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9日下午,由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主辦,北大法寶(北京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新時代立法理論與實踐系列講座第二講:“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的法律風險與治理前瞻”研討會成功舉行。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與了本次會議。會議全程進行了網上直播,觀看數量達8800余人次。研討會設置專家講座、專家評述、總結發言等三個單元,由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湛中樂主持。
一、專家講座
專家講座階段,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欣以《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的法律風險與治理前瞻》為題作報告。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即AIGC)”,結合ChatGPT的例子,張欣教授的報告從三個方面展開討論:一、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AIGC)的技術認知。首先對AIGC的技術層面進行了全面介紹,洞悉其底層運作邏輯和技術機理;二、從人工智能生成技術的跨域性、多模態性、可延展性、場景性、嵌入性等特性出發,歸納出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的風險類型;三、從宏觀角度討論相應的監管問題,提出應當在基礎設施、工具體系、監管機構能力、監管運行生態上進行系統回應。最后,張欣教授從法律與技術監管的視角予以總結,強調應當發揮企業自我規制的作用,打造與創新和發展協同共進的制度生態。
二、專家評述
專家評述單元,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就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的構成和AIGC模型的治理思路進行評述。他指出,人工智能內容生成技術需要法律工作者提供規則供給,但是這一需求是以法律人充分認知、審慎設計為前提的。人工智能內容生成技術的法律風險確實存在,但是需要進一步厘清是技術本身的風險還是技術產品應用的風險。最后,他強調了良好的制度生態的重要性,呼吁對科技進行約束的同時也能夠提供一個有競爭力的、持續創新的、可預期的法律化制度生態。
三、總結發言
本次講座順利舉辦,得到了專家學者的一致認可,增進了理論學者與實務專家之間的交流。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進行介紹,并對這一技術對立法的影響進行了相對充分的討論,探索了人工智能與法學學科交叉融合、理論與實務協同融合的研究范式。在隆重熱烈的氣氛中,本期講座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