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回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智慧城市正在成為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載體。智慧城市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經濟數字化、生活數字化、治理數字化,法治保障是落實城市數字化轉型和變革戰略、賦能城市各領域數字化發展和提高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為整體性、全方位、針對性加強制度供給和法治保障,強化城市數字化轉型的規則構建,促進治理主體和行為的全面合規,加強市域社會治理法治專門研究,著力營造城市治理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數字生態”,上海市法學會于2023年4月28日發起了“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法治保障”主題征文活動。理論界和實務界關心、支持和從事通過法治保障進行城市數字化轉型研究的各方人士積極參與,經初步篩選符合征文活動評獎條件的原創作品共109篇。經多名專家匿名評審,共評出一等獎2篇;二等獎6篇;三等獎8篇以及優秀獎9篇。本次征文獲獎名單公告如下:
一等獎
1.《城市數字化轉型發展中的刑事風險與規制——以無人駕駛交通運輸系統的數字化轉型為切入》
楊猛、桑珊(同濟大學)
2.《論數字化轉型中的民事證據真實性標準——以基礎融貫論與詮釋學循環為進路》
莊語滋(復旦大學司法與訴訟制度研究中心)
二等獎
1.《網絡空間跑分活動的認定與治理邏輯》
吳詩昕(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
2.《檢察數據可視化的探索、應用與創新》
陳軍標(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檢察院)
3.《數字法治政府建設:期待、挑戰與未來因應》
溫姝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4.《戳破數據確權泡沫:數據要素市場的邏輯闡釋、困境挑戰與本土回應》
崔家龍(暨南大學)
5.《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法律規制的實證研究》
吳星、熊婷(上海社科院、航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6.《論以“數字檢察”范式服務保障城市數字化轉型》
孫偉(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檢察院)
三等獎
1.《社區數字化治理的法律風險防范的路徑探索》
羅藝 、曹子賢(甘肅政法大學)
2.《案件質量評估思維的數字化轉型——以司法決策評價為核心》
劉志毅(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
3.《數據分類分級保護下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的規范調適》
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課題組(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
4.《數字政府治理視域下的公民參與權評析》
王夢旭(湖南工業大學)
5.《論我國跨境數據交易制度的困境紓解——以上海數據交易所建設為例》
嚴嘉歡、王昊、胡浩翔(華東政法大學/同濟大學)
6.《企業數據權益保護的司法路徑分析——以反不正當競爭法適用現狀為切入點》
張冰(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
7.《數據特區建設的法學思考》
聶加龍(江西科技學院)
8.《數字經濟時代我國增值稅的稅制和征管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郭宇航(華東政法大學)
優秀獎
1.《數字法治政府建設如何化解規范與價值難題》
王秦(南京師范大學)
2.《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企業數據產權保護的理論證立和規范構造》
徐偉琨(廣西民族大學)
3.《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缺位的應對路徑》
王佳衛(濟南大學)
4.《數字時代法律的算法個性化研究》
唐端樣(南加利福尼亞大學)
5.《大數據賦能行政檢察監督:現狀檢視、實踐模式與發展策應》
舒平安(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
6.《智慧法院建設背景下“互聯網+”民事執行的實踐困境及完善路徑研究》
曹媛媛(西南民族大學)
7.《個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動:規制困境與化解進路》
紀正坦(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8.《算法信任的流程治理體系重塑——以數據交易場景為例》
壽曉明(贛南師范大學)
9.《論行政執法內部監督機制運行失靈的檢察規制——以數字檢察為契機》
陳佳佳(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人民檢察院)
上海市法學會
2023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