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法學雜志社發布2021年征稿選題指南。投稿者需要登錄中國法學雜志社官網(http://clsjp.chinalaw.org.cn/),點擊左上角的“作者投稿系統”注冊后選擇“中文版稿件”進行網上投稿,并在已投稿件的“當前狀態”查看稿件的評審狀態。
據了解,《中國法學》是中國法學會主管、主辦的法學學術期刊,在各類評價體系中,影響因子長期穩居全國法學期刊排名榜首;是中國法學界最具影響、最具權威的學術期刊。該期刊是雙月刊,設有“特稿”“本期聚焦”“學術專論”“立法與司法研究”“案例研究”“爭鳴”等多樣化欄目。其中,“特稿”主要針對法治建設中的重大選題撰寫的優秀稿件;“本期聚焦”主要針對法治建設進程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聚焦;“學術專論”主要針對法學各學科的專門問題進行學術探討;“立法與司法研究”是對立法、司法進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研究;“案例研究”是對重要案例本身的法學分析或者是通過案例引發的學理探討;“爭鳴”則主要刊發商榷性質的文章,以引導法學研究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下附投稿要求及選題指南:
投稿要求
1.本刊設有“特稿”“本期聚焦”“學術專論”“立法與司法研究”“案例研究”“爭鳴”等欄目,歡迎作者針對欄目進行投稿。
2.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作者投稿并及時查詢稿件評審狀態,我刊全面采用網上電子采編平臺處理稿件,不再接受紙質投稿和其他形式的投稿。請作者登錄中國法學雜志社官網(http://clsjp.chinalaw.org.cn/),點擊左上角的“作者投稿系統”注冊后選擇“中文版稿件”進行網上投稿,并在已投稿件的“當前狀態”查看稿件的評審狀態。
3.來稿請注明是否專投本刊,有關作者姓名、學位、職稱(職務)、單位及詳細聯系方式等個人資料請另附一頁標明,不要書寫于正文中,以便本刊進行專家匿名審稿。
4.來稿請在正文前加列“內容提要”與“關鍵詞”。內容提要為文章主要觀點之提煉,字數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內;關鍵詞一般為3至6個。
5.本刊提倡一稿專投、反對一文多用,凡已在公開出版物、互聯網上發表的文章,一律不予以采用。凡于三個月內未收到本刊的“稿件錄用通知”者,請自行處理。在收到本刊的采用通知前,凡文章已在其他公開出版物或互聯網上發表的,請作者務必及時通知本刊。
6.本刊對所發表的文章享有兩年專有使用權,包括以文集、繁體文、電子文等出版發行,其期限從稿件正式發表之日起算。作者如不同意該約定,請在投稿時予以明示。
7.本刊對所發表的文章享有專有出版權,且直至法定版權保護期滿。一切形式的復印、照排、節選、電子刊物選用以及其他一切以營利為目的的復制,須事先征得本刊的許可。
8.本刊所發文章的作者,以稿件采用時確定的作者為限;任何文章的負責人,在接到本刊的“稿件錄用通知”后,不可要求“增加”或“減少”作者個數。
選題指南
——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圍繞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體系、核心要義、實踐要求、原創貢獻等重大問題,深入開展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體系化構建,讓習近平法治思想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法治理論成就的亮麗明片。
——中國共產黨治黨治國原理研究。立足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的輝煌歷史成就,總結提煉中國共產黨依規治黨、依法執政、依法治國背后的政理、法理、學理,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未來法治研究。深入分析研判當今世界科技、經濟與社會之大變局新變局,冷靜思索和精準繪制面向未來、走向未來、引領未來的法治圖譜,以法治的確定性消除或減少未來的不確定性。
——部門法法典化研究。按照黨中央關于條件成熟時進行法典編纂的部署,總結古今中外法典編纂有益經驗,研究論證我國未來法典編纂方案,讓每一部法典都成為法律體系大廈中璀璨耀眼的明珠。
——法治領域重大改革研究。密切跟蹤黨中央的改革決策部署,深化對立法、行政執法、政法、司法、法治監督、法治保障等領域改革研究,推動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法治中國建設熱點難點問題研究。聚焦民法典適用、個人信息保護、互聯網金融監管、社會治理法治化、國家安全法治、涉外法治等熱點難點問題,推出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學術論文,為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提供對策支持和學理支撐。
——中國法學體系創新研究。加強對法學新學科、新范疇、新理論、新范式、新方法研究,深入推進法學學科體系、理論體系、話語體系創新,推動構建科學化現代化的中國法學。
——科技革命與法學變革研究。主動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刻把握其對法治領域的革命性、顛覆性影響,研究并提出有解釋力、預見力、指引力的法學理論學說。