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帶一路’檢察研究基地,旨在更大范圍整合檢察理論與實務資源,探索創新檢察研究基地運行模式,更好服務保障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陳國慶7日在西安表示。
12月7日,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一帶一路”檢察研究基地(以下簡稱:研究基地)揭牌暨“新時代檢察工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論壇開幕儀式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行。
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表示,西安交通大學將進一步加強檢校在科研協作、業務互助、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務實合作,聚焦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建立法律工具箱和案例數據庫,更好地服務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服務國家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努力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已走過十年歷程,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在法治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陜西作為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在加強共建“一帶一路”法治保障、法治聯通等方面具有較為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陜西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王旭光介紹,研究基地將聚集“檢、學、研”職能于一體,按照“一體兩翼”形式組織架構建設。“一體”即由陜西省人民檢察院和西安交通大學組建“一帶一路”檢察理論和實務研究合作體;“兩翼”分別是以西安交通大學為主,聯合西北地區相關高等院校組建“一帶一路”檢察理論研究集合體,以及由陜西檢察機關在西安國際港務區設立檢察服務中心,開展國際司法服務,培養涉外法治人才。
從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國際商事法庭落戶西安,到2020年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法律服務委員會西安中心、“一帶一路”律師聯盟西安中心、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中心揭牌,一個輻射中西亞、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法治“生態圈”正逐步顯現。
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哈薩克斯坦籍教授索菲婭·烏舒洛娃表示,西安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近年來,其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在經濟合作、貿易往來、科技創新等領域的交流日益密切。研究基地的建立,將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法治保障,并促進國際法治交流與合作。
陜西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劉強表示,近年來,陜西積極發揮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作用,全力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檢察機關積極作為、能動履職,提供了優質法律服務和有力法治保障。下一步,要在理論實踐、檢校協作、區域協作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把檢察研究基地建好用好,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張一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