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0-11日,由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法學院主辦的“數據驅動型經濟與規制路徑:歐盟與中國之關系與比較(Data driven economics and regulatory approaches: EU and China in relation and in comparison)”學術研討會在博洛尼亞大學召開。來自意大利、法國、英國、丹麥和中國的數十位法學家、經濟學家圍繞數據驅動型經濟形態和法律規制路徑作了深入研討,對歐盟和中國在相關法治問題上的發展動態、治理經驗和面臨挑戰作了對比評述。我院王利明教授、熊丙萬副教授應邀出席會議并圍繞中國的數據要素市場與數據基礎制度的發展動態與建設經驗作了專題報告。
博洛尼亞大學副校長Roberto Vecchi教授、博洛尼亞大學法學院副院長Federico Casolari教授和Jean Monnet Module “ReLaTe”項目協調人、博洛尼亞大學法學院Marina Timoteo教授在開幕致辭中熱烈歡迎與會嘉賓。他們認為,在全球政治經濟轉型時期,召開本次會議,比較研討歐盟和中國在應對數據驅動型經濟法治方面的經驗,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意大利前總理、歐盟委員會前主席羅馬諾·普羅迪出席會議并發表總結評論。他對本次會議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在全球政治經濟快速變化和轉型的當下,歐盟與中國圍繞包括數據和數字經濟治理在內的廣泛議題展開坦誠對話與交流,不僅有助于相互借鑒經驗,而且還有助于在諸多有爭議的國際合作議題上形成相互理解,探索更有意義的互動協調機制。
王利明教授作了題為“Unraveling Rights over Data”的視頻報告。他結合中國在“數據二十條”中就數據產權基礎制度建設采取的國家政策,就數據要素之上應否確權和如何確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中國在國家政策層面強調要在數據上確權,是采取了一種既符合數據要素的特點又符合數據要素市場培育需求的務實之舉,已經對數據要素市場活動和相關制度建設產生了積極影響。他認為,在數據要素上的確權工作要跳出以有體財產為原型的所有權思維定式,轉而采用一種以“權利束”為觀念基礎的思維方式,分別確認數據來源主體與數據處理主體的權益類型與邊界,并圍繞數據生產流通生命周期,解決各環節的數據財產權利建構的制度需求,包括合理利用和公平競爭訴求。他還就數據來源主體的權利類型與內容作了闡述,就數據處理主體的財產權的結構與內容作了評論。
熊丙萬副教授作了題為“Mapping Out China’s Legal Regimes for a Vibrant Data Market”的現場報告,重點闡述了數據要素流通服務生態系統的建設難點和中國進展。他結合“數據二十條”關于數據交易所、數據服務商和數據登記系統的政策安排,就數據要素流通服務生態系統中的支柱機構的經濟功能、法律屬性和準入條件作了分析,并結合中國地方層面和行業層面在建設數據要素流通服務生態系統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面臨的挑戰作了評述。他認為,一個公平、高效和安全的數據要素市場,離不開一套與之相配套的流通服務生態系統。對包括中國、歐盟在內的各法域的相關商業實踐和法律發展予以比較,總結一般經驗,有助于促進全球數據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以及整個數字經濟的繁榮。
與會學者對中國在數據產權與數據要素市場領域的發展動態和建設經驗表達了濃厚的興趣,高度評價了中國法學理論界和政策制定者在解決數據上權益復雜性上提出的方案,并邀請中國學者參與相關合作研究,協同推進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水平,促進數據驅動型經濟的高效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