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副校長(副院長)王娟玲建議,引導各類人才向農村流動,發揮農科院校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打造一支能夠擔當鄉村振興使命的人才隊伍。
近年來,隨著“農村空心化、留守農民老齡化”等問題日益顯現,不少農業服務部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專業人才出現短缺、斷層,農科院校畢業生在農村就業率普遍偏低。
王娟玲認為,加強農村本土人才培養和專業人才儲備是緩解鄉村振興人才短缺的治本之策,應鼓勵人才向下有序流動,吸引農科院校人才到農村工作,在增強基層戰斗力的同時,也可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
王娟玲代表發言。
作為一名農科院校的科教工作者,王娟玲建議,農科院校應該增設專班和專業,定向培養本土人才,從農村來再到農村去,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隊伍。
同時,王娟玲還建議,有關招聘部門應該探索一條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可采取特定的“筆試+面試”的辦法選拔人才,也可在農村設立公益性崗位,打通就業渠道,逐步提高農科院校人才的基層就業率,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筑巢引鳳是基礎,留住人才是關鍵。王娟玲表示,在支持返鄉、回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業的政策制定上,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創業場地、配套資金等要素的配置,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向農村傾斜。同時在政策上支持大學生村官全覆蓋,并做好一屆期滿后的續派工作,增強農村人才的后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