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陳瑞愛 發揮專業優勢永葆為農情懷
語速雖快,但邏輯清晰,觀點簡明扼要。全國人大代表、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教授陳瑞愛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雷厲風行”。
這或許與她日常滿滿當當的行程有關。身兼全國人大代表、肇慶大華農生物藥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身份,陳瑞愛常常忙碌到深夜,熟悉她的人都稱她為“拼命三娘”。
不論是代表履職工作,還是教學、企業工作,她都能從容安排。
“如果能拿95分,我一定不允許自己拿90分。”陳瑞愛對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她堅持一貫的嚴謹和專業精神,履職擔當、實干有為,展現著新時代全國人大代表的風采。
為戰“疫”貢獻力量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
面對疫情,陳瑞愛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為戰“疫”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
身為企業家,陳瑞愛第一時間組織公司人員向湖北省漢川慈善總會捐贈防疫消毒藥劑10噸、口罩15萬個、防疫消毒水4噸,捐贈總價值達50萬元。
同時,作為生物工程領域的專家,她帶領公司專業技術骨干加緊進行科研攻堅,為戰“疫”貢獻科技力量。
“人大代表就要有為民盡責的擔當,尤其是在危難之際。”陳瑞愛說。
延續“法律夢”
陳瑞愛在動物保護和防疫領域深耕多年,作為農業農村部動物疫病防控生物技術與制品創制重點實驗室主任,她在去年的代表履職工作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業優勢。
陳瑞愛先后參加了動物防疫法修改調研、推進科技進步法實施調研以及《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的調研活動和研討會等,并在會上提出了專業的意見和建議。
“我一開始其實是想學法律的,結果填報志愿出了些差池。”陳瑞愛笑著告訴記者,如果不當獸醫專家,她或許會是位法律工作者,因此每年她的議案和建議大多集中在法律領域,算是延續了自己的“法律夢”。
在平時的工作中,陳瑞愛也時刻關注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并充分利用所在行業資源,與政府部門、專家和基層代表密切溝通,收集意見建議。
去年全國兩會前夕,她多次與農業農村部專家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并在深入調研和總結的基礎上,在去年全國人大會議期間領銜提出了關于抓緊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的議案。
建議制定農業農村金融法
1992年從獸醫學專業畢業后,陳瑞愛曾在離肇慶新興縣城十多公里遠的一家小農場當了6年的技術員,因此,她心里時刻保持著為農情懷。
農業是陳瑞愛最為關注的領域之一,平日里不僅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工作,主動給農戶送技術,用科技幫農戶致富,每年全國人大會議,她都會攜帶幾份“農”字頭的建議議案進京,為農牧事業、農民增收建言獻策。
今年,她準備提交關于加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金融法》的建議,助力農業經濟發展。
“農業農村金融的發展是提升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推動‘三農’經濟發展的關鍵,農業農村發展的新趨勢也對農業農村金融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陳瑞愛認為,農業農村金融組織應納入到法制化軌道之內,為農村經濟的發展發揮效能。
在陳瑞愛看來,制定農業農村金融法應聚焦五大方面:完善農業農村金融、財政、稅收和貨幣政策,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讓農民貸得到、貸得起;明確不同性質金融機構服務的定位與分工,完善監管政策,在風險監管、準備金、利潤等方面出臺差別化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的金融貸款投放;維護好土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好土地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拓寬農村地區融資渠道;對金融機構服務農產品穩產保供實施差異化監管政策,進一步調動金融機構服務的積極性;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減輕農業經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