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隨著農歷辛丑年新春的臨近,羊城廣州透著濃濃的年味。就在大多數市民都在忙著置辦年貨之際,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陳海儀除了專注于審判工作外,還在四處調研走訪,為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提交的建議忙碌著。
因為職業與個人情懷,過去一年,人大代表、法官媽媽、少年司法人這三個身份,在陳海儀身上不斷交融更替,因為未成年人保護是她心中最大的牽掛。
“陳媽媽,我戀愛了,現在工作生活都走上了正軌。謝謝您這么多年來對我的幫助和教育!”不久前,接到阿霞的這個電話,讓忙碌中的陳海儀著實高興了好幾天。
2020年2月,正是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陳海儀持續跟蹤幫教了8年的阿霞從未管所刑滿出獄。為了讓她順利回歸社會,陳海儀頂著疫情壓力,四處聯系,與熱心人士一同幫阿霞找到了工作,讓她不僅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還認識了不少愿意幫助關心她的朋友。
陳海儀對《法治日報》記者介紹說,2020年,鑒于疫情影響,廣州中院少年家事庭充分利用智慧法院成果,與幫扶對象保持密切聯系,實現“幫扶不打烊、幫助不間斷”,幫助一批青少年在疫情期間順利融入社會、擁抱親情。
談到過去一年的履職經歷,陳海儀認為,最大的收獲是參與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訂。
自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陳海儀所提的建議基本都是圍繞未成年人保護與預防犯罪展開的: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二次會議期間,她先后提出“建立青少年大數據平臺”“構建預防與懲治未成年人被性侵情況”和“建立學生心理健康體檢和檔案管理制度”“建立未成年人權益保護與犯罪預防一體化處理機制”等四個建議。去年,她又提出了“疫情防控期困境兒童救助機制”“加強青少年社會服務機構扶持及分級分類發展力度”“設立少年司法矯正教育制度”等建議。
讓陳海儀欣慰的是,這些建議都不同程度地被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吸收和采納。陳海儀認為,兩法在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后,將對我國涉及未成年人的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等方面帶來深刻的影響和變化,進一步夯實關愛未成年人的社會基礎,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更好法治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同樣牽動著陳海儀的心。從去年2月開始,陳海儀先后收集梳理了涉及抗疫防疫、醫療保障、醫務人員表彰、未成年人特殊保護等方面的十多條意見,得到了全國人大的高度重視和采納,為疫情防控、醫務人員保護、未成年人救助、復工復學貢獻了力量。
如何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法治保障一直是陳海儀關注的課題,也是她從事審判業務20多年來持續努力的方向。
陳海儀透露,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她準備圍繞未成年人保護提出兩個方面的建議:一是針對因父母或監護人之間發生糾紛而發生搶奪、藏匿未成年人等阻攔對方撫養、探視未成年子女等糾紛,建議建立相關預防機制;二是針對沉迷網絡游戲、網絡言論失范、網絡消費借貸等青少年涉網糾紛,建議構建網絡問題專業幫扶和聯動機制,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同時建立行業自治體系等機制,防沉迷、防借貸消費過度營銷等不當行為,從源頭上預防青少年涉網糾紛的發生。
通過對近幾年來所收集的群眾來信以及在審理婚姻家事案件中遇到的案件進行梳理分析,陳海儀認為,在家庭教育法(草案)中應增加相關立法條文,明確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通過相關措施加大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四條(未成年人的父母離婚時,應當妥善處理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教育、探望、財產等事宜,聽取有表達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見,不得以搶奪、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爭奪撫養權。)的執行力度,進一步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我希望在剩下的兩年任期里,繼續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出更多貼近民心的意見建議,愿意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加完善的法治保障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标惡x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