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全國普通話普及率超80%,教育部發布會聚焦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
發布日期:2021-06-03  來源:澎湃新聞·微言教育

2020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

6月2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和中國語言生活狀況。

會上還發布了年度《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2020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怎么樣?來聽周為司長的介紹——

2020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歷史上一個特殊而重要的年份。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教育部、國家語委聯合國家語委各委員單位和相關部門,團結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戰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扎實推進語言文字事業高質量發展,圓滿完成“十三五”各項工作任務,努力開創中國特色語言文字事業新局面。

下面,用“一、二、三、四、五”來概要介紹2020年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和進展。

一、一次舉旗定向的大會

2020年10月13日,經國務院同意,新中國成立以來第四次、新時代第一次全國語言文字會議勝利召開。大會的召開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語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出席會議并講話。會前,第一次以國辦名義印發了全面加強語言文字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會議進一步明確了語言文字工作的戰略定位。會議指出,語言文字作為基礎性、全局性、社會性事業,既是文化資源、經濟資源,也是安全資源和戰略資源,是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一件大事。語言文字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是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文化根基,也是國家主權、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撐。

大會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在指導思想方面,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推廣普及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工作重點。在基本原則方面,強調要準確把握我國的語言國情,遵循語言文字發展規律,牢固樹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主體地位。在主要任務方面,明確了要推進語言文字工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了“聚焦重點、全面普及、鞏固提高”的新時代推普工作方針。在工作體制機制方面,提出要統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國內推廣和中文國際傳播、把語言文字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體系、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修訂等。

二、兩個堅定不移的攻堅

第一,扎實推進推普助力脫貧攻堅

一是不斷加大培訓力度。組織50所高校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和北京語協的2800余名師生、對口52個貧困縣的7200多名教師開展在線輔導培訓。委托并動員地方開展農村教師和少數民族教師、青壯年勞動力等普通話培訓,受訓人次超過124萬。

二是持續優化學習資源。組織編寫《普通話百詞百句》口袋書,向52個貧困縣免費贈送20萬冊。制作《幼兒普通話365句》動畫學習資源。向86個貧困村免費寄送“智富盒子”設備和配套教材。在“語言扶貧”應用程序鏈接上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等課程資源,累計用戶近90萬。

三是深入推進志愿服務。聯合共青團中央開展“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組織96支高校實踐團隊的1200余名學生,深入未摘帽貧困縣開展推普志愿服務。

第二,大力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

一是科學組織全國普通話普及情況抽樣調查。調查覆蓋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45個縣域,涵蓋各民族、各行業。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范圍內普通話普及率達到80.7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全面完成了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確定的目標。

二是創新開展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建設。認定北京大學等首批60家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充分發揮學校、科研院所等在語言文字傳承推廣、教育培訓和綜合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持續完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測試體系。修訂《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完成對境內527.89萬人次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繼續開展漢字應用水平測試,全年測試近4萬人次。

三、三項至關重要的改革

一是加強對語言文字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語委統籌、部門支持、社會參與”管理體制,跟以往相比增加了“黨委領導”這一新的要求,切實加強黨對語言文字工作的全面領導。

二是調整國家語委委員單位和委員。調整國家語委委員單位,增補了委員單位、提高了委員級別。

三是建立省級語委語言文字工作報告制度。分為重大事項報告和年度報告,國家語委以適當形式向社會發布相關內容。全國語言文字會議后,各地調整省級語委,完善體制機制,增加編制經費,為事業發展提供了保障。

四、四個傳承文化的工程

2020年,語言文字工作戰線在中華經典傳承、語言資源科學保護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形成了“四個工程”品牌。今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我們要按照習總書記講話要求,融通中外,向人民群眾和世界闡釋和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充分地、更加鮮明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這四項工程從傳播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方面也在做努力。

一是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卓有成效。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舉辦第二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實施經典誦讀師資網絡專項培訓計劃。

二是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正式啟動。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賀信精神,組織召開賀信一周年座談會。教育部、國家語委會同中央宣傳部等協同部門聯合印發《“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啟動實施古文字工程。推動落實人才培養“強基”計劃,創新古文字人才的培養模式。

三是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成果顯著。中國語言資源采錄展示平臺對外開放試運行,同時還表彰了"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獎"先進集體和個人。

四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穩步推進。發布工程第一期建設成果《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合訂本)》,完成術語的平臺建設,并對外共享。出版了《一百詞解讀中國智慧》等系列圖書。

五、五項融入大局的服務

一是服務疫情防控。二是服務社會語言需求。三是服務國家大型活動。四是服務港澳工作大局。五是服務中文國際地位的提升。

關于2020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

2020年,語言文字事業邁入新階段,語言生活發生新變化。國家語委皮書系列從不同角度及時關注、立體呈現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發展狀況。白皮書縱觀事業發展全方位報告,綠皮書聚焦語言生活熱點問題深入探究,藍皮書反映學術前沿、匯聚成果,黃皮書關注世界語言生活最新發展提供參考借鑒。今年,語言生活皮書系列再添新成員,《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正式推出。總體上看,2020年中國語言生活豐富多彩,展現蓬勃生機。主要有5個特點。

(一)語言文字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彰顯力量

在教育部、國家語委指導下,有關高校、專家學者、企業組成“戰疫語言服務團”,研制發布《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語通》等系列語言服務產品,為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和相關群體提供多維度語言服務。組織60家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開展“眾志成城 同心抗疫”系列活動。語言學界關注疫情期間的語言使用,開展專題研究,體現出當代中國語言學人服務國家的學術擔當。

(二)社會語言應用映刻時代印跡

社會發展、技術進步等催生語言熱點。《民法典》的立法語言統一規范但不失靈活,“智能主播”給語言生活增加時代特色,受到疫情沖擊的國際中文教育打造線上教育新形態,深圳讀書月運作模式為我國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積累經驗,我國南海部分島礁和海底地理實體標準名稱彰顯中華文化魅力。“漢語盤點2020”活動評選出的年度國內字詞“民”和“脫貧攻堅”記錄時代印記,折射家國情懷。

語言生活調查結果反映領域和年度特色。《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調查了長三角制造企業的語言景觀、浦東國際社區的語言生活、香港語言景觀中的語言使用狀況、澳門平面媒體中的語言話題等,建議充分認識語言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強城市涉外語言治理體系建設等。基于對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語料庫2020年近9億字次大眾媒體用字的調查發現,557個高頻漢字覆蓋整個語料80%的用字量,877個高頻漢字覆蓋整個語料90%的用字量,2247個高頻漢字覆蓋整個語料99%的用字量,媒體高頻用字穩定。與往年相比,年度媒體用詞出現新特點,“方艙醫院、密接者、白衣戰士、測溫儀、分餐制、復產率、精準施策、播客”等詞語進入2020年高頻詞語范圍。

(三)語言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

語言服務冬奧會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北京、張家口等城市語言景觀規范建設和冬奧會語言環境調查研究持續推進,開發冬奧運動術語庫、研發智能語言服務系統、建設語言服務志愿者隊伍等各項語言服務項目進展順利,中小學冬奧語言服務知識宣傳普及活動廣泛開展。國家語委立項研究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歷程中的語言文字政策及實踐,組織編制《人間正道是滄桑——百年紅色印記手繪本》,完善科研機構體系布局,成立“國家語言服務與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研究中心”“絲路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字美中華——中華精品字庫工程公益應用計劃”,讓書法經典廣泛用起來。學界對流動人口、城鄉居民、少數民族群眾、在華外籍人士、語言障礙人士等群體面臨的語言問題、語言需求及相關語言服務的供給方式和可及性效果等,持續開展實證調研和方略探討,取得新進展。

(四)語言交流合作促進民心相通

教育部設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推動國際中文教育事業開創新局面。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教育,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外國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超過2000萬。在線中文教育蓬勃發展,“中文聯盟”云服務教學平臺面向全球免費提供190多門6000多節中文、中華文化等在線課程,惠及200余萬海外中文學習者。中文國際地位不斷攀升,2021年起中文正式成為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官方語言。出版《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俄文版,持續擴大我國語言文字事業國際影響力。

服務港澳工作大局,舉辦中華經典誦讀港澳展演交流、港澳中小學教師普通話培訓班以及粵港澳、兩岸中學生語言文化交流夏令營等活動加強交流合作。克服疫情影響,在港澳地區創新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服務,組織編寫《澳門普通話教材》。

(五)語言文字標準化信息化引領語言生活

2020年,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國家標準《南極地名 第4部分:羅馬字母拼寫》和《盲用數字出版格式》。國家語委發布語言文字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家通用手語方案》《通用規范漢字筆順規范》《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審定委員會審議并原則通過《古籍印刷通用字規范字形表》,語言文字規范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外語中文譯寫規范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審議發布第九、十批外語中文規范譯名,兩批推薦使用規范譯名共33組,主要選取金融財經、信息技術、醫學領域中在大眾媒體使用頻次較高的新詞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家通用手語方案》首次以聽力殘疾人手語使用者為主體,規范應用國家通用手語“唱”國歌。

《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是國家語委首個面向外國中文學習者,全面評價學習者中文語言技能和水平的規范標準。

《通用規范漢字筆順規范》將為社會通用層面的漢字教學與研究、信息處理、排序檢索、辭書編纂等提供重要依據。此外,全國科技名詞委完成21種、7萬多個科技名詞的審定公布或預公布,并將新發現的彗星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自然資源部、民政部公布我國南海25個島礁和55個海底地理實體標準名稱。國家衛生健康委規范新冠肺炎疾病命名。學界關于常用漢字分級、普通話輕聲詞、普通話兒化詞、字母詞的整理研究成果,為相關規范標準的制定打下堅實基礎。

2020年,全球中文學習平臺進一步優化完善,產品進一步豐富,口語評測引擎、聲韻調糾錯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研發上線“譯學中文”“知學中文”“幼學中文”等手機軟件。完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版塊,融合“暢言普通話”和“語言扶貧”手機軟件功能,上線普通話教學專家直播課。增設港澳臺頻道,補充針對性學習資源。截至2020年底,平臺累計用戶超過210萬,覆蓋近170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語言生活皮書系列再添新成員,《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正式推出。來聽報告顧問、廣州大學客座教授郭熙介紹國內首部立足國家戰略性區域的語言生活皮書↓↓↓

《報告》從“區域語言政策與語言生活”“科技產業語言狀況”“交通體系語言狀況”“生活服務語言狀況”“行政司法語言狀況”等5個方面,勾勒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的面貌,并以之為基礎提出語言文字環境建設和語言服務建議;從不同角度分別考察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語言狀況及相關規劃,調查了大灣區粵方言和潮汕方言兩種主要方言的傳承狀況。

粵港澳三地應加強語言人才培養協同規劃,強化英語和葡語人才培養基地作用,加強相關多語種外語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報告》聚焦粵港澳大灣區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語言問題。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必須具有語言多元化意識,促進企業開放和協同創新發展。粵港澳大灣區要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離不開優質的語言服務。《報告》對不同方面的語言狀況或語言服務配套做了描述分析。

《報告》指出,粵港澳三地還需進一步做好語言政策規劃,加強語言與國家認同,挖掘語言資源紅利,做好語言能力和語言服務建設。

責任編輯: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