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為慶祝建系二十周年舉辦的系列慶祝活動之一“數字法學前沿論壇”在線上隆重召開。論壇邀請廣西民族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名譽院長齊愛民教授、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黃志雄教授、北京理工大學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磊老師、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講師金燚老師進行專題報告。報告內容主要圍繞數據法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刑法學領域前沿問題。論壇由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黨支部書記、副教授崔聰聰老師主持,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武穆清教授致開幕詞,北京郵電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黨委書記、人文學院法律系副教授謝永江老師代表法律系全體教師與歷屆同仁作主旨發言,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主任羅楚湘教授致閉幕詞,人文學院黨委書記肖倪老師出席論壇。論壇全程在線參會人員近100人。
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黨支部書記、副教授崔聰聰老師擔任本次論壇開幕式的主持人。崔聰聰老師首先對各位受邀嘉賓的到來表示感謝,依次介紹了各位來賓,并隨后對北郵的法學“小而美”的特點進行了介紹。
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武穆清教授致開幕詞。武穆清院長指出,北郵的法學專業是一個年輕的學科,在互聯網、電信、信息法學領域取得一定成就,但還存在薄弱之處。今天,非常感謝各位教授的參會,希望可以積極賜教,為我們在法學研究工作上傳授理念與經驗,幫助我們北郵法律系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希望到會老師們、同學們認真學習交流,爭取更大的進步。
北京郵電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黨委書記、人文學院法律系副教授謝永江老師代表法律系全體教師與歷屆同仁作主旨發言。謝永江書記指出,目前北郵法學專業處于發展上升時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二十年來為法律系的發展不斷奮斗的老師是我們法律系寶貴的財富,我們需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不斷發展努力奮斗,立足人工智能、現代郵政、網絡信息化等北郵特色優勢學科,促進學科的交叉發展,培養年輕一代教師快速成長,繼續引進師資力量,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里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新使命而奮斗!感謝各位老師的參會,幾位與會的老師長期以來都為北郵法律系的建設提供了巨大的貢獻與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在報告環節的第一單元,廣西民族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名譽院長齊愛民教授作題為《數據的概念分類及其合理性研究》的報告。齊愛民教授指出,從信息時代到數據時代的變革,讓數據成為積蓄社會資源與改變社會的力量,數據法登上歷史舞臺的時機已然成熟。齊愛民教授現場演示了齊跡數身、齊跡場景制造等數字孿生技術成果,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元宇宙時代數據產權保護的最佳實踐路徑,并從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等角度分析了作為法學研究對象的數據的概念和分類的合理性,作出數據作為法律現象也終將會成為歷史現象的論斷。
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講師、信息法學課程主講人何晴老師作為評述人,對齊愛民教授的報告作了評議。何晴老師對齊愛民教授的著作《信息法原論》建立的理論體系在信息法學教學中的指導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何晴老師認為,齊老師的著作中對于個人信息的財產性予以了確認,也提出了不能排除其人身屬性,這一判斷對數據的屬性作出了歷史性的預見;齊老師在法理上的思考超前于社會的發展,許多目前我們對個人信息的討論早已在齊老師的著作中得到討論,希望未來齊老師能夠再次為北郵師生指點傳授數據法學精義。
在報告環節的第二單元,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黃志雄教授作了題為《加快提升我國對網絡空間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的報告。黃志雄教授指出,當前我國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的缺失問題日益凸顯,而網絡空間國際立法處于“建章立制”的階段,催生了“數字人權”等新議題,網絡空間主權、跨境數據流動等領域呼喚新規則,為我國提升網絡空間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創造了機遇。目前,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的新興領域一定程度放大不同國家在國際法理論研究、實踐引領、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差距,《塔林手冊》與“牛津進程”等學者倡議、關于網絡空間主權義務屬性的大辯論、網絡間諜國際法規制中的政治間諜和經濟間諜“兩分法”均由西方主導著學術話語權,呈現出東西分化、西強東弱的挑戰形勢。我國應進一步加強政府層面的實踐引領和國際發聲能力,建立更加充分有效的學者參與機制,大力加強網絡空間國際法領域人才培養。
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主任羅楚湘教授作為評述人,對黃志雄教授的報告作出評議。羅楚湘教授指出,取得國際話語權對于我國參與全球網絡空間治理至關重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要求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對我們研究網絡空間國際治理領域新興議題提供了方向指引。目前,在黃志雄教授為代表的網絡法、國際法學者們的努力下,通過對《塔林手冊》2.0版本等國際學術活動的參與,在網絡空間國際治理領域發出了強而有力的中國聲音。我國學者應進一步關注和參與《塔林手冊》3.0版本的編寫等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新興議題,推動我國提出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主張在西強東弱的形勢下成為與美國模式、歐洲模式分庭抗禮的中國模式。
在報告環節的第三單元,北京理工大學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磊老師作題為《數據治理中的分類分級與價值實現》的報告。王磊老師闡釋了數據治理的基本內涵,以歐盟、美國、日韓為例介紹了域外數據治理體系,梳理了我國數據治理的發展脈絡,認為我國目前已初步形成數據安全和市場等方面治理制度的基本規則框架。王磊老師指出,數據安全合規、數據監管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自身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會成為我國國際競爭優勢的體現;我國發布的“數據二十條”從政府數據、企業數據治理和發揮社會力量等方面發揮作用;數據分類分級的設計應從國家法律、部門規章、標準規范三個方面進行規定;應當建立保障權益、合規使用的數據產權制度;應當建立合規高效、場內外結合的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健全數據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機制,更好發揮政府在數據要素收益分配中的引導、調節作用。
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副教授劉淼老師作為評述人,對王磊老師的報告作出評議。劉淼老師認為,數據資源已經成為重要生產要素;所有權、稀缺性和經濟效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數據資源的價值已經在企業的股票價格和財報數據上有所反映;數據資源的資產化管理已經到來;以數據資源管理的方式將數據資源作為資產進行管理,權屬界定等問題需要我們的持續關注。
在報告環節的最后一個單元,來自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的青年講師金燚老師作了題為《過失犯注意義務的具體化方案》的報告。金燚老師指出,如何判斷“注意義務違反”在國內外都是一個較為困難的問題。注意義務的理論變遷由以結果預見義務為中心的舊過失論轉向以結果回避義務為中心的新過失論,結果回避可能性幾乎成為了注意義務在過失領域的代名詞。但注意義務是否當然等同于結果回避義務尚且有待商榷,注意義務的內容應當是要求行為人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危險性并對此加以避免,因而注意義務的核心應該是危險回避義務而非結果回避義務,以行為危險性為衡量標準的注意義務也更能適應風險社會的要求。金燚老師認為,應將注意義務劃分為內在義務與外在義務,內在義務要求行為人主動查明自己行為的風險性,而外在義務要求行為人應當對于自己行為的外在風險加以回避。金燚老師還就行為不法在過失犯中的地位和功能、內在義務和外在義務的具體化提出了新的闡釋。
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講師趙小軍老師作為與談人對金燚老師的報告作出評議。趙小軍老師認為,金老師以實踐為指導,報告中也存在重大的理論創新。其中運用的分類方法和思維方式也非常適合法官在實務中進行應用,具體化的以實踐為導向的理論創新很受啟發;以實踐為導向,是法學的重要導向,金老師的報告也非常好地展示了這一點。
論壇的閉幕式由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系主任羅楚湘教授致辭。羅楚湘教授首先對報告環節做了總結。羅楚湘教授指出,齊愛民教授是國內最早提出網絡法概念的學者之一,并在2002年就和劉穎教授組織出版了《網絡法研究》專著;黃志雄教授是當前中國網絡空間治理方面的第一人;王磊老師不僅介紹了數據治理中的分類分級和價值實現問題,多年以來在實務領域為北郵法律系的發展提供頗多助力;金燚老師對于過失犯的注意義務具體化方案進行了介紹,在此對四位報告人和與談人表示感謝。
隨后,羅楚湘教授回顧了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建系二十年的發展歷程。他指出,法律系經過了從無到有的過程,目前依然處于上升的過程當中,立足于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和網絡安全的背景,打造網絡法學、電信法學及人工智能法學的二級學科,同時建立了網絡空間治理基地,依托于通信法研究中心,出版了大量特色著作,承接了大量的國家研究課題。雖然時間短暫,但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腳踏實地為國家、社會、學校、學生做出了良多貢獻。
最后,羅楚湘教授向與會來賓、參與關注本次論壇的各界人士和會務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并宣布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建系二十周年慶祝活動“數字法學前沿論壇”成功閉幕。羅楚湘教授滿懷深情地表示,代表法律系現任全體教師和歷屆同仁,感謝法律系創始人、老支部書記肖毅敏同志二十年來嘔心瀝血的付出!感謝肖倪書記、武穆清院長、謝永江書記等北京郵電大學的各位領導對法學專業的鼎力扶持!感謝兄弟院校和校友們對法律系各項事業的大力支持!亦感謝在教師崗位上風雨無阻、日夜兼程、勤勉奉公的全系各位老師!愿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能夠在新征程上培養出更多的人才,產出更多成果,為國家提供更大的貢獻!感謝各位嘉賓的到來,祝愿法律系越辦越好,祝愿各位與會來賓新年快樂!工作順利!
責任編輯:譚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