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14日,由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主辦,江蘇大學法學院承辦的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暨“中國式現代化與全面依法治國”學術研討會在鎮(zhèn)江舉行。來自全國高校、科研機構和實務部門的法理學專家學者、法律實務工作者和法理學研究生共250余人參會。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暨“中國式現代化與全面依法治國”學術研討會現場
開幕式上,江蘇大學黨委書記袁壽其,鎮(zhèn)江市委政法委書記、市法學會會長許文,江蘇省法學會會長周繼業(yè),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林先后致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徐顯明作“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輔導報告。大會開幕式由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師范大學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院長公丕祥主持。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全面依法治國作為專章進行論述和部署,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提出“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023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
“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單獨為一門學科作出專門的部署,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高度重視,以及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袁壽其在致辭中介紹,江蘇大學高度重視法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成立了省內首家黨內法規(guī)研究中心、紀檢監(jiān)察學院。該學院擁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全力支持農村法治、知識產權、黨內法規(guī)、紀檢監(jiān)察等特色化學科發(fā)展,著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后備軍。
“鎮(zhèn)江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鎮(zhèn)江很有前途’的殷殷囑托,在高質量發(fā)展道路上加速奔跑。”許文在致辭中提出,當前,鎮(zhèn)江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全力推進包括“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在內的六個“更加”的現代化建設途徑,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努力讓法治成為鎮(zhèn)江現代化建設的顯著優(yōu)勢、核心競爭力和重要保障。
周繼業(yè)在致辭中表示,在江蘇省委和省委政法委的領導以及中國法學會的指導下,江蘇省法學會以深化法學理論為抓手,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全省重大工作部署要求,助力中國法治現代化。全省法學工作者要和全國同仁一道,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占領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陣地,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共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的法治智慧和力量。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暨“中國式現代化與全面依法治國”學術研討會現場
“偉大實踐呼喚理論創(chuàng)新,亟待我們法學研究者,尤其是法理學研究者創(chuàng)造新概念、提供新范式、闡釋新理論、作出新貢獻。”李林在致辭中強調,法理學研究者,要牢記中國法理學的時代使命、政治責任和學術擔當,充分發(fā)揮法理學研究會的政治優(yōu)勢、專業(yè)優(yōu)勢、學科優(yōu)勢和人才優(yōu)勢,努力從多學科、多領域、寬視野、全方位、大縱深地觀察、研究和闡釋當代中國法治創(chuàng)新、世界法學變革和人類法治發(fā)展的重大學術、理論、制度和實踐問題;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走中國特色法學發(fā)展之路,加快構建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為形成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作出應有貢獻;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努力為加快建設良法善治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和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大法理支撐。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暨“中國式現代化與全面依法治國”學術研討會現場
徐顯明對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工作提出四點建議:進一步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義;進一步強化法學基礎理論研究,創(chuàng)新發(fā)展法學理論研究體系;進一步聚焦實踐應用,強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研究;進一步加強法學理論研究的交流與合作,為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豐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國”主題,他從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性、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怎樣理解中國法治三方面,向與會者作“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輔導報告。
在主旨發(fā)言階段,公丕祥圍繞“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鮮明特征”發(fā)言,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談到了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人權價值及其世界意義,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胡玉鴻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權利意蘊”為題發(fā)言,廈門大學法學院院長宋方青談到新時代建構智慧公共法律服務的必要性和路徑。華東政法大學教授馬長山論述了數字公民的身份確認及權利保障。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高其才提到法社會學田野調查的若干思考,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李擁軍談到了“法治現代化的‘中國式’內涵及其具體面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陳柏峰圍繞“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中國特色”發(fā)言。
大會設置了五個分論壇,與會專家圍繞“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法治理論創(chuàng)新”“中國式現代化中的法理問題”“法理學基本問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時代的法理”“法律實施與監(jiān)督專題”等主題交流討論。
與會學者表示,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史上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一年。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擔負著為法治中國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法治人才、提供科學理論支撐的光榮使命,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此次大會匯集眾多專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必將推動法理學的繁榮發(fā)展,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