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至27日,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2022年年會成功召開。本次年會主題為“八二憲法四十年:成就、經驗與展望”,由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盈科律師事務所承辦,來自全國各高校、研究機構以及實務部門的憲法學研究者、工作者和青年學生近300人參會。會議期間,召開了憲法學研究會理事會會議和研究會黨支部會議。
年會由開幕式、大會發言和“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憲法”“現行憲法40周年的成就與經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實踐與創新”“備案審查制度的新發展”“憲法與部門法”“憲法實施前沿問題”“數字時代的憲法學”七個研討單元以及閉幕式組成。
(部分與會專家合影)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會長鄭淑娜,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王新清,盈科律師事務所全球董事會主任、魯東大學盈科法學院院長梅向榮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局長王曉光、中國法學會研究部副主任阮瑩出席開幕式。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莫紀宏主持開幕式。
鄭淑娜會長指出,今年是現行憲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本次年會正值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在此背景下,憲法學研究將站在更新、更高的起點,為黨和國家事業的新發展貢獻學術力量。鄭會長對憲法學研究會的工作提出要求,一是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特別是對憲法實施的重大要求;二是全面總結現行憲法實施四十年來的成功經驗,深入闡釋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的內涵;三是立足時代之需、人民之需,努力構建中國憲法學自主知識體系;四是加強中青年憲法學人才培養和支持力度,促進人才輩出傳承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王新清教授致歡迎辭。他首先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對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2022年年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憲法學研究會選擇我校法學院作為年會承辦方表示衷心感謝,對各位專家學者參加今天的盛會表示熱烈歡迎,對各位專家學者對學校法學教育、法治人才培養給予的支持表示誠摯感謝。他指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最大特點是科教融合,成立了十三個科教融合學院,每一個學院都依托中國社會科學院某個或某幾個研究所組建,學校聘請相關研究所的所長兼任大學學院的院長,聘請學部委員、二級教授為特聘教授,聘任部分研究人員崗位教師,與學校的專職教師、研究生導師一起,組成“四位一體”的專任教師隊伍。法學院在莫院長的帶領下,充分發揮法學所、國際法研究所等院所的科研優勢、人才優勢,大力推進學科建設,按照一流學科、一流學院建設標準,積極開展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管理等各項工作,各方面取得了非常優良的成績。最后,他祝愿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2022年年會圓滿成功。
盈科律師事務所全球董事會主任、魯東大學盈科法學院院長梅向榮主任表示非常榮幸受邀作為嘉賓致辭。他介紹了盈科律師事務所的情況,期待未來能繼續與憲法學研究會合作,在憲法精神的指引下,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開幕式后的大會發言由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周葉中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胡錦光教授以《憲法監督四十年:不斷完善的體制機制》為題,詳細闡述了我國憲法監督體制機制的演變和發展,提出了完善意見。清華大學法學院林來梵教授以《“八二憲法”的精神》為題,指出妥善處理憲法的精神與憲法三大基本原則之間的關系是我國憲法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李樹忠教授以《憲法與改革:四十年回顧》為題,指出憲法引領改革方向、憲法規范改革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吉林大學法學院任喜榮教授以《變革時代的國家根本法: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40年》為題發言,認為有必要構建中國特色的憲法內涵闡明的機制,加強憲法說理。廈門大學法學院劉連泰教授從原初意圖、原初含義和原初方法切入,指出我們要在闡釋中建構當代人的憲法。南開大學法學院屠振宇教授以《全過程人民民主與“八二憲法”》為題發言,從“八二憲法”對選舉權重構的角度出發,揭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對于構建中國憲法學話語體系與推動“八二憲法”全面實施的重要意義。
第一研討單元的主題為“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憲法”,由武漢大學法學院秦前紅教授和北京大學法學院王磊教授主持。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朱應平教授以《四十年前修憲征求意見的上海實踐》為題發言,通過梳理1980年12月以及1982年7月、8月上海市向憲法修改委員會提出的修憲建議,總結了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經驗啟發。吉林大學法學院李海平教授以《憲法全面實施背景下的憲法司法適用》為題發言,從概念論、解釋論及功能論的視角反思了當前憲法司法適用否定說的缺憾。天津大學法學院王建學教授以《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語言基礎:對現行憲法語言條款的再闡釋》為題發言,認為我國現行憲法基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采取“通用語言+地方語言”的雙重結構,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需要充分闡釋憲法語言條款。。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公共管理學院宦吉娥副教授以《八二憲法對秩序與安全的守衛:以第28條為中心》為題發言,認為憲法第28條的規范意涵不斷增強,并同基本權利保護連接起來。其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王鍇教授、深圳大學法學院葉海波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田雷教授分別評議。
第二研討單元的主題為“現行憲法40周年的成就與經驗”,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焦洪昌教授和青島大學法學院董和平教授主持。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王勇教授以《八二憲法:經驗與啟示》為題發言,認為八二憲法是我國歷史上時間最長、最穩定的一部憲法,其中有許多值得總結的經驗與啟示。吉林大學法學院沈壽文教授以《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憲制內涵》為題發言,對“中華民族概念的法治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民族”等概念的憲法內涵進行了闡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楊蓉副教授以《從共同綱領到五四憲法:建國后憲法序言變遷中的“中國”》為題發言,通過對憲法序言變遷中“中國”一詞的梳理,闡釋了“新中國”范疇的歷史合法性。四川大學法學院鄒奕副教授以《生成與更替:中國憲法原意的時間定位》為題發言,對憲法原意生成與更替的時間定位進行了理論探討。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趙小靜講師以《追尋共同富裕:農村集體產權的憲法規范分析》為題發言,認為農村集體產權的憲法規范來源在于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村民自治。其后,深圳大學法學院鄒平學教授、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周剛志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李忠夏教授分別評議。
第三研討單元的主題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實踐與創新”,由廣東工業大學法學院杜承銘教授和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鄭賢君教授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所劉小妹研究員以《人大制度代表理論及其運用》為題發言,提出建立基于形式代表—委托代表制與實質代表—描述代表制的二元代表理論。吉林大學法學院邢斌文教授以《論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過程中的合憲性確認》為題發言,對合憲性確認的概念、實踐進行了梳理,并對合憲性確認的制度化規范化進行了探討。四川師范大學法學院孔德王講師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先行審議全國人大法律案制度探究》為題發言,認為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先行審議在全國人大立法過程中發揮了提高立法質量、加快立法速度、擴大代表參與、增強立法公開等積極功效。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譚清值副教授以《人大監督權運作的最佳模式》為題發言,對人大監督權運作模式的最佳性標準提出自己的看法。其后,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研究院謝立斌教授、東南大學法學院劉練軍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柳建龍副教授分別評議。
第四研討單元的主題為“備案審查制度的新發展”,由湖北警官學院劉茂林教授和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李樹忠教授主持。南京大學法學院趙娟教授以《憲法解釋、合憲性審查與備案審查:辨析和反思》為題發言,對憲法解釋、合憲性審查以及備案審查三種制度之間的關系及專門立法選擇的問題進行了探討。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鄭磊教授以《備案審查與法治體系的復調變遷》為題發言,梳理了憲法四十年的實施情況,認為備案審查制度在接續發展的法治圖景中,經歷了一脈相承的四個發展階段。武漢大學法學院黃明濤教授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審查決定的先例約束力》為題發言,對備案審查決定的先例約束力、內容結構以及制度構建方案進行了探討。湖北民族大學法學院冉艷輝副教授以《備案審查中的地方立法與上位法“相抵觸”》為題發言,分析了當前運用“規范+立法目的”標準評判地方立法是否與上位法“相抵觸”的局限性及產生原因。其后,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夏正林教授、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梁洪霞副教授、鄭州大學法學院王圭宇副教授分別評議。
第五研討單元的主題為“憲法與部門法”,由鄭州大學法學院苗連營教授和武漢大學法學院江國華教授主持。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上官丕亮教授以《部門憲法:憲法全面實施的新路徑》為題發言,指出部門憲法在促進憲法的全面實施方面可以大有作為。東南大學法學院龔向和教授以《教育法法典化進程中的終身學習權保障研究》為題發言,認為教育法典化進程應以終身學習權為權利基礎。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劉志鑫助理研究員以《從法律保留到法律先定》為題發言,詳盡闡述了“法律保留”的源流,提出用“法律先定”取代“法律保留”的主張。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陳明輝助理教授以《我國國家機構組織法的體系優化》為題發言,認為四十年間我國組織法的立法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如今應注重立法體系化。其后,山東大學法學院王德志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王旭教授、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張震教授分別評議。
第六研討單元的主題為“憲法實施前沿問題”,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胡弘弘教授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學研究所翟國強研究員主持。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曹旭東教授以《論中央監督權的規范內涵》為題發言,闡釋了中央對行政長官、特區立法會、香港國安委三個主體監督權的內涵。遼寧師范大學法學院王禎軍教授以《緊急狀態的啟動條件與規范設計研究》為題發言,指出緊急事件的定義寬泛并具有多樣性,加強緊急狀態啟動條件的規范設計非常必要。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法教研部李少文副教授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實施憲法的建造方式:以授權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為例》為題發言,認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可以通過授權地方立法、賦予特殊權限來行使立法權,這是一種憲法建造行為,憲法建造是國家機關實施憲法的重要方式,反映了國家機關與憲法之間存在的互動結構。。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朱學磊助理研究員以《合憲性咨詢制度的必要性辨析:基于比較法的考察》為題發言,提出我國國情與相關制度能夠避免合憲性咨詢不足的同時充分發揮其優勢,有必要完善制度細節,提供規范依據。其后,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林彥教授、西南大學法學院趙謙教授、南昌大學法學院程邁教授分別評議。
第七研討單元的主題為“數字時代的憲法學”,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齊小力教授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王廣輝教授主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楊小敏教授以《中國智慧法院建構的憲法邊界》為題發言,以我國的現行憲法為依據,采用體系解釋方法,從多重憲法維度來探討,從整體上構建智慧法院應當遵循的憲法邊界,來為實踐提供更科學的合憲性設計方案。廣西大學法學院管華教授以《智能時代的教育立法前瞻》為題發言,指出人工智能給教育立法帶來的一系列機遇和挑戰,闡釋了這一視域下教育法律關系的嬗變,并提出了教育法典編撰的一些思考。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王蔚副教授以《數字規則體系中憲法的“規范性”》為題發言,從問題、困境、原因幾方面分析了憲法規范“有效性”的缺失,指出可以把憲法的基本原理和價值與現有的技術治理相融合,來迎接憲法學新的革命。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邵六益助理教授以《數據法學人民性的政法解讀:以數據權屬為切入》為題發言,指出保障個人數據權利時人民是缺位的,亟待引入人民視角,并從三個層次論證了數據的人民屬性,提出了保障普通用戶權利的一些思考。其后,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范進學教授、中山大學法學院楊曉楠教授、東南大學法學院陳道英副教授分別評議。
閉幕式由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于文豪教授主持。會議特別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韓大元教授、山東大學(威海)法學院朱;萁淌、四川大學法學院周偉教授和北京大學法學院張翔教授分別以《中國憲法學的奠基與傳承》《憲法實施四十年來的三個階段及其內生動力》《八二憲法以來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憲法實施的過程》和《“憲法精神”的歷史解讀》為題發言。韓大元教授強調,憲法學者要忠于國家、忠于憲法事業,發揚學術民主精神,珍惜老一輩學者的貢獻,共同推動中國憲法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建立完善。朱;萁淌谥赋,中國憲法有人民支持、有國家機關推動、順應國情,擁有源源不斷的實施動力。周偉教授介紹了八二憲法以來黨領導憲法實施的領導制度,期望在憲法機構上給出進一步理論闡釋。張翔教授表示,憲法精神可能得之于歷史的考察,可以得之于時代的精神,呼吁傳承前輩精神,為國家繁榮昌盛做好學術支撐。最后,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陳征教授和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程雪陽教授分別對年會討論情況作出綜評。
下一屆年會申辦單位代表海南大學法學院院長王琦教授發言。他希望通過2023年年會的承辦,進一步加強與各位專家的學習交流。
莫紀宏常務副會長致閉幕辭。他強調,憲法學研究要堅持黨的領導,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憲法學者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闡述二十大報告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各項規定。最后,他代表憲法學研究會再次向為年會舉辦作出貢獻的所有領導、專家、學者以及承辦單位、研究會秘書處和會務組表示感謝。
至此,歷時兩天的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2022年年會圓滿結束。
(通訊員:何陳爽 張永泉 霍嘉 魏延艷 郝嘉祺 徐俊雨 王繼煜 李雨桐)
責任編輯:譚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