法律史學研究院、人文學院的二十余名專家參加會議。論證會由科研處處長王青斌主持。
(馬懷德介紹課題整體情況 攝影 尹建峰)
馬懷德介紹了課題整體情況。他回顧了課題申報經過,強調課題組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引領示范作用,聚焦重大理論和重大現實問題,樹立問題意識、創新意識、精品意識,認真開展研究工作,形成高質量成果,為推進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和全球人權治理提供決策參考和理論支撐。
隨后,法律史學研究院副院長陳煜、法律史學研究院院長顧元、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張春林作為三個子課題的負責人,分別匯報研究計劃,并對各子課題既有的研究基礎、框架、方法等內容作了介紹。
在論證會第三項議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曉玲,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教授單純、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屈超立作為特邀專家發言。三位專家高度評價這一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并從具體專題的深入挖掘、國內外人權思想的交流互鑒、中國人權話語的國際傳播等方面提出建議。
(蔣建國講話 攝影 尹建峰)
最后,蔣建國對課題研究工作提出要求,強調要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循“六個堅持”“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和方法,在嚴謹治學中,敢于沖破西方人權話語體系束縛,敢于提煉新范疇、新概念、新話語。在具體研究工作中明晰責任體系,做到邊研究邊論證,分階段呈現成果,制定合理的研究時間表并扎實推進,確保高質高效完成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