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黨的十八以來,人民法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這在制度建設上是如何體現的?在一場發布會上能找到答案。
聚焦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司法保護生態環境、夯實良好營商環境……
9月23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法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一級大法官賀榮,副院長、二級大法官姜偉,副院長、二級大法官賀小榮,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二級大法官劉貴祥介紹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法院在制度建設上進行了哪些努力?
在發布會上,賀榮介紹,正確實施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新規定,加大打擊力度,推動完善司法與行政執法銜接機制,堅決維護食品藥品安全;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出臺關于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加強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等規范性文件,用法治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在全面清理新中國成立以來司法解釋的同時,新制定實踐急需的婚姻家庭、繼承、建筑工程、勞動爭議、擔保制度等首批司法解釋,保證民法典施行后法律適用標準的統一。
同時,最高人民法院目前正在制定有關個人信息保護、人格權侵害禁令等司法解釋。
全面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如何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備受關注。
賀榮介紹,人民法院支持維權合理費用,出臺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司法解釋,加大懲罰性賠償適用力度,顯著降低維權成本、提高侵權代價。
為營造創新的安全環境。最高人民法院嚴懲各類知識產權犯罪,同時嚴格區分“罪”與“非罪”,依法保護科研人員對經費的使用權和技術研發的決定權,讓企業家和科研人員安心創新創業。
“在一起技術秘密侵權案中,判賠金額達到1.59億元,依法保護重要產業核心技術,有效震懾不法行為,讓侵權違法者無利可圖。”賀榮在發布會上說。
此外,還出臺了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見;制定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司法解釋,嚴格保護國家種質資源;加強著作權保護,制定網絡侵權司法解釋。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將發布服務保障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有關意見,嚴格平等保護中外以及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為營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發揮好司法服務和保障作用。同時將公布一批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出臺反不正當競爭司法解釋,促進大中小企業公平發展,有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
安全感問題,是廣大人民群眾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姜偉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就保護人民群眾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先后出臺刑事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50多件,各級法院履職盡責,通過依法裁判案件,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
全面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將尊重和保護人權貫穿刑事審判全過程,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錯案件工作機制,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切實保障律師依法履職,充分保障被告人依法獲得律師辯護和法律幫助的權利,確保無辜者不受刑事處罰。
為鄉村振興貢獻司法智慧
9月23日是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賀小榮在發布會上祝福農民朋友喜獲豐收,幸福安康。
賀小榮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臺了關于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發布了典型案例。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在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方面,人民法院會同相關部門健全執法司法協調聯動機制,推動解決“垃圾圍村”等突出環境問題,改善了鄉村生態環境,助力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彰顯司法守護美麗中國的責任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在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比如出臺了《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四部司法解釋,探索了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彰顯了司法守護美麗中國的責任擔當。
有記者關注:隨著一批新的環保相關的法律出臺和修改,人民法院是否會制定相應的司法解釋?
賀小榮表示,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將貫徹恢復性司法理念,盡快出臺環境侵權禁止令等司法解釋。落實《民法典》綠色原則,出臺司法保障政策,支持清潔能源產業、環保服務業等綠色新興產業發展。依法審理節能減排案件,支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化機制的探索。推動全面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
全方位、機制化地強化產權司法保護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人民法院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最高人民法院加大產權保護力度,夯實良好營商環境的制度基礎。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司法解釋和司法政策,全方位、機制化地強化產權司法保護,強化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司法保護,尤其是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刑事犯罪,堅決防止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依法慎用強制措施,嚴禁超標的查封、亂查封。依法整治侵犯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同時,先后發布了五批保護產權及糾正冤錯案的典型案例,從2016年到2020年,甄別糾正涉產權刑事冤錯案190件237人,其中依法糾正的張文中等案件,充分體現了加強產權保護、加強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的堅定決心,進一步營造了企業家健康成長的法治環境。
劉貴祥透露,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著手修改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的司法解釋,起草全國法院金融審判工作會議紀要,進一步統一民商事案件特別是金融案件的裁判標準,增強民商事案件裁判的可預見性和確定性;進一步健全產權冤錯案件有效防范和常態化糾錯機制,持續深入推進優化營商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