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國法學交流基金會“全國青年法學家公開課”系列公益講座活動第四講在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成功舉辦。公開課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由北大法寶學堂面向公眾全網直播。
活動現場
第四講邀請了第三屆“廣東省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中山大學逸仙學者,法學院副院長、《地方立法研究》副主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謝進杰教授。演講主題為“思考刑事訴訟的中國式現代化”。
在致辭環節,中國法學交流基金會秘書長于仁笑介紹了本基金會的基本情況,以及“全國青年法學家公開課”系列活動舉辦的初衷與意義,旨在學習和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依法治國新征程中展現全國杰出優秀青年法學家的擔當、作為和貢獻,聚焦法學研究新高地,探討學術前言新話題,努力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力量。北大法寶學堂總監王登峰回顧了公開課的往期活動,并介紹北大法寶學堂是由北大法學院與北大法寶共建的智慧法學教育平臺,致力于為廣大法律人提供專業的學術和法律實務前沿課程。
中國法學交流基金會秘書長 于仁笑
北大法寶學堂總監 王登峰
中山大學教授、法學院副院長謝進杰教授對刑事訴訟的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問題情境進行了詳細介紹,回顧了中國式現代化和法治變遷的基本軌跡,指出了刑事訴訟與法治變遷同頻共振、互為鏡像的歷史關系,回答了基于歷史沉淀的刑事訴訟呈現出怎樣特征的問題,描繪出刑事訴訟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構圖,并從學術角度反思了刑事訴訟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中遇到的困境與抉擇。刑事訴訟從對抗制到“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速裁”、“非法證據排除”等政策的出臺,反映了刑事訴訟體制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不懈努力,以及對人民追求公平正義訴求的深切回應。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司法實踐,都不能放棄對生命、愛、正義和我們生活的世界的恒久而深切的關懷,共同為實現良法善治的社會不懈努力。
第三屆“廣東省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中山大學逸仙學者,法學院副院長 謝進杰
評述環節,京師律師事務所刑委會副主任馬里律師表示,作為一名刑辯律師和法律實務工作者,他深切地感受到刑事訴訟的中國式現代化與實務工作的密切聯系。正是程序正義,才能更好地貫徹平等原則,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公平正義。因此,法律實務工作者不僅要關注具體的案例,也應當加強理論修養,理解刑事訴訟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節點,以專業、智慧和勇氣做好每一場辯護。
京師律師事務所刑委會副主任 馬里
互動問答環節,線下觀眾踴躍提問,如刑事訴訟的未來發展、先邢后民的實踐困境等問題,謝進杰教授一一解答。
現場互動問答
本期公開課由中國法學交流基金會交流培訓部主任李青主持。
中國法學交流基金會交流培訓部主任 李青
講座后,中國法學交流基金會秘書長于仁笑為主講嘉賓謝進杰、評述嘉賓馬里頒發紀念證書。
“全國青年法學家公開課”系列公益講座由中國法學交流基金會主辦、北大法寶學堂承辦。第四講由中國法學交流基金會志同法治基金、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京師法律智庫支持。本期公開課線下觀眾30余人,北大法寶學堂等平臺同步全網直播,線上近萬人同時收看。目前,北大法寶學堂在騰訊視頻號平臺已上傳回放視頻。
全國青年法學家公開課,大咖云集,一展風采,為你而來,給你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