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1日下午,由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曹鎏教授為首席專家的教育部重大攻關課題“提高一體化推進‘三不腐’能力和水平研究”開題會在北京成功舉行。來自中國紀檢監察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武漢大學、浙江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山東大學(威海)、湘潭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等單位的60余位專家學者以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日報、法治日報等媒體代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與了本次開題會。本次會議也是中國政法大學國家監察與反腐敗研究中心主辦的監察法實施五周年系列活動。
會議開幕式由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時建中教授主持,他對課題的申報成功表示祝賀,希望課題研究不僅要圓滿、高質量完成,也要強化過程管理,持續推出高質量成果。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教授在開幕式中指出,今年是《監察法》頒布五周年,五年來我國紀檢監察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一系列正風肅紀反腐制度日益完善。馬懷德教授認為,僅靠嚴厲懲治難以長久解決腐敗問題,還需要形成一套有效的制度,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尤其要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推動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同時,通過加強教育引導實現“不想腐”,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時建中教授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教授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姜偉在開幕式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三不腐”制度框架已逐步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舉措、經驗急需在理論上提煉和升華。結合工作經驗,他強調課題研究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運用“全周期管理”方式強化一體化舉措、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一體化建設、將技術理性融入一體化機制。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姜偉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必新在開幕式中指出,課題研究要堅持問題導向、實事求是、人民民主、科學建制理念,并通過對腐敗行為原因和表現形式、百年來我們黨的反腐敗制度建設、古今中外反腐敗的做法和經驗、黨和國家關于反腐敗的基礎理論及觀點等進行梳理,從中汲取經驗和智慧。他建議課題研究要做到四個貫通,一是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者貫通,二是自我革命和人民監督貫通,三是反腐體制、機制和制度貫通,四是法治反腐和其他方式反腐貫通。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必新
開題報告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李樹忠教授主持。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國家監察與反腐敗研究中心主任、課題首席專家曹鎏教授從課題研究背景及重大意義、研究內容、研究重難點問題和研究思路等方面對課題進行了匯報。曹鎏教授指出,黨的二十大正式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對新時期反腐敗作為最徹底的自我革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題研究將從實現腐敗治理原理的創新和發展、總結和提煉反腐敗中國模式、構建一體推進“三不腐”實踐路徑等維度進行突破。曹鎏教授強調,本課題題目為“提高一體化推進‘三不腐’能力和水平研究”,基礎是“三不腐”,關鍵為“一體化”,落腳在提高能力和水平,課題研究致力于打通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之間的內在聯系,注重“三不腐”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制度建設、隊伍建設、作風建設、文化建設、數智建設等方面的協同發展為著力點,為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與階段性目標實現、持續推進腐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效推動紀檢監察學學科建設等方面,切實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曹鎏教授介紹,本課題共包括五個子課題,具體包括一體化推進“三不腐”的發展演進、運行規律及經驗成效;全周期管理腐敗的原理創新;一體化推進“三不腐”的制度構建與中國之治;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一體化推進“三不腐”的數字化探索。本課題研究將堅持和運用整體主義和系統觀念,深入全面剖析一體化推進“三不腐”,也注重從國際視野的角度研究反腐敗,切實將不敢腐的強大震懾效能、不能腐的剛性制度約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優勢融于一體,實現整體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效應疊加,真正解決一體化推進“三不腐”能力和水平提升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李樹忠教授
課題首席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國家監察與反腐敗研究中心主任曹鎏教授
在開題報告評議環節,石佑啟、莫紀宏、蔡志強、袁其國等專家學者先后發言,對該課題進行了評議論證。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石佑啟教授充分肯定了課題的研究價值和研究路徑,并就高質量開展課題研究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準確把握“三不腐”的內在統一關系,二是深刻闡釋一體推進“三不腐”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貫穿的系統思維,三是積極推動一體推進“三不腐”制度機制的健全完善,四是健全一體推進“三不腐”效果評估機制。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院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莫紀宏教授指出,腐敗現象成因既有客觀性又有主觀性,課題要加強實證研究,而“不想腐”是復雜且重要的,課題要在“不想腐”研究上花精力下功夫,將“不想腐”研究透徹。中國紀檢監察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蔡志強就課題研究提出四點意見,一是要將一體推進“三不腐”放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框架中研究,二是要系統梳理一體推進“三不腐”的經驗,三是強化系統思維,落實管黨治黨責任,四是科學把握一體推進“三不腐”的路徑。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袁其國指出,“三不腐”不是三個階段的劃分,也不是三個環節的割裂,而是一個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整體,因此課題組在研究中要綜合運用系統思維、貫通思維、辯證思維,把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運行規律。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石佑啟教授 |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院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莫紀宏教授 |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蔡志強 | 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袁其國 |
第三個環節為研討與交流環節,第一單元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焦洪昌教授主持,以“一體化推進‘三不腐’的原理創新、制度構建與中國之治”為研討主題,與會專家學者進行了主題發言。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焦洪昌
中紀委研究室原主任、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客座教授李雪勤總結歸納了我國反腐敗基本方針從“注重預防”到“三不一體”的演變歷程,明確了用“全周期管理”方式系統推進反腐敗的時代背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中國法學會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姚莉教授在發言中建議,課題組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研究:準確領悟一體化推進“三不腐”的基本原理、科學展開一體化推進“三不腐”的重要維度、準確把握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綜合應對方案的著力點。浙江大學求是特聘科研崗教授、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國權教授從政治學視角切入,以“雙高現象”“地方政府法治悖論”“三重治理邏輯”“廣義政府”“功能性分權”為關鍵詞,深入闡釋了課題研究的中國環境和中國制度,拓展了課題研究視角。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法部教授、北京市黨內法規研究會會長王勇建議,一方面,課題研究既要總結十年來我國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的經驗和規律,又要加深對“不能腐”制度建設尚未形成合力等反腐敗領域現存問題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展現研究情懷,從中國之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層面開展課題研究。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湖南省法學會法治反腐研究會會長吳建雄教授認為課題研究需要關注以下問題:一是如何將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的部署要求落到實處;二是如何準確把握腐敗與反腐敗的階段性特征,切實提高腐敗治理效能;三是如何以腐敗治理的實際成效促進現代化建設成果普惠群眾。
中紀委研究室原主任、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客座教授李雪勤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中國法學會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姚莉教授 | ||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科研崗教授、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國權 |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法部教授、北京市黨內法規研究會會長王勇 | 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湖南省法學會法治反腐研究會會長吳建雄 |
五位專家學者的主題發言視野開闊,觀點創新,富有啟發性,與會專家學者對主題發言進行了精彩點評。北京市政協委員、原北京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劉振剛指出,“腐敗”的內涵、一體化推進“三不腐”的主要部門、“三不腐”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狀態及實現目標、“一體化推進”的階段重點與布局等問題亟待理論研究回應。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云山工作室首席專家于安教授認為,課題要關注公職人員發生腐敗行為的可能性、一體化推進“三不腐”的關聯機制、防治腐敗交易的公共機關良好履職制度構建等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莫于川教授認為,“三不腐”的約束效果都與腐敗成本密切相關,提高公權力腐敗成本是一體化推進“三不腐”的重要助力。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院長許身健教授指出,應當準確界定“腐敗”概念、多視角研究腐敗成因,建議從職業倫理視角出發研究如何實現公職人員“不想腐”。中國政法大學黨規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芹教授從中國之治、黨規之治以及黨規之治與中國之治的關系三方面,強調黨內法規在一體化推進“三不腐”中具有重要地位。
北京市政協委員,原北京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劉振剛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云山工作室首席專家于安 |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莫于川 |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院長、教授許身健 | 中國政法大學黨規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王建芹 |
第二單元的研討與交流由山東大學(威海)副校長、法學院(威海)黨委書記肖金明教授主持,研討主題為“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
山東大學(威海)副校長、法學院(威海)黨委書記肖金明教授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評論》主編秦前紅教授指出,課題應深入研究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敘事問題、多元監督體系的權力配置問題、終身問責的限度問題,而且,在反腐敗過程中既要民主化,也不能忽視法治化。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院長、《比較法研究》主編解志勇教授從加強紀檢監察機關自身建設角度提出兩點建議,一是紀檢監察機關應建構信息公開和社會協作體制機制,二是省級及以上機關應當建構紀檢監察高等教育的協調機構。中國政法大學教務處處長汪海燕教授以《監察法》與《刑事訴訟法》銜接為視角指出,一是高度重視監察證據轉化的問題,區分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的證據標準;二是處理好不同性質案件調查措施設立及處理標準問題。華東政法大學紀檢監察學院常務副院長章志遠教授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研究闡釋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二是依托行政法治豐富實踐,強調黨內監督和其他監督方式的貫通融合;三是采取示范樣本整理歸納研究方法。西南政法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西南政法大學學報》副主編張震教授圍繞“紀檢監察行權憲法定位的歷史維度”作主題報告,建議課題關注紀檢監察行權、實質性合體的再完善問題。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評論》主編秦前紅 |
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院長、《比較法研究》主編解志勇教授 | ||
中國政法大學教務處處長汪海燕教授 | 華東政法大學紀檢監察學院常務副院長章志遠教授 | 西南政法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西南政法大學學報》副主編張震教授 |
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紀檢監察學院)院長姬亞平教授圍繞提升風腐一體糾治綜合效能指出,要以制度建設為抓手,深化作風建設,作風不嚴不實就要問責。中國政法大學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所所長衛躍寧教授認為,課題應處理好四個問題:一是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關系問題;二是“三不腐”與監察機關監督、調查、處置職責的關系問題;三是《監察法》的配套立法問題;四是監察與司法銜接的問題。人民出版社編輯委員會委員王青林認為,課題應從中國反腐敗斗爭的實踐出發,注重理論創新、構建紀檢監察學科話語體系,處理好公權力濫用問題。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法學教研部主任金國坤教授認為,課題應準確把握監察體制改革的目的,處理好監察監督和檢察監督、人大監督的權力配置問題,強調對機關進行監察監督的必要性。山東大學法學院(威海)副院長門中敬教授討論了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問題,認為抓好政治生態、法治環境是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內容,強調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的重要性。中國政法大學科研處副處長、《行政法學研究》雜志副主編王青斌教授認為,有必要深入研究對監察機關和監察人員的監督,監察救濟制度的完善亦是持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急需解決的問題。
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紀檢監察學院)院長姬亞平教授 |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所所長衛躍寧教授 | 人民出版社編輯委員會委員王青林 |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法學教研部主任金國坤教授 | 山東大學法學院(威海)副院長門中敬教授 | 中國政法大學科研處副處長、《行政法學研究》雜志副主編王青斌教授 |
第三單元的研討與交流由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外法學》主編王錫鋅教授主持,研討主題為“一體化推進‘三不腐’的數字化保障”。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外法學》主編王錫鋅教授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院長、《政法論壇》主編劉艷紅教授認為,精準數字畫像推進高精度腐敗預防、平臺協作配合進行高性能腐敗治理、全局制裁實現高質量腐敗懲治是數字化技術助力腐敗犯罪偵破、保障法治反腐的重要內容。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旭教授認為,數字化保障與反腐敗全周期管理理念高度契合,對新型腐敗和隱蔽腐敗能夠有效抓取和規制,是加強日常管理和監督的精準路徑。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李偉平教授圍繞“知識圖譜在紀委工作中的應用探究”作主題報告,分享了可視化知識圖譜在選人用人工作中的具體應用。中國政法大學國家監察研究院副院長李莉教授總結歸納了數據驅動的“三不腐”建設的發展階段及特征,認為大數據賦能權力監督應實現信息技術的效度與限度的平衡、管理機制與信息技術的平衡。審計署審計科研所法制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杜宏偉基于大數據審計在反腐敗應用的視角,強調“三不腐”一體推進的數字化保障應著力構建監督計劃溝通協作平臺、監督實施溝通平臺和監督成果共享平臺。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干部、紀檢監察學博士趙雪梳理了大數據在監督檢查審查調查中的具體應用,建議課題關注大數據在實務層面、技術層面、法律層面的統一科學規劃問題,解決好專業人才緊缺、法律屬性模糊、證據效力不足等實踐難題。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院長、《政法論壇》主編劉艷紅教授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旭教授 | 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李偉平教授 |
中國政法大學國家監察研究院副院長李莉教授 | 審計署審計科研所法制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杜宏偉 | 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干部、紀檢監察學博士趙雪 |
在評述環節,栗崢、趙鵬、施鵬鵬、陽平、陳天昊等專家學者對前述報告內容進行了評議。中國政法大學科研處處長栗崢教授認為,課題需要回應“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概念的學理闡釋問題,研究“不敢腐”“不想腐”的心態問題,尤其要關注非數字狀態的腐敗問題。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趙鵬教授基于紀檢監察領域的個人數據保護困境,強調以職權必要性為原則進行個人數據調查,并對國家機關之間的數據共享行為劃定界限。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施鵬鵬教授指出,紀檢監察領域的大數據應用首先應當關注“犯罪情報化”問題,其次應當重視一般人格權保護,強調在法治框架下一體推進“三不腐”的重要性。中國紀檢監察學院紀檢監察教研部陽平副研究員提出課題研究應當回應以下實踐挑戰:一是數字化應用和個人隱私保護的張力問題,二是大數據應用的安全保密與防范問題,三是監督人員的跨學科人才教育、技術培養問題,四是數字化預防腐敗領域開發不足問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陳天昊副教授建議,基于同一變量為高級領導干部腐敗犯罪進行“大數據畫像”,利用定性比較分析方法進行案例分析、提出具體政策建議。
中國政法大學科研處處長栗崢教授 |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趙鵬教授 | ||
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施鵬鵬教授 |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紀檢監察教研部陽平副研究員 |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陳天昊副教授 |
閉幕式環節由曹鎏教授主持。她代表課題組向各位領導專家高站位、高水準的指導表示感謝,來自法學、政治學、公共管理、社會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不同學科的專家學者,全面打破傳統學科研究的藩籬,從腐敗治理“學術共同體”維度,圍繞為何以及如何提高一體推進“三不腐”能力和水平進行了深度學術交流和對話,是一場高質量的、跨學科交融的學術盛宴、思想盛宴,并表示課題組將認真梳理、充分吸收專家學者們的建設性意見,在拓寬研究視野、豐富研究視角、完善研究方法、深化研究內容等方面著力實現學術創新與突破,并注重強化接地氣研究,力爭形成高質量、可操作性強、能經得住實踐檢驗的研究成果。中國政法大學國家監察研究院院長張桂琳教授在總結中建議課題研究要進一步提升理論探討與理論創新空間、加強對“三不腐”成效和作用的實證研究、找準一體推進“三不腐”的薄弱點。張桂琳教授強調,課題組要提高研究目標和內容的可操作性,尤其對“三不腐”制度機制的操作性建議要做更深入、細致的研究,以切實提高一體推進“三不腐”效能。
中國政法大學國家監察研究院院長張桂琳教授
此次教育部重大攻關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得到了國內理論界和實務界權威專家學者的高度認可,也體現了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同步伐的擔當作為意識。專家學者們的精彩觀點贏得了參會者的充分肯定,對于豐富一體化推進“三不腐”的方法策略、釋放一體化推進“三不腐”的治理效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據悉,未來一段時期,“提高一體化推進‘三不腐’能力和水平研究”課題組將繼續攜手實務界、學術界和全社會力量持續開展理論研討、學術交流,尤其是通過發表高質量學術成果為腐敗治理的迭代升級加薪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